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最好,别说来日方长

成年后,必须不断面对,却仍然无法习惯的一件事是什么?

告别。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组让人怅然的数据。

2021截止到现在,不幸逝世的明星已经达到18位

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赵英俊、吴孟达。

也有伴我们长大,却不那么熟悉的身影,林聪,张少华。

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年长,都曾给我们留下过许多的回忆。

这些原本鲜活的身影猝然长逝,正是在一遍遍地提醒着我们:

陪伴青春的人走了,我们已经长大了。 

人生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个不断被迫面对告别的阶段。

《千与千寻》里说: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很难有人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然而我们的列车,正开到中程。 

在这个阶段,就会不断有人向我们挥手道别。 

曾经把酒言欢彻夜不眠的朋友,现如今天南海北难有一聚。

曾经支撑我们长大的身影,现在也逐渐佝偻,渐行渐远。

世事无常,太多的人,不知何时就已经见过最后一面。

看过一个问题: “你和亲人的最后一面是在什么场景下发生的?”

一个妹妹说,哥哥早上出门前,还微笑着说下班给她带爱吃的小蛋糕。

可途中突遭车祸离世,那一个微笑,成了看向她的最后一眼。

一个孙女说,一向身体健康的奶奶,那天傍晚还在责怪她不好好吃饭。

几个小时后就因为心脏病去世,那一声责怪,是这一生对她最后的叮嘱。

还有一个儿子说,父亲因为肝癌已经长卧在床,每一个时刻,都有可能是最后一面。

所以他只好每次都握住父亲的手,把那些心里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没有长亭古道,不见夕阳漫天,大多数的别离都是如此让人猝不及防。 

就像《来日方长》歌里写的:

“以前我们总是以为,有很多的以后。 时间却越过越少,誓言在原地等候。”

刷到一个视频:

#近四年间,8090后立遗嘱人数翻6倍#

而中华遗嘱库最新上线的“微信遗嘱”,一年有7万多人留言。

初看觉得荒诞,仔细看过之后又深以为然。

他们有的是新婚妈妈,害怕意外突然来临,想提前为家人留下点什么。

有的是白领小姑娘,录制给爸妈的“遗言视频”,还未张嘴就已经哽咽。

还有有的初为人母,希望在告别来临前,对家人做出一份“爱的承诺”。

这些遗嘱除了物质,更多的是注重精神表达。

如果分离一定会来,只有现在做好准备,珍惜每个时间节点上的人和事。

每一刻,都要当作最后一刻去爱。 

才不会在以后回顾人生的时候,满是遗憾。

《请回答1988》里的金社长,平时嬉皮笑脸,没有难过的时候。

但每次到了生日这天,大家为他庆祝,他却丝毫不开心。

有天他妻子拿出一卷录音带,金社长突然哭了出来。

“是妈妈的声音。”

“我原以为不会难过,可还是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妈妈。

哪怕给妈妈打通电话也好,可没地方打电话。

我好想妈妈啊,真的好想她。”

什么时候最适合陪伴和表达? 我想,就像张嘉佳所说:

“如今最好,别说来日方长。” 

我爸今年七十有六,年逾古稀,身子骨还算硬朗。

年初时,有个多年的老友来到家里与他相聚。

原本是大好的事情,但是我却觉得有点不对味。

两个人坐在一起,极少说起往昔时光,却畅想起各自的百年终老。

我责怪他们言语无忌,老人却哈哈一乐:

“我们这个年纪,说不好这就是最后一面,当然要把话说完,才算没有遗憾。”

那份乐观与豁达,我想只有真正用力道别过的人才能做到。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面对分离。 

并非是因为我们没有接受分别的勇气,而是因为没有好好说再见。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说的: “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 但永远最让人痛心的就是来不及好好道别。”

所以,趁现在,趁幸好来得及。

去陪伴,去相拥,去说再见。

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只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告别。 

但如果我们在这一刻用力爱过,下一刻才没有遗憾。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坦然面对告别。

当然也希望现在的你和身边的人,多喜乐,长安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