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天空

让学习可以像金融账户一样持续产生复利【第035期】

加拿大政治家叶礼庭先生讲过一句话,“一个好的国家”这个概念本身就意味着,所有好的事物,对于任何人而言,只要肯努力就有机会得到。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好暖?

可是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所谓“努力”和“得到”的关系,真是那么回事儿吗?

就说“努力”本身吧:“努力”本身这就已经是一个很难达成的事情,有没有?你能一辈子努力吗?

你能努力去爱一个你根本没感觉的人吗?你能努力年轻吗……你会发现,越是好的东西,越是跟“努力”没什么关系。

我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

就是所有好的东西,跟你在什么国家其实没关系;但是所有好的东西,一定跟你的内在有关系。

那什么叫内在呢?

第一个、内在跟一个人的接受度有关;

比方你呆在一个房间,除了床和办公桌,什么也没有。然后朋友来看你,说,连个电视机都没有,你会不会疯掉?

对啊。会不会呢?这就要看你的接受度了。如果你强烈的认同这个物质世界,电视机或许就是你唯一知道的打发时间的载体。

相反,对于那些能让自己的内在成为电视机的人而言,电视机就没那么重要了。你陪初恋女友一起逛街,你需要电视机吗?那些能让自己内在成为任何一种风景的人,他就那么一个人呆着,都比你跟初恋女友逛街还美呢。

这就是我说的接受度了:如果你能够有意识的,而不是无意识的去实现这种从依赖“电视机”到内在的转变,哪怕你只是将一点点这种本事带到你的日常生活,你都会随时体验到我说的“接受度”,将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神奇的事情。

什么叫接受度?

就是你开始变得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维度具有接受能力。就好比我们对于夜晚的体验,阳光消失了吗?没有。仅仅是这个小球转了个方向。但是呢,你需要的并不是知道这个常识——知道这个常识并不难——难的是你可以做到,去转一个方向。能转过去,就叫接受度;转不过去,就不叫接受度。

第二、一个人的接受度跟他的思维密度有关;

先说什么叫思维密度?

一个飞机驾驶员对天空的理解,跟普通人对天空的理解一不一样?

一个顶尖舞蹈家对身体的理解,跟普通人对身体的理解一不一样?

或者说,爱因斯坦对能量的理解,跟普通人对能量的理解一不一样?

很显然,它是不一样的。哪里不一样?思维密度不一样。

所以,当一个人他的思维密度并没有改变,他不管学什么,怎么学,跟谁学,他的内在都不会真正起变化,因为他还是不够有接受度。

第三、一个人他的思维密度,跟他会不会调频有关;

什么叫调频?比方你过春节,拎着拉杆儿箱,不远万里回乡,一脚踏进家门就变了个人,就叫调频。

一个人去到舞台,音乐一响起,变了个人;一个人去到战场,面对敌众我寡,变了个人;一个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四目相对,或是电脑打开,就变了个人……这就叫调频。

但这还只是被调频——被动调频——就像张曼玉碰到王家卫。

在演过很多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之后,张曼玉自己说,“王家卫在我人生最低落的时候出现,是他让我有了自信。10年前,我开始想要突破自己,我讨厌被称为花瓶,但我需要有一个合适的人去配合,而王家卫就是那个人。”

能不能主动调频呢?分享一个小练习,试试看在你身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1、找一颗茂盛的树,或是长得很好的植物,坐到它面前;

2、暗示自己:我所呼出的空气,正是这棵树所吸收的;我所吸入的空气,正是这棵树所呼出的;

3、即使你根本还没体验到这一点,也可以先跟这棵树建立一种生理连接,或是想象也行;

4、每天有意识地,持续练习3-5次,直到你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见到植物和树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5、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你将会跟周围的世界有不一样的连接;更重要的是,你与周围的连接也不会只局限于植物和树;

6、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你只不过是学会了,去到你的内在,切换了一个频道而已。

有人说:你敲门,门就会开。其实你甚至不需要敲门,因为没有门。一切都是敞开的,你只需要去到内在就可以。

你去试试看,就能体会到我在说什么了。就是这样。当你的内在随时都有音乐响起,你就不用再害怕所谓孤单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