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81章)
当武玉娘为李林甫苦心谋划时,李隆基却压根儿就没想到李林甫。这日早朝结束后,李隆基让中书令萧嵩留下说话。萧嵩担任河西节度使时,用反间计挑拨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与吐蕃赞普的关系,致使悉诺逻恭禄被赞普诛杀,从而使吐蕃国力迅速衰弱。与此同时,他又任用张守珪、杜宾客等名将,一气大败吐蕃。李隆基对此大为赞赏,立即召萧嵩入朝为相,拜为中书令,封为徐国公。“萧爱卿,裴侍中为国操劳,英年早逝,令人扼腕。门下省侍中位高任重,不知爱卿心中可有妥当人?”“启禀陛下,臣以为,尚书右丞韩休制举入仕,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等,熟知门下省事务,且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最宜此职。”李隆基对韩休并不陌生。710年,他被立为皇太子时,韩休就以精通词学被举荐进入东宫,为他回答有关国政的策问,不久被擢升为左补阙。712年,他即位后,愈发器重韩休,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升迁机会。韩休也不负圣恩,勤勉做事,在朝中上下素有贤良之名。李隆基和萧嵩之间的对话,悉数落在侍立一旁的高力士耳里。他低头暗忖,虽然武玉娘口口声声说武惠妃力荐吏部侍郎李林甫,但到底只是武玉娘的一面之词,武惠妃到底如何,还要两说,不宜贸然向皇上推荐此人。但他毕竟欠了武家恩情,总要为武家做点什么才好,怎么办?高力士正陷入两难时,只听李隆基点头笑道:“萧卿所言,甚合朕意。不过,韩休如今只是尚书右丞,若一步到位,只怕会遭人非议。不妨先提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日后再擢升为侍中不迟。”看着萧嵩远去的背影,高力士忽然心头一亮,虽说不便直接推荐李林甫,但可以卖个顺水人情给他?何不趁着诏令下达之前,将此消息透露给武玉娘,让武玉娘告诉李林甫,让李林甫告诉韩休。如此一来,韩休必定感激李林甫,也算是帮李林甫在朝中结下了一个善缘。“力士,惠妃身子不适,朕要过去看看,你也退下吧。”自打武惠妃身子不适以来,李隆基一直牵肠挂肚,每日都要过去看上一回。“老奴遵旨,老奴恭送陛下。”高力士恭恭敬敬站在原地,目送李隆基缓步离去,直到李隆基身影完全消失在纱帘后面,才快步走出紫宸殿,去寻妥当人给武玉娘捎话。从紫宸殿到含凉殿,中间隔着一个百步廊,穿过百步廊,李隆基便听到从含凉殿里传来阵阵欢笑声。李隆基不由精神一振,脚底不由加快了步子。“母后,皇兄这是取笑我呢!我可不依!”12岁的咸宜公主一跺脚,一扬眉,腮帮子鼓得老高,满脸的不乐意。她从小备受娇宠,在宫里向来说一不二。“哦?阿兄如何取笑你了?快说与父皇听听。”李隆基挑起帘子,哈哈笑道。听到李隆基的声音,武惠妃、李瑁、咸宜公主忙齐齐转过身来,武惠妃忙迎上去欠身道:“不知陛下前来,臣妾有失远迎,还请陛下宽恕则个。”“衡娘,你几时和朕这般礼数周全起来了?今日可好些了?”李隆基揽过武惠妃的肩,携了她的手,一起朝象牙榻走去。“父皇,皇兄说我性子不好,将来定是没法嫁人,父皇替我讨回公道嘛!”咸宜公主几步蹦到李隆基身边,故意撒娇道。“要我说,阿兄也是好意提醒你,你的性子,确实得改改了。”武惠妃拍了拍咸宜公主的手,向一旁的李瑁招手道,“瑁儿,你好久不曾觐见父皇了,还不过来和父皇说说话?”“衡娘,咱们几个孩子里头,就数咸宜公主性子最为泼辣。我看她是女儿身、男儿心,瑁儿倒是相反,男儿身,女儿心。”李隆基端起武惠妃递过的冰酪浆,一连喝了两口,通体舒泰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瑁儿虽然言语不多,却极是明理,且性子仁厚、处事稳重。倒是公主,到底骄横了些,该向瑁儿多学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武惠妃看了一眼李瑁,眼角眉梢都是掩饰不住的欢喜。“母后偏心,父皇替我做主嘛!”咸宜公主看武惠妃尽为李瑁说话,便只好继续向李隆基撒娇道。其实,咸宜公主之所以骄横,全是拜皇帝老爹所赐。对于这个女儿,李隆基向来百依百顺。武惠妃曾问他为何如此娇宠公主,他说:“咱们这个女儿,像极了当年的你。你15岁那年第一次站在我面前时,便是她这般模样,让人永远忘不了!”为了咸宜公主,李隆基还破了公主实封五百户的规矩。因为咸宜公主像极了武惠妃,李隆基便给咸宜公主实封一千户,自然遭到了其他公主和大臣的反对,李隆基只好把所有公主的实封都改为一千户。看咸宜公主一副不依不饶的劲头,还是李瑁主动退了一步,笑着哄咸宜公主道:“阿兄向你赔个不是还不成么?虽然你性子不好,但凭你的容色,将来自然不愁嫁。你就不要生气了,可好?”咸宜公主这才略微消了气,抬头娇嗔道:“看在皇兄诚心诚意道歉的份上,我就饶了你这回吧。”看着这对活宝兄妹,李隆基和武惠妃都笑着摇了摇头,李瑁心思一转,向李隆基和武惠妃拱手道:“父皇和母后慢慢说话,孩儿和妹妹这便退下了。”说着,便拉着咸宜公主一同行了一礼,转身离去。当屋里只剩下李隆基和武惠妃时,李隆基捧起武惠妃的脸,细细看了看,点头笑道:“今儿的气色,倒比前几日好看些了。”武惠妃顺势环住了李隆基的腰,伏在李隆基怀中说:“陛下,臣妾身子并无大碍,只是这心里头,一直觉得闷闷的。”“还不都是为了这几个孩子?”武惠妃叹了口气,絮絮说了下去,“陛下,想当年,您十六岁就当了父亲,瑁儿今年十四岁了,却还没有妥当的人选。咸宜公主么,生得是好,但这性子到底骄横了些,只怕将来驸马受不了她……”“朕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原来你忧心的是这个?这有何难,从明日起,你放眼看去,但凡你喜欢的高门女子,便可说与瑁儿,朕为瑁儿做主。”“嗯,太子李瑛的妃子薛氏,乃唐昌公主驸马薛锈的妹妹,算是亲上加亲。臣妾想着,瑁儿的妻子,也总要亲上加亲才好。”“好,宗室女子里,你也细细看看,只要你看中的人,朕都依你。至于咸宜公主么,你也不必忧心,朕已有一个妥当人。”“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长宁公主,前几日带她儿子杨洄来宫里见朕,让朕提携提携杨洄。杨洄比咱们咸宜公主年长两岁,长得很是俊眉朗目,倒是配得上咱们咸宜公主。不过,公主如今还只有12岁,再过两年婚配不迟。”李隆基一口气朗声说完,见武惠妃依然眉头微蹙,不由奇道:“爱妃还有什么难解的心事不成?”“多谢陛下厚爱,臣妾只是觉得,陛下贵为天子,但有些时候,却还不如平常百姓来得自在。”“臣妾虽然愚钝,却也明白疏不间亲的道理。对于平常百姓来说,即便家中妻儿有再多不是,也不愿外人到他跟前说三道四?然而,陛下每每想为我和瑁儿做主时,便有臣子到陛下面前说长道短。臣妾原先还以为这是臣子职责所在,如今倒是觉得,此乃陛下家事,岂容他人置喙?”听武惠妃说完这样一番话,李隆基心头顿时雪亮。是啊,无论是当年的欲立衡娘为皇后,还是如今的欲立瑁儿为太子,他都遭到了臣子们的极力反对。虽说臣子们自有一番道理,但此刻想来,身为一国之尊、天之骄子,却不能为自己最心爱的女子和她的孩子做主,又算得了什么真男人?真英雄?想到这里,李隆基不由伸手揉了揉额角,只觉得额头隐隐有些发沉。武惠妃用眼角余光看了李隆基一眼,知道自己方才那番话已经说到了他心里,便见好就收道:“都是臣妾不好,陛下已为国事操劳了一天,臣妾不仅未能替陛下分忧,还惹陛下忧心家事,都是臣妾的罪过,请陛下莫再为臣妾忧心了。”李隆基叹了口气,轻轻揽过武惠妃肩头,沉默片刻后,似乎用上了千钧力道,一字一句道:“衡娘,有朕在,你放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