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两征大宛:一场由马引发的战略性远征
引言
古代对西域的开拓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对之后历朝的经济、商业、军事等方面都造成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使汉民族的生存空间和文化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长江黄河流域。
而得以走出世界,影响了自古典时期至文艺复兴时期千余年的世界发展,而这一切的开始,则是源于汉初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所带来的威胁下的战略反击。
汉初疆域
为了解决自秦末以来崛起于北方的匈奴人对中原王朝的袭扰以及洗刷自汉朝建国以来面对北方匈奴人的各种屈辱历史,汉王朝开始往西域遣使寻求盟友夹击匈奴,但最终无疾而终。
此后,在依靠连续的军事行动击败匈奴开拓河西走廊之后,为了保持对匈奴人的战略压迫以及对西域优质资源的需求,汉王朝开始了对西域的开拓和经略,而两征大宛便是此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武力征服行动。
汉朝时期的西域形式图
一、一征大宛
马在古代一直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构建骑兵并决定骑兵战斗力的基础,汉初因缺少优质战马而导致在面对匈奴的侵略中极为被动,故而在开拓河西走廊获得优质产马地后,为了改善国内原生马匹的质量,汉朝一直致力于从西域引进各种优质马种。
在得知大宛的汗血马比汉武帝初见时惊呼为天马的乌孙马更为优质后,武帝派遣使团携带了大量财宝以及一匹纯金铸造的金马前往大宛购买汗血马。
然而大宛国王不仅拒绝了汉朝使团购马的请求,反而将汉朝使团全部诛杀,使团所携带的财宝和金马也不知所踪。为了维护汉帝国的尊严,武帝在太初元年派遣军队远征大宛。
汗血马
然而大宛自恃汉朝到的距离和沿途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对汉朝国力的轻视,在得知汉朝对大宛宣战后,依旧态度强硬,沿途诸国及城邦也因为多重原因拒绝为汉军提供补给,及至汉军抵达大宛境内后,便只剩下几千人,且因为路途遥远军旅劳顿而战败,最终返回到玉门关的军士,仅为最初的十分之一。
西域路线图
二、二征大宛
由于一征大宛的惨烈结果和战败导致的国家颜面尽失,汉武帝太初三年,汉朝再次派遣了六万名士兵和三万匹战马远征大宛,且由于先前一次远征的失败是自后勤补给而起,故而此次汉武帝就后勤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这次远征的规模仅次先前同匈奴的漠北决战。
在见识了汉朝强大的国力后,此次远征途中途径各地均主动为汉军提供补给,大军抵达大宛首都貳师城后后,大宛贵族在汉帝国强盛国力的震慑下发动政变诛杀了大宛王并献其首级,贵族郁成王因拒绝为因由西域南路而来导致脱离大部队的汉军提供补给并对齐发动进攻最终被汉军主力攻破郁成城被迫逃往康巴,后被康巴王擒获献与汉军,大宛就此归附汉朝。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岁馀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馀匹,驴骡橐它以万数……
西域都护府
此次远征的获胜,使得西域诸国纷纷见识了汉朝国力的强大战后纷纷归附于汉朝,汉帝国也通过此次远征不仅获得了最为良种的优质战马,还通过后续屯田、建立驿站系统和建立西域都护府等措施使汉帝国的势力由传统的长江黄河流域一举延伸到了西域,一举扭转了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守态势使我们获得了广大而安定的生存空间,也由此打通了贯穿东西的交流通道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时期疆域
结语
汉武帝对于大宛的两次远征,使得西域诸国在汉帝国强大国力的震慑下纷纷归附,为之后丝绸之路的开拓和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此次事件的起因虽然只是因为对优质马种的寻求未果,但就其更深层次而言汉武帝对于大宛的远征无疑是有其战略性考量的,大宛作为西域诸国中最为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若汉朝对于大宛诛杀汉使公开藐视汉帝国的诸般行径不采取这般强势的回应,西域各国此后便会更加轻视汉朝,诸如此类诛杀汉使反抗汉朝的事件也会变得屡见不鲜,那么先前对西域的诸般经略便也付之东流,此后对于西域的诸般举措便也就此告终了。
参考文献: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