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回事吗?弄错了,药就白吃了!

你能分清【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吗?

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这两个名字确实很像,很多人都会将它们混为一谈,甚至用错了预防方法、错吃了药物,就像下面这位患者:

刘大妈平时测血压“压差”有点大,高压150mmHg,低压70mmHg,医生告诉她这是动脉硬化引起的,血管弹性差了,把血压控制好就行了,无需担心。

但是没过几天刘大妈就又来找医生,说一起跳广场舞的姐妹也是“动脉粥样硬化”,还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不然会有可能会发生心梗、脑梗。说什么也让医生给她也开上这两种药。

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这两个名字确实很像,但它们俩却不是一回事儿,很多人都会像刘大妈一样混为一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梳理一下两者的本质区别。

什么是动脉硬化?

提到动脉硬化大家不要紧张,它是一个自然生理现象,就像随着年龄增长,人会慢慢长皱纹、头发变白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动脉硬化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自然血管疾病,它是动脉血管的一种非炎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变硬,很多人从青少年时候动脉就开始慢慢硬化了,到中老年出现或轻或重的动脉硬化,导致血管收缩压增高、压差变大,就像刘大妈那样。

一般来说,动脉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肥胖、不合理饮食、精神压力大等疾病或不良习惯时,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继而导致不同症状的出现。

动脉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无任何临床症状。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虽然仅比动脉硬化多两字,但是对身体的危害却是非常大的,它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引起动脉硬化的疾病和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但它还与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密不可分。

由于,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病变主要由脂质在大中动脉的内膜细胞及细胞外沉积、纤维及胶原组织增多,形成隆起斑块。由于斑块内有许多脂质结晶(主要为胆固醇)及坏死物质,呈黄色小米粥样故叫动脉粥样硬化,它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

相比于单纯的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使血管增厚、变硬,还可以使血管腔狭窄,就像河道部分坍塌使下游的水流(血流)变小一样,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下游的组织、器官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组织、器官坏死。另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出血以及血栓的形成是临床上心脑血管急症(如心梗、脑梗)的常见病因。

两者的治疗方式别混为一谈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动脉硬化的情况,无需紧张,就像人会变老一样,我们无法阻止,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易患因素、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健康的生活作息等方式,延缓其衰老的步伐。多数单纯性动脉硬化患者是没有任何不适的,也不会影响到生活,当到一定阶段出现血压升高时,只需要对症处理即可。

然而,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时就必须要重视起来,它与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都密切相关,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但是幸运的是它可以预防和治疗,除了跟动脉硬化一样需要在饮食、运动、作息、生活习惯、易患因素等方面严格要求外,还需要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脂药物,如通过服用阿司匹林让血液不易凝固,减少血栓形成;通过他汀类降脂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脂质在动脉内膜下沉积,还可以抗炎、稳定斑块、防止血管内斑块破裂。

对于已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通过介入手段把狭窄的血管用支架撑起来,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血管重建或旁路移植,使远端血管恢复血流。不管是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术后都需要长期或终身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

总之,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治疗中却有很大差别,一定要搞清自己的情况,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