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断面隧道窑的使用操作
中大断面隧道窑这两年在砖瓦行业内占有比例呈上升的趋势,投产和在建的4.6m~9.2m断面窑炉多起来,有的旋转窑更是达到了23.8m的断面。它以规模化的产能,节约燃料的优势受到业界的追捧,同时该类窑型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倡导的对象。但是有些中大断面的窑炉在运行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数个月内不能正常产出,给企业造成了程度不一的损失。下文以直通道中大断面隧道窑为分析对象,阐述分析了干燥和烧成中的管理与操作要则,拿出了相应的毛病处理方案。
中大断面窑炉由于宽度大,纵向也比中小断面的窑炉长些,形成干燥和烧成中坯体与砖体的理化反应,比起中小断面来要复杂些。窑炉在运行中管理与操作要相应的作调整,以符合工艺的要求。
1干燥
砖坯的人工干燥是烧结砖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干燥设施分为和烧成窑炉并列的直通道干燥室,与窑炉一体的干燥室以及二次码烧的干燥室等等。中大断面直通道的隧道窑多数干燥室与窑炉呈并列布局,采用窑车作为砖坯的承载工具。利用烧成窑炉预热带的烟气热能和保温带的余热为干燥介质,来加热、烘干坯块。
干燥系统主要的设施由供热和排潮两部分组成,设计构造方面可谓是类型繁多。相比之下,在进湿坯端28%~40%左右的长度排潮,在出坯端35%~45%左右的长度供热,这样的运行模式成为大断面干燥室的主流工艺。在干燥的初级阶段热介质来自干燥室中后部的潮热烟气,给坯体营造了一个温润的升温空间,可以有效的防止坯体开裂。但是要调控好升温幅度和相对湿度,每个车位升温在3~6℃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8%~92%之间。升温偏急或者湿度大了容易造成坯垛倒塌,尤其在寒冷的季节凝露率上升,塌坯有加剧的现象。可以靠调节排潮力度,增加排潮口数量,使用桥形闸等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干燥的中后期坯体脱去了部分水分,具有一定的强度,内外收缩已在同步程度,塌坯与裂纹的因素已不存在。就可以用高温、大风压的办法确保烘干效果,降低坯体残余水分。供热口分布在侧下部和顶部,对坯垛形成交叉供热,减少热风压吹射的盲区,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达到坯垛的中部以及下部。供热温度在90℃~165℃之间,具体温度多少要看自己干燥室情况而定,外界气温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大断面干燥室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供热风压和排潮力度比起中小断面的窑炉来要大上许多,设计构造或者操作不当时局部的风压、高温、高湿的气流强度会成倍增长,在坯垛某些部位大量通过,容易引发塌坯与裂纹。干燥后的砖坯含水率高也是常出现的毛病之一,会影响到烧成产量和品质。
2烧成
了解些宇宙天体常识的朋友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约5500℃,中心温度约2000万℃。那么运行中的隧道窑炉同太阳内外温度类似,焙烧带中部和边沿温度也存在着一定的温差,窑炉断面越大温差现象相对于小断面的窑炉有增大的现象。当窑炉中部与边沿温差在45℃~70℃以上时,出窑制品常会表现为老嫩不一。了解到了中大断面窑炉的这一特性,就能拿出相应的调节方案,促进窑炉正常的运行。
中大断面窑炉的烧成讲究的是:重视预热,强调焙烧和适度保温。
砖坯被装入焙烧窑炉后,至焙烧带前这个阶段称之为预热。在此阶段坯体内外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这些变化取决于坯体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等方面。当坯体被加热时,先排除矿物中的水分。在200℃以前残余的水分被烟气热吸收或带走。在400~600℃时结构水自原料中分解,使坯体变得多孔、松弛,因而水分易于排除,此阶段坯体强度有所下降。升温至550℃以上时,β-石英转化成α-石英,体积增加0.75%~0.98%。
由上面论述可以了解烧结制品在预热阶段经过的各种反应,这种理化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内外条件。只有得到充分反应的坯体,不但火行速度变得较快,而且品质更有保障。大断面的窑炉内部呈扁宽状,哈风的布局多数的窑炉同中小断面窑炉一样在两侧,这样容易造成热风压在两侧部流动的多,窑车中部的坯垛流动的少,自然缺乏充分的预热。容易导致火行速度缓慢,边部生砖多,中部焦砖加剧。可以用以下方法调节:①坯垛最好要码成边密中稀、上密下稀的垛形。边沿部的密码能抬升窑炉侧部的窑温,减少了该处的生砖概率。上部密码及中部、下部的稀码利于热风压在窑炉中部、下部穿行,使该处的坯体预热充分,在焙烧带还能带走高温,可以有力的加快火行速度和减少中下部的焦砖数量。需要重视的是许多中大断面窑炉烧制的砖型繁多,有的厂甚至2~3天就变换砖型,致使坯垛稀密布局不甚合理,坯垛边部、顶部的缝隙偏大,这些因素都会给窑炉的高产、优质带来挑战。在上述基础上许多窑炉垛形以小垛体、多火道的码坯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便于码放操作到利于烧成角度考虑,单个垛体尺寸在50cm×50cm或75cm×75cm之间为佳,由数条纵横火道贯穿垛体之间,纵向火道尺寸在15cm~25cm之间,横向火道尺寸一般会大于纵向的火道。垛体与窑墙缝隙应维持在8cm以内,与窑顶缝隙维持在12cm以内最好,这样的坯垛结构有利于保障正常的火行速度,促进砖垛内外温度循环,缩小横断面的温差。②风压大小没个统一的标准,有的窑是全负压操作,有的窑得有部分的正压。具体使用多大的风压要依据能够烧足窑温,边角部、侧部、顶部不出生砖,保温带制品不会裂纹这些为准则,正常状态下越大的风压火行速度则越快。哈风闸要多开启些,应使用梯桥结合的闸形,既可营造出坯体平缓、逐渐的升温环境,减少或杜绝由预热过急产生的裂纹,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热能到预热带前端,使坯体顺利完成各项理化反应,促进火行速度的稳定。③处理好窑内、窑下的压力平衡,中大断面窑炉的风机、风压相对配制较大,如果窑下的配风措施不当,尤其偏小时窑下的冷风会不停的吸入窑内,抵消大量的窑温,造成火行速度缓慢,边角处易出生砖毛病的出现。隧道窑的窑内和窑下好比两根作业中的抽风管道,多数的窑炉窑内抽力大,而窑下抽力偏小,造成窑内窑下压力失衡。一旦出现该类状况所造成的危害比中小断面的窑炉要大的多,表现为产量低下,能耗高,窑车制品边生里焦,尤其车角和两侧下部生砖较多。设计到位的窑炉在窑底配制有抽风系统,一般在预热带的12m~25m处的检修道内,并且拥有宽裕的抽力,使用时根据情况调节风压的力度。然后在检修道内安放8~12块的铁板(也可砖砌),以引导有限的风压沿窑车底部30cm左右空间内通过,此举起到一个强化窑下抽力,平衡窑炉内与窑炉下压力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的是:窑下的空间有沙封槽、车轮等障碍物,影响了风压的流速、流量,恰恰是这些部位成为漏风的薄弱环节,窑底纵向中部风速相对较强,容易把窑温抽下来,应在使用中适当的调整。④控制坯体入窑含水率,坯体含水率偏高了对火行速度是个不利的影响,还会造成制品裂口、哑音增加。在挤出成型时要控制好水分,有条件的尽量延长坯车在机房内静停的时间,深挖干燥室的生产潜力,力争把入窑坯体含水率控制3%以内。
采用什么样的烧成制度关乎到窑炉能否高产、优质的运行,并且使能耗较低。在总结多家中大断面窑炉的烧成制度经验中,发现“低温长烧”这样的模式是个适合选择,它可以有效的保障窑车中部不会出现高温,边角处不容易产生欠火砖。顾名思义低温长烧就是把窑温调控的低点,延长焙烧的时间。在操作中通过降低内燃掺配量,把窑温比以往的调低20℃~45℃,做好窑炉的气密与保温工作,确定正负压的比例,结合上文中哈风闸、坯垛形态等操作要则,这样焙烧带就会拉长2~3个车位,达到了延长焙烧时间的目的。
火眼在中大断面隧道窑的设计构造中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有个别的窑炉公司片面的认为:现在已经是全内燃的烧成模式了,谁还外投燃料呀?只要随便有一些能查看火情就行了,就是这种理念害苦了许多中大断面窑炉的企业。本人当然也倡导全内燃烧成,使用恰当了对产能、节能方面是个有力的促进,但是在现实生产中内燃掺配不那么的均匀是个不争的事实,或者因蹲火、操作失常等情况引起窑温下降较多时候,必须依靠外投燃料来提升窑温,那么此时稀疏的火眼配制产生的升温速度缓慢,生砖就在所难免了。断面越大的窑炉窑温有种现象,那就是温度偏高时更容易烧出焦砖,窑温偏低时提升起来比中小断面的窑炉要费时、费力。这是因为中大断面的窑炉内部容积较大,扣除边沿窑体的热能吸收、积蓄和漏入冷风对温度的抵消,窑车中部的温度仍然会高于中小断面的窑炉,并且面积也较大。但是一旦窑温下降偏大时中大断面的码坯密度又较稀,于是就需要更多的热能补充,才能达到窑温的正常状态。
火眼的设置要考虑到既能查看、了解火情,投入燃料时又能快速高效的提升窑温,还应该具有降低高温的功能。一般在预热带中后端就开始设置,至保温带中部结束,纵向长度在32m~45m左右,前端和后头只需要在窑的中间设置一行就可以了,便于查看火情及正负压状况。用于外投燃料的火眼两侧部应距窑墙20cm,横向眼距75cm~90cm,纵向排距110cm。在窑车与窑车的连接处设置数排,用于查看窑炉内外压力平衡。在坯垛与坯垛的拉缝之间设置数排,用于窑温超高时揭盖降温。火眼内径在12cm左右,运行中对于不常用的火眼盖子四周可用细碎土类密封起来,以减少冷风的内吸。
窑尾风机在多数的中大断面窑炉中皆有配制,它可以增加正压力度,加快火行速度。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要谨慎使用,比如:窑温偏低或超高时,应不用或者不能开启的过大;坯垛没有达到边密中稀的状态时也要少用,以防两侧部降温过快而出现生砖。
崔群星
河南洛阳隧道窑技术服务站
您现在看到的是:
中国砖瓦界最具权威影响力的发布平台
一个让品牌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平台
----「砖瓦界」及「砖瓦界推广发布平台」
我们致力于打造砖瓦界知识信息航母超市平台,砖心专业真诚为您服务。让砖瓦界信息更畅通,做人更诚信、做事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