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桥遗梦》,书写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中年之恋,廊桥边四天的情感交融,留下后半生绵绵无尽的思念伤痛,农妇和摄影师之间彼此的理解成全,跨越了时空。廊桥负载的不仅是一对中年男女的遗梦,而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对家庭责任回归的呼唤,连渴求一生的爱都必须让位。从此,“廊桥”二字于我便有了别样的意味。然而,走过许多的桥,却始终未见过真正的廊桥,只知道“廊桥”泛指有廊屋的桥,至于廊屋何等模样,也不得而知。据说,浙江泰顺有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的木拱廊桥,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不知中国的廊桥和世界各地的廊桥,到底有何不同?当随北京作家、摄影家采风团飞往泰顺时,满脑子都是廊桥模糊的倩影。它在我想象中如此恍惚,我无法捕捉它在现实中屹立的样子。最先呈现在眼前的是泗溪的廊桥,它与另一座桥是姊妹桥。看不到桥面,只见飞梁斗拱展翅欲飞,姿态张扬。远远望去,它更像一座历经风雨的老屋,而不是桥梁。它不修长,弓着身子跨过窄窄的河面,两头又高高翘起,重归昂扬的姿势,器宇轩昂,气势恢宏。它雕梁画栋的身躯,轻盈又华丽,不让人感受到一点压抑与沉重。它不像一座桥,更像一条昂头挺胸的龙,它有灵性和生命。北方的桥多为石桥,坚固实用,却不太注重仪表,上上下下平铺直叙,犹如北方人的性格,实实在在却缺少情调。它的任务就是将人度到对岸去,却不负责遮风挡雨。廊屋也许不适合北方的气候环境,也许粗心大意的北方人压根儿就没想到桥还要搭个“廊”。谁让憨直的北方人大脑不会拐弯呢,他们从来都是一条大道通罗马,一根肠子通到底,直来直去,一览无余。从廊桥空灵精巧的构造来看,南方人显然比北方人大脑回路丰富,更有恣意飞扬的想象力。他们建的桥不但坚固,还美观,讲究艺术性,每一座桥都与周围环境互相映衬呼应,绝不破坏画面。它们既遗世独立又和谐统一,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南方人都比北方人活得精致些,无论饮食习惯、服饰文化、民间工艺……南北都有着令人莞尔的差异。南方有南方的讲究,北方有北方的质朴,都鲜活生动,可赞可爱。不过,让一口吴侬软语的南方人挽起袖子去打老虎,估计十个捆起来也不是对手;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去捏着兰花指喝功夫茶,估计也是残忍的折磨,还不如让他抄起屠刀嗷嗷杀猪去。时代变迁中,各种交通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廊桥也渐渐失去它的重要性,观赏价值大于了交通价值。古老的廊桥被冷落,愈发衰老不堪。说起来,廊桥重新引发世人关注,确实与那部《廊桥遗梦》电影有些关联。美国的廊桥,唤醒了中国的廊桥,也唤醒了爱桥的人们。泰顺地处浙闽边界,相对偏远,但驴友们和爱桥人还是源源不断地前来寻古探幽,并由此引发了一串串故事,留下一段段佳话。在泰顺有46座廊桥,如此密集、集中,在国内恐怕也很少见吧?可惜,在有限的几天内,我们只仓促地看了四五座,带来的震撼和五味杂陈的惆怅却久久不散。泗溪廊桥、文重桥、文兴桥、三魁刘宅、薛宅桥等,每一座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座都有自己的传奇。
廊桥不仅是一座桥,还是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爱桥的人,一定也是爱故乡的人。泰顺廊桥是有故事的桥,它横跨在河流和稻田之上,横跨在历史的风雨之上,也横跨在浙闽文化的交融之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像是翘着翅膀在飞翔,它飞越了千百年的沧桑变迁,以伤痕累累的身躯负载着一方水土的记忆,牵扯着众多儿女的情肠。廊桥如此古老,却又如此生机勃勃,恰逢盛世,廊桥也返老还童,旧貌换新颜。构成它的每一块树木,都曾是一棵树的枝干,我相信,它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依然能在春风里发出自己的新芽,尽管我们看不见,但不能否认,它依然有生命。走在文兴桥上,就像走在历史的长廊中,稻田、远山、摇曳的红灯笼、戏水的鸭子与水鸟,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然而,这座桥和其它两座桥曾经历经劫难。在几年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中,三座廊桥被冲垮,几乎灰飞烟灭,先后不超过三个小时。村民拍下了那惊心动魄的瞬间,却无力抢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屹立的身躯瞬间倒塌,变成千万块木板,随激流急速漂远。现在的文兴桥是重修的,历史的斑斑印迹清晰可辨。当时,泰顺的勇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耗时近三个周,终于将散落各处的廊桥木构件抢回百分之九十,被冲垮的廊桥这才得以恢复重建。重修的廊桥原址原貌,并且原木构建占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它们重新站起来,站成了新的老廊桥,容颜不改,却已是凤凰涅槃。文兴桥头住着一户人家,据说是守桥人,一生未婚,他住在低矮的泥房子里,陪伴着劫后重生的廊桥,是一种寂寞的坚守,还是一种虔诚的信仰?祖祖辈辈,廊桥背后的故事一定数不胜数,那天长地久的守望,感人肺腑却静默无声。在泰顺的兄弟小酒馆里,听廊桥文化研究会的庄通先生聊起廊桥的前世今生。他的每一句话,都离不开廊桥,他镜片后的眼睛闪着星星,仿佛一座座廊桥在眼前晃动。每一次劫难,都是一次重生。爱桥人庆幸遇见了廊桥,让生命有了依托;廊桥也因有了他们,才重新拥有了生命。他们成全了彼此,也让今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廊桥是寂寞的,它曾经俯下身躯渡路人过河,举起手臂为人遮风挡雨,而今,它的象征意义和观赏价值却大过了实用价值。也许,它是不甘的,它一定在心里呐喊:我还没老,我还有用呢!可是,岁月更替,总有先进变成落后,总有实用变成无用,总有繁华变成落寞。浩瀚宇宙,四季轮回,谁能逃脱新旧更替的规律呢?也许,作为廊桥守护者的庄通也是寂寞的,这毕竟是一种边缘职业,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爱廊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廊桥的价值,只有遇到真正懂廊桥、爱廊桥的人,他才能得以滔滔不绝地诉说,释放心中的热爱。他与廊桥相依为命,渴望知音。可惜,在世俗的喧嚣声中,不是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有回响。而我们,也只是廊桥的过客。不过,这一回我们要做一次有心的过客,我们呼唤人们认识沉默千年的廊桥,爱它保护它,让它在风雨的冲刷中站立得更久一些,让子孙后代们更爱它一些。廊桥屹立着,就是价值,但愿它不再成为飘散的木板,遗忘的角落。廊桥因飞越沧桑而遗世独立。离开泰顺时,回望着远山的雾霭、金黄的稻田和长出葱绿头发的河道,回望着被蓝天白云簇拥着的廊桥,有一句话在我心中反复回响:廊桥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莫要廊桥成遗梦!
往期回顾:文学原创·《西双版纳,当然是西双版纳》作者 瑞 娴
作者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曾为央视某栏目组编导,北京某杂志总编。作家,编剧,著名剧作家沈默君关门弟子,是能跨多种文体创作的多面手。著有《哑女的草原》《布什与我们的生活》等十余部,影视、舞台剧剧本多部,参与多部文献片、纪录片主创。文学作品多次获奖,编剧作品曾获“曹禺杯”全国舞台剧类最高奖,入围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长篇童话《绿野红纱》获“2020京东文学盛典百本年度好书”,搜狐“2019最受网友欢迎的十本童书”,“青少年必读的十本书”,有声版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声书平台选为精品节目,根据书改编的3D动漫电影、舞台剧在运作中。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