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窑口最大逆袭!在古窑址捡到价值几千万的顶级国宝

01

大逆袭!小窑口的窑址货也能成国宝

中国古代陶瓷窑口众多,粗略统计达200多个。明清之前,通常同一地区的多个临近窑口会烧造相同风格的陶瓷,组成一个窑系。如龙泉窑系的金村窑,大窑,溪口窑烧制的龙泉器最为精美高级,为主要的大窑,其他龙泉窑口的产品就价值较低。但凡事总有例外……

通常古代窑址大多离离河水溪流较近,这样无论瓷土加工还是往来运输都比较方便,如龙泉窑系的大窑、金村、溪口以及东边库区的许多岸边窑址群,都曾经离溪流较近。

上严儿古窑址。

可上严儿古窑却非常另类,建在了在高高的山岭中,距离紧水滩水库有几公里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窑口却在上世纪60年代,突然爆红,实现了最大逆袭。

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上严儿古窑的咸鱼翻身是因为这个小东西——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也有专家认为是南宋)。据考古学家朱伯谦回忆,它是由当地百姓在上严儿古窑址中捡到的,按照收藏家和考古界的通常说法,属于为人不屑的窑底货和出土情况不明的采集品。

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砚滴为古时文房用具,也称水滴、水注,为研磨墨时供水之用。此器作舟形,有仓棚和艄棚,船舷两侧置有栏杆,船舱内有两位雅士,面前摆着一壶温酒。

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

棚顶落有一笠帽,左边一着蓑衣艄公正做爬上船舱顶部的动作。原因为何?可能是突有大雨船夫急着取下帽子。如此逼真细腻的造型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再现了江南烟雨中舟行湖上的一幕,让人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名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02

历代瓷器逆袭之王

这件砚滴可称逆袭之王,除了出身小窑口,它还不属于拍卖行爱强调的“传承有序”之例。仅凭借其自身的精湛工艺,顶级粉青釉色,浓厚的文人渊薮成为了龙泉青瓷的代表杰作。

元代龙泉窑船形砚滴,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它获得当时国内陶瓷专家的一致赞许和推崇。1966 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龙泉青瓷》彩版图录中,即荣登封面。

宋代马远绘寒江独钓图,原存于圆明园内,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993 年,浙江省博物馆首次进行浙江古代青瓷的海外文物展览,它的保险费用是全部 90 件文物中最高的,堪称标王。

03

龙泉窑中的文人器

宋代皇帝抑武重文,文人地位较高,生活优渥,文人用器的精细讲究程度也从此上了个大台阶。

南宋佚名槐荫消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船形国宝砚滴中可以看到,宋元龙泉窑砚滴在重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对造型已十分讲究,其题材多为清雅的人文典故,寓意美好吉祥。这时的砚滴已经升华为文房案头的清供雅赏,成为瓷塑艺术品。

如这件元代龙泉窑魁星点斗砚滴也十分典型。魁为第一的意思,书生科试都想得考场夺魁,拜祭魁星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从宋代就有。

元代龙泉窑魁星点斗砚滴,丽水处州青瓷博物馆藏。

这件砚滴整个造型构思由“魁”这一字的字形展开:一个青面獠牙,头上长角的如鬼神灵一脚外踢,这在意义和外形上都和“魁”字的左边相一致。他右手执笔,左手握斗,组成了完整的“魁”字。

让我们看看元代龙泉砚滴的局部细节特点。

元代龙泉窑人形砚滴,元素艺拍2021年4月19日《清雅臻萃》专场拍品,欢迎扫描二维码,参与竞拍。

此砚滴为人物坐像,人物表情传神,姿态悠闲,衣纹飘逸洒脱,疏密有致。腹中空,侧面有管流状出水口。通过这件文房器具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头戴软乌纱,宽袍大袖,腰束衣带悠然而坐,传达出了独特的素雅高逸之感。

元代赵孟頫人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龙泉窑人形砚滴,元素艺拍2021年4月19日《清雅臻萃》专场拍品。

此器通体施翠青釉,积又处更显青翠碧绿似玉,釉水肥润,局部伴有开片,底部露胎处布满火石红。这样的砚滴是当时经济地位和文化层次皆处于高端的人士才能使用的,为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器物。

元代龙泉窑人形砚滴,元素艺拍2021年4月19日《清雅臻萃》专场拍品。

龙泉窑烧造的砚滴造型还有牛形、鱼形、乌龟形状等等。

在韩国考古出水的中国元代沉船“新安号”中的元代龙泉窑人形砚滴

新安号”中的元代龙泉窑牛形砚滴

新安号”中的元代龙泉窑鱼形砚滴

元代龙泉窑船形水注,北京翰海2020秋拍,成交价11.5万元人民币。

明代龙泉窑青釉船形水滴,中国嘉德香港2018年秋拍,成交价5.9万元港币。

04

龙泉青瓷对宋元经济的重要贡献

在本公众号之前的文章中,曾有藏友留言,对于现在官窑天价不断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这只是对封建帝王的盲目崇拜。

古玩元素网某篇文章中的网友留言。

个人感觉这种观点十分偏颇。因为古代中国陶瓷不单单满足了帝王自己奢侈生活的需求,还由此突破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技成果。从隋唐到晚清,中国从陶瓷中赚取的外汇无数。

在韩国新安前海打捞出的元代贸易商船,命名为“新安号”,上有20682件中国陶瓷。

相关资料显示,南宋在泉州的外销瓷价格让人震惊,居然与黄金等价。当时仅泉州、广州、明州三地外销陶瓷的市舶司税收就高达250万串铜钱,这占南宋当时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

新安沉船出水的龙泉瓷器,占全部瓷器的60%以上,足以说明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惊人数量。照片下方中部有多件龙泉砚滴。

可以说,没有帝王大量砸钱造成了陶瓷科技的不断突破,长期保持了我国的技术优势,也无法形成中国陶瓷成为千年来垄断世界成为全球抢手商品的历史局面。

而现今拍卖场上的天价官窑和精品民窑价高难得的原因也在于此。它们是我国古代万亿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根基。

龙泉窑 “马蝗绊”碗在南宋时流入日本,室町时代就已残破,仍被历代日本贵族奉为至宝,因碗上锔钉像马蝗,故名。

没有这些“黑科技”带来的巨额收入仅南宋怕是早已亡国,现今的中国面貌不知变为何样?

而没有了南宋抵挡拖延了蒙古铁骑的残酷进攻,蒙古在欧洲的攻势将更为顺利,那么世界的面貌又会变为何样?

05

龙泉青瓷的突破

龙泉青瓷的如玉釉色,在南宋到达巅峰,如上文的南宋“马蝗绊”碗在日本残破后室町幕府第八代征夷将军足利义政便派遣使者携带此碗重赴中国,希望能重新照此烧造出一只一模一样的茶碗。

南宋龙泉窑 “马蝗绊”碗,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被日本定为重要文化遗产。

而那正是中国的明朝,龙泉窑的衰落和当时工艺的失传,使得当时的匠人无法烧制出类似的青瓷茶碗,中国匠人便使用金属锔钉将裂痕补好送回日本(也有一说是丰臣秀吉从朝鲜找来工匠在日本工匠协同下将茶碗重新锔住)。

而在北宋时龙泉青瓷无论是器物造型,烧造工艺还是装饰风格上基本同北宋越窑完全一致,是对越窑制窑传统的继承,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北宋金村窑龙泉大碗,元素艺拍2021年4月19日《清雅臻萃》专场拍品,欢迎扫描二维码,参与竞拍。

北宋时期的龙泉,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胎色一般呈灰或淡灰色,釉较薄,釉色青中带黄。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是石灰釉,所以高温粘度较低,易流釉,釉面光泽感强。

由于当时窑工们对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还掌握不好,使釉面普遍出现泛黄现象。

北宋金村窑龙泉大碗,元素艺拍2021年4月19日《清雅臻萃》专场拍品。

如这只北宋金村窑龙泉大碗,敞口,斜弧壁,深腹,底出浅圈足。内壁划花以篦状工具划出花瓣纹。青釉薄而透明,发色浅淡,雅致清心,外壁见垂釉。

北宋龙泉中晚期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约有窑址30余处。这时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

由于北宋龙泉精品数量不多,所以现在市场价值也很高。

北宋金村窑龙泉大碗,元素艺拍2021年4月19日《清雅臻萃》专场拍品。

在工艺上,北宋时期多用支钉支烧,器物多有支钉痕。到了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此碗便是采用裹足满釉、足底刮釉、垫饼装烧工艺烧成。圈足修削工整,露出灰色胎,足心留有垫烧的糊底痕迹。

及宋室南渡,大量北方的制瓷工匠南迁,带来了北宋官窑、汝窑、耀州窑等北方青瓷的制瓷技艺。龙泉青瓷才发展到了工艺的巅峰。

06

龙泉青瓷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

宋元明时期,龙泉瓷出口贸易量很大,而陶瓷出口主要是走海路,这也给临近沿海的地区也带来了巨大商机。

如福建、广东一些窑口因出海交通便利,外国来往进行贸易的商人也较多,来样定制更为方便,所以也开始仿烧龙泉窑。这些窑口的仿龙泉陶瓷无论外销还是内销都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

明代石湾窑仿龙泉青釉大盘,元素艺拍2021年4月23日《玄色青白》专场拍品,欢迎扫描二维码,参与竞拍。

石湾窑在今广东佛山市石湾镇,明清著名民窑之一。因临近出海交通口岸,借我国陶瓷为出口大宗物品,石湾窑便仿造各大名窑的釉色,如仿造哥窑的“冰裂纹”,仿龙泉的“梅子青”釉,仿磁州窑的“铁绣花”,仿建窑的“鹧鸪斑”,仿钧窑的“玫瑰紫”、“仿唐三彩釉”、“翠毛釉”等。

明代石湾窑仿龙泉青釉大盘,元素艺拍2021年4月23日《玄色青白》专场拍品。

此盘就为明代石湾窑仿龙泉青釉大盘,唇口,弧壁,圈足规整。器身施仿龙泉梅子青釉,盘口处呈浅青色,青釉色泽莹亮,润泽翠妍。不着冗余纹饰,底足露胎,底部上褐色护胎釉,极有特色。

明代石湾窑仿龙泉青釉大盘,元素艺拍2021年4月23日《玄色青白》专场拍品。

中国古代陶瓷,和古代玉器、木家具不同。它不单涉及少数贵族富豪,而真正深刻影响了国家乃至世界的命运。其中的代表性精品值得我们世代珍惜,传承。

2021年4月19日至4月24日

周一下午16点

专场开拍

元素艺拍2021年4月19日《清雅臻萃》专场拍品,欢迎扫描二维码,参与竞拍。

元素艺拍2021年4月23日《玄色青白》专场拍品,欢迎扫描二维码,参与竞拍。

元素艺拍出品,出具权威鉴定证书

宣和·闻德评级中心强势入驻

为使您在本平台上拍到的心仪古玩更加保真、保值、增值,元素艺拍再加重磅砝码。凡元素艺拍拍出的重要拍品均附带宣和·闻德评级中心开具的鉴定证书。

宣和·闻德评级依托宣和陶瓷博物馆拥有庞大的专家顾问团为国内外收藏爱好者、艺术品投资者、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的鉴定评级服务。所聘请的鉴定师包括收藏界和各行业翘楚,评级内容包括:陶瓷、古钱币、机制币、铜镜、印章、杂项等。

闻德评级常驻鉴定专家天团                                            

张遵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龙门石窟基地主任。

张金伟:河南古陶瓷博物馆馆长、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
汪洋:清代江苏钱币研究会会长、中国钱币学会专家库成员、闻德古钱币艺术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宝财:古陶瓷鉴定专家、收藏家;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北京分会会长、定窑专业委员会会长;北大资源学院文物系教授;《华豫之门》《华山论鉴》栏目组专家
崔凯:古陶瓷鉴定专家、收藏家;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鉴定委员会委员,《华豫之门》《华山论鉴》节目组专家、泓古代艺术研究学社社长。
尹书立:全联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专家组成员、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慎缘·意趣学堂标本馆创始人、知名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
王波:古陶瓷鉴赏家、国内知名黑定专项收藏家。

关于闻德评级鉴定证书更多介绍可点击本行链接阅读

“元素艺拍”新平台强力推出

扫码进入预展

也可预约来公司上手鉴赏拍品

关于我们

“古玩元素网”始建于2004年,2015年正式开始古玩艺术品拍卖业务,2020年“古玩元素 网微拍”正式命名为“元素艺拍”。十年磨一剑,由于长期坚实的文化沉淀,对藏品的新老和品质把关有极强的专业经验。如果您想进行安全无忧的网上古董交易,就请尝试一下新版“元素艺拍”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