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工作人员从废纸堆中捡到一请假条,后成无价之宝
请假条是我们现在的人经常用的一种文书,不管是上学时期,还是工作阶段,有事耽误了学业或者工作,都需要向老师或者领导请假。但你想过吗?其实古代人也会写“请假条”,他们会写信告诉自己的朋友,今天可能有事就不来相聚了。这位写请假条的古人,就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他有着“书圣”的称号。
在王羲之的《上虞帖》中,写道: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大概的意思是,自己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不能来见朋友了。有谁能够想到,千年后王羲之的《上虞帖》,被人发现在一堆被丢弃的废纸筐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上海的文物清理小组,正在对一些文物书画,进行一个鉴定清理。一位名叫万育仁的工作人员,在仓库中清理一些字画,这时他意外在一个废纸筐中,发现了王羲之的《上虞帖》。
万育仁觉得这是真迹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当今世上,王羲之的真迹极为罕见。在南唐时期,当时的末代君主李煜在金陵被人攻破的时候,就将三代君王在南方经营的藏书、字帖、字画全部烧毁,王羲之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不过,万育仁还是带着一丝的希望,将《上虞帖》拿到上海博物馆去鉴定。他需要更专业的同事来认证自己的想法。最初 ,这幅《上虞帖》被认定是赝品,但大家觉得它有年代感,于是被妥善的保管在一个地方。
在1975年,著名的文物专家谢稚柳先生鉴定了这幅《上虞帖》,又用了软X光拍摄,确定了在废纸筐中发现的《上虞帖》是唐摹本。上面显现出了南唐时期的印章“内合同印”朱印,以及“集结院御书印”墨印。
在装裱大师严桂荣用“火烧法”的修复方式下,让这幅王羲之《上虞帖》唐摹本重现了之前的光彩。如今已经是无价之宝,或许有人觉得唐摹本并不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毕竟也算是古人所做出的摹本,能够发现它,也算是一种幸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