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玉河

艺术简介:

张玉河,河南辉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辉县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三鉴文苑”成员,师从中国书协理事到文华。

望圣路上,和合为美

--------------张玉河书法艺术之追求

河南省辉县市是中国书法之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化积淀之一的书法艺术历经千年,薪火相传,张玉河就出生在这片热土上。

张玉河父亲的书法深得乡亲们喜爱,平常亲朋好友求取条幅中堂,过年父亲给左邻右舍义写春联,少年时代的张玉河便忙前忙后给父亲铺纸研墨。看到会写毛笔字的父亲受到尊敬和爱戴,那一缕墨香也在他幼小的心灵荡漾,在父亲的指导下临帖描红。中学时,远离父母外地求学,业余时间仍然临帖不辍。

年岁逐增,张玉河在辉县市书法家协会结识了几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在老师们的指点下,书法水平明显提高步入正轨。更有幸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在辉县举办高级培训班,张玉河聆听了刘老师讲座,明白了书法的内涵真谛,对书法的认识就像开了天窗,加上多年的积淀,书法水平突飞猛进。后又追随刘老师到山东高密,加入其创建的三鉴文苑继续学习,痴心汉隶,间涉行草。钟情《礼器》,由表入理,纤毫细究,取其线条瘦硬劲健,得其堂皇平正庙堂之气。潜心《张迁》,突破程式,随势生形,取其结体生动自然,得其方正古拙率真质朴。研习《石门》,裹锋涩行,飘逸有致,得其章法松而不散洒脱大度。为了丰富线条的质感,张玉河还通临《毛公鼎》《散氏盘》数通,每日砚田劳作,临创结合,誓将千家米煮成一锅粥。功到天成,张玉河当年多次入省展国展,获得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资格。

张玉河行草书入门米芾,米字点画的变化多端,用笔的提按顿挫,结体的正侧俯仰,张玉河学得有模有样。在刘文华老师的教诲下,明白书法的阴阳辩证,学书必须体物明理,寻根问祖,开始了王羲之手札的临习。《丧乱》《二谢》《得示》三帖,笔笔到位,字字讲究,张玉河用功最深。其笔法的变幻莫测,灵动飞扬,让他学到了用笔的干净利索、果断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魏晋清新之气更是让他心驰神往。“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张玉河又临习《争座位》,吸收篆籀古法,锤炼圆劲线条的内在质量和劲健沉着的质感,更将字里行间的忠义凛然之气化于笔端。近来研习小楷,于秀美中有右丞余韵,王宠雅致。综观张玉河书法作品,是古帖与现代艺术元素巧妙的融合,用笔沉实,骨力开张,结体稳而不俗,险而不怪,古拙自然中蕴含着凝重古朴,气象正大中不失古雅苍茫的金石气息。

张玉河说:“书法是一门艺术,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没有终点。社会的认可,众人的称赞,只能说明自己暂时到达了一个点,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不能被一时的“大奖”“殊荣”所迷惑,必须不断地反思、调整。要沿着古人的足迹强化自己,尝试打破自己的“金壳”。不断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熟而后生,这既是先人的明训,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张玉河曾居城西,毗邻山西会馆关帝庙,朋友曾命其斋号“望圣楼”,除谐音旺盛,更寓意习书为人永远仰望古今圣贤。张玉河自己取斋号“和合堂”,认为书家应“囊括万殊,裁成一体”,学古、问古、集古、变古合为自己,更应彰显书法和谐统一之美。

望圣是张玉河习书为人的方向目标,和合则是张玉河习书为人的努力追求。相信在习书为人的望圣路上,张玉河会走得更好更远……..

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