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嘲笑贾宝玉的一首诗,到底是“庄子因”还是“庄子文”?
高中时读《红楼梦》,最喜欢背诵里面的古诗词,甚至包括长篇大论的《芙蓉女儿诔》,我都能大段大段背诵和默写。当然,像下面这首黛玉所作,类似打油诗般的通俗小短诗,更是过目成诵: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后来有一次去一个高中同学家玩,没想到他家楼上的书房里,也放着一套《红楼梦》,我顺手拿起一册,便翻看起书里自己读过的诗词。
很巧就翻到第二十一回,然后我又读到黛玉的这首诗,让我无比惊讶的是,诗中第二句,竟赫然写作:作践南华庄子文。
又有一次,在旧书摊点,我翻拣出一册《红楼梦》旧书,也不知是不是盗版的,特意翻到第二十一回,看时,却又写作:剿袭南华庄子文。
然后就非常疑惑,不知道哪个版本的文字,更接近,或者说,才是曹雪芹的原文。
后来读到别人的考证文章,才明白,在《红楼梦》诸版本中,庚辰本、舒序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通行本,都写作《庄子因》,而程高本和甲辰本则写作“庄子文”,后来的程甲本和程乙本,又改作“剿袭南华庄子文。”
一句而三改,真是让人越读越困惑。
支持作《庄子因》一派的观点认为,程高本等后来抄本,因为抄者文化水平低,不知世间有《庄子因》一书,所以信笔涂改作庄子文。
那么,这《庄子因》一书,到底是何方高人所作,如此高大上,普通之人,连入眼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这书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林云铭。
他是顺治十五年进士,从小就好学不辍,人称“书痴”。除了《庄子因》,他还著有《楚辞灯》一书,也比较有名。
他曾在徽州为官九年,晚年寓居杭州,专事著述。
他的书,不论是《庄子因》还是《楚辞灯》,都更像是写给初学者的入门读物,注释翻译串讲颇多且细,并非什么高深著作,对于这些古籍的普及,倒有贡献。
近人钱穆说:林云铭有《庄子因》。此书亦就文章家眼光解庄,不免俗冗。
以小说里贾宝玉的文化水平,直接读不带注释的庄子原文,应该是毫无难度,而黛玉看到他读的庄子书,竟然是林云铭的白话版《庄子因》,总感觉不大可能。
另外,《庄子因》一书,初刊于康熙二年,至光绪六年,曾多次增注刊刻,并流传到日本,影响甚巨。
以程伟元、高鹗的文化素养,还有程伟元书商的特殊身份,说他俩连《庄子因》一书都不知道,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是支持《庄子因》三字为原文者,言之凿凿。
蔡义江先生在他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中,还特地从格律角度分析认为,“因”与“人”,同为上平声“十一真”韵,改为“文”,便不是同一部韵了。
其实黛玉的这首诗,更像是打油诗,如果个别字句不太押韵,亦无不可。
如果一定要从格律角度来较真,其实,红楼梦里的的诗词,约80%用的都是平水韵,还有20%用的是《洪武正韵》和吴语方言。
黛玉的短诗,如果按照平水韵,第二句的“文”,是十二邻韵,确实出韵了,但是如果按照《洪武正韵》,“人”、“因”、“文”,都在八真韵内,都是合韵的。
庄子在唐朝时,被封南华真人,所以《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经》。
《红楼梦》小说里,对庄子的书,有时写作《南华经》,有时又写作《庄子 》:
因命四儿剪灯烹茶,自己看了一回《南华经》。
因翻弄案上书看,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第二十一回)
细读本回文字,会很轻易的发现,宝玉所续的那段文字,其实是对《庄子· 外篇·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一段文字的仿写,作者也明确告诉我们,宝玉是读了《庄子》或者说《南华经》后,再联系大观园怡红院诸事,心有同感,不觉依庄子文笔句式,信笔续之。
自始至终,作者都没有提及《庄子因》这本书,因为道理很简单,宝玉读的是《庄子》,续的也是《庄子》,和《庄子因》有什么关系啊?
再来看“作践”和“剿袭”二词,“作践”,有糟蹋、玷污之意,黛玉的意思是,宝玉的狗尾续貂之词,生生玷污了庄子的绝妙好辞,所以用在这里,是恰当的。
再来看“剿袭”一词,它的意思就是抄袭,把别人的言论、作品,拿来充作自己的,用在小说里,肯定不恰当,因为宝玉的这个,只是仿写续写,和抄袭有毛关系啊。
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细较,作为普通读者,我倒觉得“作践南华庄子文”一句,更准确恰当,因为黛玉不过是说,宝玉的一支拙笔,玷污了《南华经》里,庄子的好文章。
这一回里,宝玉续《庄子》,看似是游戏笔墨,其实是对八十回后,宝玉悲剧结局的谶语和伏线。
在续文里,宝玉说要“焚花散麝”,又说要“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后来贾府败落,黛玉亡、袭人嫁、麝月离去、宝钗独守空房,当年红颜,都作落花流云散,他自己则身枯槁、心如灰,终至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从此后,这世间,再无香环云绕,再无情牵意惹。
当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