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会避免回交,但是人类却故意让动物回交?这有什么好处?

回交是一种特殊的近亲繁殖方式,在自然界中很多物种都会主动地避免回交的发生。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它们是唯一群居的猫科动物,在一个狮群中以雄狮作为首领,数只不等的雌狮作为成员,当然还有部分的小狮子。

当小狮子长大后雌性和雄性会有不同的结局,小雌狮会继续留在狮群,而小雄狮会被驱赶出狮群。而狮王一般可以在位2-3年的时间,经过漫长的进化,它们形成了这种规律。避免了狮王和自己狮群中小雌狮的结合,同样也避免了狮群中小雄狮和雌狮的结合,完美的避免了回交的发生,这也让整个狮群健康蓬勃的发展。

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动物,它们就是狮尾狒群体,和狮子比较类似,它们同样是采取群居的生活方式,一只雄性的狮尾狒作为首领享有绝对的交配权,群体中的雄性长大后会被驱逐,而雌性会留下。

科学家曾经对一个狮尾狒群体经过连续14年的观察记录,发现雌性的狮尾狒有控制自己性成熟的能力。如果没有外来的雄性狒狒打败现今的首领(它们的父亲),那么这些新成长起来的狮尾狒就会抑制自己的性成熟,这样就避免了近亲繁殖的发生。直到有新的雄性首领上任,它们会加快自己性成熟的速度。

科学家到目前也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其中的机制是什么,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大部分物种都在发展进化过程中具备了某些能力或者机制,避免种群的近亲繁殖,尤其是针对那些群居生活的物种。如果一个物种是独居的,经常独来独往,那么从概率上来说近亲繁殖的几率就很小。

回交的危害

前文已经提到回交就是一种特殊的近亲繁殖,是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交配以及繁衍后代。物种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从祖辈那里继承了很多的基因,有些基因是好的性状,而有些基因就会引发疾病。但是基因也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指的是只要有一个就可以表达出来,而隐性基因必须是一对才能展现。

那么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从同一个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致病隐形基因概率比较高,那么再通过近亲繁殖,隐性基因碰面结合的几率要大幅度升高,最终就导致后代畸形或者其它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发生在人类的历史上。16世纪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为了保证自己王室血统的纯正,它们只信奉家族内成员的结合,最终经过一代代的近亲结合,不到200年,就因为最后一个家族男丁无法生育,导致整个家族的覆灭。

人类为何故意让动物回交?

对一个健康的种群来说回交的意义自然不大,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育种的方式。在动物的身上使用的较少,在植物育种上应用较多。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和选择的一个亲本进行杂交,这个亲本被称之为轮回亲本,当然另外一个就是非轮回亲本。一般作为轮回亲本的都具备人们想要的优良性状。

之后在每一次的子代中都选择一个与轮回亲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的杂交,最终得到的个体具有非常稳定的优良性状,当然它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在这里显性基因是科学家所需要的。那么最终再让此个体进行自交,从大量的子代中挑选出纯合子(AABBCCDDEE),这意味着杂育种的成功。

其实可以看到回交育种过程繁多,需要经过很多代的杂交才可以获得需要的个体,因此不是很适合动物。动物的繁殖周期都比较长,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物种科学家也曾尝试过。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4种象龟,它们因为处在不同的岛屿上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已经变成不同的亚种,1971年科学家在平塔岛上发现了一只象龟,科学家认为它是最后一只平塔岛象龟,因此被取名为孤独的乔治。为了拯救这种象龟,科学家想要用和它亲缘关系较近的伊莎贝拉岛象龟和它杂交,得到的个体再次和孤独的乔治杂交,经过很多次后最后得到的个体在基因上就和平塔岛象龟十分接近。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回交,但比较可惜的是到最后也没有留下一只后代,主要是孤独的乔治对伊莎贝拉岛象龟兴趣平平。相同的案例还有我国的特有虎种华南虎,科学家曾希望让华南虎和其它老虎亚种进行杂交,最终得到的个体再与华南虎进行回交。但是奈何现今的华南虎都是6只华南虎的后代,再怎么折腾都逃不出近亲繁殖的怪圈。

说在最后

回交只不过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一种育种形式,出于某些需求,回家育种有的时候非常火爆。例如很多人希望获取的纯种宠物,具有某些特性的宠物,这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审美观,对于这些宠物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