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 | 经络同气(2)
头部经络同气
头顶的区域是厥阴所在,头顶厥阴处的同气点在手为劳宫,在足为太冲。这两个同气点不仅是头顶的同气点,两穴之间也互为同气点。
初学内针,遇到中风后遗症3年的患者,患肢太冲穴附近酸胀难忍,我便在对侧的劳宫穴处下了一针,太冲穴的酸胀感觉立马减轻了,同样在网诊中遇到一个太冲穴酸胀的患者,我指导他按压对侧的劳宫穴,症状也缓解了,但巔顶不适的患者没有遇到过,这也足以说明劳宫和太冲之间是同气的。
面部、额头部大多是阳明经循行的部位,在手为合谷,在足为陷谷。当然,面额部并非独阳明所过,也有少阳、太阳。
手掌头同气
双手合十,看作是头,中指指尖对应头顶,属于厥阴;食指侧面对应面额部,属阳明,手背部对应头侧面,属少阳;拇指背侧对应鼻,属太阴。根据以上的同气法则,依靠双手就可以解决头部的很多疾病。
颈项部
解释上表:意思是所处督脉上的风府至大椎一线出现不适,可以在手部后溪、足部申脉穴处处理,其余的任脉、太阳经……的道理是一样的,不作过多的记录。颈项部的不适就可以对照上表作为参考,值得一提的是,颈部不仅仅只是任脉和阳明所过,在深层也有少阴和太阴循行,这个要参考到经络循行,如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肩部
这里说的肩部是包括整个背部的上焦区域,也就是从膈俞或至阳水平线至大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其中,肩贞穴,天宗穴周围及整个肩胛骨,包括胸椎1至7的背部,都属于太阳经分布区域。另外,肩部本是属于下焦区域,那在治疗上应该也选取下焦的同气点,但内针中明确规定,在肘膝关节以上是禁止下针的,所以这里用了阴阳倒换(或者上病下治)的法则将下焦的疾患倒换到上焦来治疗,当然,也可以倒换到中焦来治疗。
腰部
在内针中,腰部的范围在胸7至腰5的区域,腰部主要是太阳,但胸12至腰1这一段不适时,往往要结合少阳同气。
以上是经络同气的细化,所有的同气相求都不离规范。只要不离规范,不离同气,那么所有的治疗都可以集中到一只手或一只脚上,重在医者是否理解其中的奥妙。
———本文作为学习笔记,各位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