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从事,常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我们一起颠覆式破解《道德经》全部奥秘,复兴黄老正统传统文化,欢迎加盟合作!
老子.公刘版
下卷
中国哲学第五问: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明白清楚通晓四方的道理,能够达到无为的至高境界吗?
中国哲学第五答:
第十二篇 绝学无忧
掌握无忧的人间绝学
第七十五章,掌握无败事的人间绝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未,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说明
此章经文全部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第六十四章中,但是通行本的第六十四章掺杂着其它章的经文,非常杂乱。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通行本主流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公刘本经文注解
合抱之木1,生于毫未2,九层之台3,起于累土4,千里之行5,始于足下6,民之从事7,常几成而败8之,慎终如始9,则无败事。
1,合抱之木:合抱,双臂合抱。木,大树。
2,生于微未:生,萌生。微末,微小的胚芽。
3,台: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
4,起于累土:起,兴起。累,不断累积。土,泥土。
5,行:远行。
6,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这里指迈开您的脚步。
7,从事:从事事业。
8,几成而败:几成,几分之一。败,败坏。
8,慎终如始。如始慎终的倒置。如,好像。始,开始。慎,谨慎。终,终结。
公刘本译文
双臂合抱的高大树木,萌生于极及细小的幼嫩胚芽,
九层楼高的土质平台,兴起于不断累积的筐筐泥土,
千里征途的遥远旅行,开始于足下不断地迈开脚步,
人民群众从事于自己的事业,总是干到几成之后却遭受失败,
像开始那样谨慎并坚持到最后一刻,那么就不会出现败坏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