杨万里很委婉的一首绝句,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2019-10-08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但有些事情可以忍受,有些事却是可忍孰不可忍!古代有很多仁人志士,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愿被人欺凌,更不要说忍受国破家亡的痛苦。

李清照就曾责备他的丈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陆游也曾痛心地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一位诗人面对大好河山被分割,就心如刀绞,却出语含蓄,下面就分享杨万里很委婉的一首绝句,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初入淮河

南宋: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作者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后世称其为诚斋体。

淳熙16年12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于是诗以抒怀。

诗人早就听说过淮河上的繁荣景象,如今他站在船头放眼眺望,淮河两岸不仅花草繁多、柳树成荫,而且河道中来往船只川流不息。杨万里是一位很善于观察的诗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情节都会引起他的深思。

他定睛细看,虽然船只来往频繁,但他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正常的水道上应该有水流汇集和交错的区域,而诗人却发现“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诗人不提淮河以北的地界早已被金人占领,淮河成为一个天然的分界线,所以才会出现舟船各背驰的现象,甚至“波痕交涉”都看不见。

读者当然还可以想象出,虽然都是渔民,各条船上的人们也很少交往,甚至不敢随意说话。诗人心中的悲愤也融进了字里行间,本来都是淮河的儿女,如今却硬生生地被分割成两片土地上的人,其中也许就有分离的母子、失散的弟兄,甚至更多无法团聚的夫妻。

杨万里的诗就是喜欢含蓄,明明是义愤填膺,却一语不发。接下来诗人不再描写舟船和波痕,却转换视线,“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诗人因物起兴,以抒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而淮河两岸随意翱翔的鸥鹭,似乎对这些都漠不关心,只是自由自在地展翅高飞。

诗人采取虚实相生的写法,前面先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难接,却是虚写对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自由飞翔,其实是虚写对河山一统、百姓团聚的愿望。

前后对比,诗人的感慨之情自见。杨万里曾经在另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诗人愁什么?又为何而病?虽然只字不提,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却反映在诗行中。

杨万里同情百姓的疾苦,“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诗人哀叹祖国的多灾多难,“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可是这样的作者当然不会受到妥协派的欢迎,于是排挤和打击就接踵而来。

诗人苦闷无法说出口,忧伤更是郁积在心中。纵观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即使委婉含蓄,也令读者动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