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要有思想、有干货。其次是真诚、有温度、有态度。最后才是形式上的东西。思想、干货是为了让听众有所启发,温度、态度是为了引起情感共鸣,而形式上的东西往往是为了加深印象和感觉。
不知道你有没有参加过这种会议:围绕一个主题,各部门、各单位相互交流发言。这时候,发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部门单位的脸面。如果你代表单位发言的话,怎样才能讲出水平、讲出彩呢?
01 说什么和听什么的区别
有些会上,经常见人连篇累牍、大讲特讲工作。讲得人眉飞色舞、激动万分。听的人却左顾右盼、焦躁不安。所谓隔行如隔山,尤其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工作,说得越多越长,越让人乏味。所谓交流,听众想听的往往是,看看对自己有没有用、有没有启发、有没有借鉴。如果只是谈本职工作,离听众十万八千里,那效果肯定好不了。所以,讲话者要把听众当成交流对象。讲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听众想听什么?然后再思考讲什么。真正好的交流发言,其实并不难。就是结合会议主题,摆出几条认识和道理,再讲清楚、说明白,就能引起听众的兴趣。虽然工作有差别,但其中的规律却是相通的。有时候,讲话者从工作的角度,提炼出一个新观点,提供一个新思路,要比讲一大堆措施更有意义。
02 看稿子和听稿子的区别
许多人开会之前,都会很认真地准备书面材料。
然后,开会时就一字不拉的读一遍。当然,这样也没错。但是,有没有想过,照稿子念,相当于是看稿子。而对于听众而言,则相当于听稿子,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听稿子,一般关注说话内容,要求有思想、有干货、有故事、有例子。而看稿子,往往更多关注文字本身,讲究观点准确、论述严密、语言规范、结构合理。有的人在准备发言材料时,会不自觉地要求:结构严谨,标题一致,有的还分了“大一大二大三、小一小二小三”,每块里面,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既要出观点还要提对策。其实,这样的发言,往往刚刚讲出一个开头,听众就能猜出结尾,兴趣自然不浓。好的发言不求结构整齐,观点摆出来,道理讲透了,听众自然就会有兴趣。交流中,有什么就说什么、什么问题认识得透就谈什么、什么问题关键就讲什么,这比死拼硬凑更能打动人。
03 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
讲话中,许多人习惯于引经据典、精雕细琢、用词讲究。材料看起来挺顺,内容也丰富,道理也很深刻。但人的耳朵是感性的,说话太书面化,往往让人觉得文绉绉、硬邦邦;内容太丰富,也会让人觉得复杂而散乱。
交流中,只要摆出观点,然后用口头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己的体会讲清楚,用故事案例加以佐证,这样往往更让听众信服。其实,一次交流发言,能有一到两句话、一到两个事例,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那就算很不错了。首先是要有思想、有干货;其次是真诚、有温度、有态度;最后才是形式上的东西。思想、干货是为了让听众有所启发,温度、态度是为了引起情感共鸣,而形式上的东西往往是为了加深印象和感觉。千万不能为了形式,而把真正重要的内容给忽视了。只要真诚、准确地表达出有价值的东西,都会让人心领神会、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