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治疗大接经
大接经针法;
原理;可追溯于《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与五脏。
注意事项;
(一)操作;1.男左女右取穴。以从阳引阴举例,即男同志先取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左至阴,再扎右至阴,再取下一条经络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左涌泉,再取右涌泉,以此类推。
2.针具选择;选取0.25~0.35*25mm毫针为宜。
3.操作方法;直刺0.1~0.2寸,行捻转手法约数秒或者四肢有抽动感即可出针,一支毫针即可做完24个穴位的针刺。
(二)适应症;中风偏枯或智障,痴呆、郁证、不寐、癫痫等等慢性病久治不愈者。
(三)禁忌症;同普通针灸禁忌症。因此法刺激量大,高血压者太紧张者太恐惧疼痛者慎之。
1.证型属偏热证应按“从阳引阴”法;2.证型属偏寒或热症不明显者按“从阴引阳”法;3.按照男左女右进行选穴;
一、从原到络(久病、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原(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从络到原(新病、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三、井穴接经(适用于体质虚弱或偏阳虚的患者,穴位的选择是按照“从阴引阳”)
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穴→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足太阳至阴→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阴→足厥阴大敦。
(“从阳引阴”)
足太阳至阴→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明→足厥阴大敦→手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
四、原穴接经(用于井穴接经治疗后巩固疗效,也可用于治疗慢性病久治不愈或体弱者。穴取“从阴引阳”)
肺经太渊→大肠经合谷→胃经冲阳→脾经太白→心经神门→小肠经腕骨→膀胱经京骨→肾经太溪→心包经大陵→三焦经阳池→胆经丘墟→肝经太冲。
五、络穴接经(用于井穴接经治疗后巩固疗效,也可用于治疗慢性病久治不愈且体质壮实者。穴取(“从阳引阴”)。
膀胱经飞扬→肾经大钟→心包经内关→三焦经外关→胆经光明→肝经蠡沟→肺经列缺→大肠经偏历→胃经丰隆→脾经公孙→心经通里→小肠经支正。
六、首尾接经(用于疼痛性疾病或其他感觉障碍者。(“从阳引阴”)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至阴→足少阴肾经涌泉、俞府→手厥阴心包经天池、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丝竹空→足少阳胆经瞳子髎、足窍阴→足厥阴肝经大敦、期门→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足阳明胃经承泣、厉兑→足太阴脾经隐白、大包→手少阴心经极泉、太冲→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听宫。
(“从阴引阳”);从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足阳明胃经承泣、厉兑→足太阴脾经隐白、大包
→手少阴心经极泉、太冲→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至阴→足少阴肾经涌泉、俞府→手厥阴心包经天池、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丝竹空→足少阳胆经瞳子髎、足窍阴→足厥阴肝经大敦、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