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驱型成长(一)
从这周二开始,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本《自驱型成长》,这本书我在群里提到过很多次。如果是喜马拉雅会员或者kindle unlimited会员的同学,可以直接去听或者读原文。没有的,我也建议你去买一本读一读。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威廉和奈德。威廉是享誉全美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家,3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帮助孩子应对焦虑、学习障碍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而奈德创立了全美最成功的教育辅导机构之一,他把好好培养当下的年轻人作为自己的事业。
奈德的客户可能会因为无法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求学而但担惊受怕,但威廉的客户则可能连好好上学都有困难。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群,面对的却是同一个本质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呢?
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呢?
这就是这本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全书一共14章,加上今天的序言前言,预计15周分享完毕。
中文版序言一开始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在某些文化中,父母通过很高的行为标准和明确的期望来传达关怀,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父母则通过支持孩子本人的意见和愿望来表达同样的关切。某些文化,赤裸裸地在讽刺我们。
对于美国读者来说,他们不难领会我们从书名中就在暗示的那种“自我约束”。但我们的书,究竟能不能打动一位来自中国的读者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读了全书之后,觉得没法回答。打动是可以打动的,但是能不能实施,很难说。但我还是想推荐这本书,不是说读了马上就要付诸行动,多一个思路,多一些思考,总是好的。
作者提出了四个核心要点:
严重或慢性的压力,对发育中的大脑具有非常负面的影响,这也是全球流行的与压力相关的情绪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基础。
过低的控制感,是人类个体所能经历的最有压力感的事情之一,会进一步引发与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减少孩子在学业上的学习水平和表现水平。
所有健康的自我激励,其实都植根于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
培养出健康的控制感,还会进一步带来各种积极结果,包括更高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充盈的内部动机、更优异的学业成就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压力水平持续太高,孩子们都会被塑造得越来越容易感到持续焦虑,于是导致大脑反复受到抑郁情绪影响,或者发展为习惯靠化学制品、互联网或电子游戏来暂时逃避压力。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功,也都希望孩子能够开心、快乐,但是我们却被一些错误观念误导了。
错误观念1:通往成功的途径是一座独木桥,而孩子万万不能被别人挤下来。这种观点基于一种对成功的稀缺性假设。
错误观念2:如果你想拥有好生活,在学校里就得拥有上佳表现。这种错误观念的恶果是,太多孩子不是被逼得太过急躁,就是自己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所有能尝试的机会。
错误观念3:催得越紧,逼得越狠,我们的孩子就能越成功,长大后就越有出息。
错误观念4:今天的世界比以往要凶险得多。家长必须一直紧紧盯着孩子,才能确保他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让孩子闯祸。
我们真的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们也不应该控制他们。为人父母,其实是要教导孩子独立思考、身体力行,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在校园里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决断力。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挚爱的事物,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而非逼着孩子做那些他们不想做的事。
父母施压给孩子,这种培养模式并不可取,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转而让孩子能够培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驱动力。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自驱型儿童,就是我们所说的自鸡娃。
以上是这本书序言和前言的一些内容,相信已经吊起了大家的胃口。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具体怎么培养一个自鸡娃呢。下周二再来继续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