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00章)

第200章 杨家有女

王维提醒张九龄提防李林甫,但在张九龄心里,却觉得李林甫尚不足以成为他提防的对象。
虽然李林甫被提拔为宰相之前,张九龄曾向李隆基劝谏“若重用李林甫,只怕有一天会有庙社之忧”,但从内心深处来讲,却并未真正将李林甫放在心上。因为,在学识方面,李林甫和宰相应有的水平,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在张九龄眼里,李林甫终日游乐,不是狩猎打球,就是架鹰养狗。不爱读书的他,胸无点墨,白字连篇,很是闹了不少笑话。
前不久,李林甫看到待选官员严迥的评语里有“杕(dì)杜”两个字,他不认识“杕”字,便问吏部侍郎韦陟:“此云'杖杜’,何也?”其实,凡是读过《诗经》的人都知道,杕杜是《诗经》里的篇名,本意是指孤零零的赤棠树,用在对官员的评语中,是指严迥没有归属任何派系。韦陟见李林甫把“杕杜”读作“杖杜”,一时不好意思说穿,就低下头没吱声,含糊其辞地敷衍了过去。不过,“杖杜宰相”的桥段依然不胫而走,渐渐流传了开来。
还有一次,李林甫的表弟、太常少卿姜度喜得贵子,李林甫前往祝贺。那天宾客满堂,李林甫大笔一挥,当场手书贺语——“闻有弄獐之庆”云云。大家顿时都傻了眼,“弄璋之庆”出自《诗经》,“璋”指美玉,表示美好的品德,如今到了李林甫笔下,竟成了一个动物——“獐”。一字之差,贻笑大方。大家想笑又不敢笑,姜度也是哭笑不得,从此,朝廷上下又多了一个 “弄獐宰相”的桥段。
虽然李林甫学识浅陋,常使闻者窃笑,但张九龄却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李林甫深谙人性,精于权谋,而这恰恰是他和裴耀卿所欠缺的。当张九龄不识好歹地得罪武惠妃时,李林甫正竭力讨好武惠妃,大张旗鼓地帮忙张罗咸宜公主的婚礼。
李隆基把他和武惠妃最宠爱的女儿——咸宜公主,许配给了唐中宗李显的外孙、卫尉少卿杨洄。杨洄母亲是唐中宗的嫡长女长宁公主,父亲杨慎交11年前已经去世。杨慎交擅长打马球,比李林甫年长八岁,曾和李林甫一起在马球场上玩了很多年,交情深厚。杨慎交去世后,李林甫对杨洄很是照顾。自长宁公主进宫向李隆基推荐杨洄后,李林甫也在李隆基面前多次替杨洄说话。当李隆基终于答应将咸宜公主许配给杨洄时,李林甫心头大喜,这样一来,他在武惠妃身边又多了一个自己人!
735年7月,咸宜公主和杨洄在洛阳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婚礼,李唐王室、皇亲国戚都赶来参加婚礼,洛阳城可谓万人空巷。
杨洄是隋王朝的皇族后人,他有个同族亲戚,名叫杨玉环,719年出生于蜀州。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亲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官职七品下;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参军,官职从七品下,辅掌津梁、舟车、舍宅、百工众艺之事。729年,父亲杨玄琰去世后,10岁的杨玉环从蜀州来到洛阳,寄养在三叔杨玄璬家。杨玉环天生丽质,性格婉顺,能歌善舞,通晓音律,不出几年,芳名渐渐传遍洛阳城。
杨洄和咸宜公主大婚,杨玉环被咸宜公主看中,担任她的伴娘。当杨玉环在伴娘队伍中款款前行时,无数宾客的目光都被这个貌美如花的杨家女儿吸引住了。这其中,还有一个15岁的翩翩少年——寿王李瑁!他早就听姐姐说过伴娘杨玉环极其美貌,如今一见,才知道什么叫作“艳压群芳”!
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终于情窦初开了!这半年多来,父皇和母后不知为他物色了多少名门闺秀,他都无动于衷,直到见到杨玉环的这一刻,他一眼认定,他今生要娶的女子,就是她了!
李瑁等不得婚礼结束,便急急告诉母后,她喜欢杨玉环,想娶杨玉环为妃。看着眼前这个两眼发光、神采奕奕、和平时判若两人的儿子,武惠妃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忙远远看了杨玉环好一会儿,倒也觉得她容貌出众,举止大方,不过出身似乎低了些。但挡不住李瑁的满腔激情,答应帮他向父皇提议提议。
关于李瑁的婚事,李隆基原本就放权给了武惠妃,武惠妃喜欢谁家女儿便是谁家女儿,他绝无半点异议。就这样,在咸宜公主婚后两个月,李隆基和武惠妃便满足了李瑁的心愿——同意为他娶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杨玉环为妃。
消息传来,最震惊的莫过于杨玄璬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一介小官,竟能成为眼下最为得宠的寿王李瑁的岳父!这样只有在梦里才能遇见的天大好事,竟然让他生生遇上了!看来,杨玉环这个孩子,定是有福的!(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杨贵妃那么胖,60岁的老皇帝,能给她一个公主抱吗?

    天宝四年(745),唐玄宗立杨玉环为贵妃. 此时,杨玉环26岁. 11年前,她被寿王瑁一见钟情--注意,是被钟情,并非两人对上了眼. 当然,这不重要,皇子看上的妹子,怎么说也逃不出入王府的命运. 不过 ...

  • 为什么李林甫还能在唐玄宗身边受宠近二十年?

    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废掉同甘共苦三十年左右的皇后王氏,有抬举武惠妃的意思,由于朝野上下非常忌讳武氏家族(毕竟距离武后时代和武氏子弟跋扈才短短十来年),只能封武氏为惠妃,但一切礼仪待遇等同 ...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又被称为当年的"三庶人"事件. 太子李瑛与两位同为皇子的亲兄弟被人设计陷害,带兵进宫,因此被唐玄宗抓个正着,先是废太子和其余两位亲王为庶人,后来又追令处死. 历史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