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茶事 | 谷雨,明心启智习茶经
谷雨宜晴花乱开,
一壶春色聚书斋。
园林此后无车马,
竹杖芒鞋政自佳。
宋·仇远《书斋》
谷雨,季春中气,春令六气的最后一气,既是春茶采摘的最后佳期,也是品赏春茶的最佳时机,还是读经习茶的好时节。
南宋文人仇远的诗《书斋》中吟道:“谷雨宜晴花乱开,一壶春色聚书斋。园林此后无车马,竹杖芒鞋政自佳。”传说谷雨节气是仓颉造字人文启蒙的时节,而茶在文人眼中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七般艺能雅事之一,其效用是清心火而明心启智,因此,诗中“一壶春色聚书斋”这壶春色当为应季春茶。
伴读用茶取其醒神之功,如《茶经》卷六之饮中道,“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茶经》作为中国茶文化开山之作,是每一位爱茶人习茶首选的必读经典。我拜师于净茶道邱镫锋老师门下时,师父对弟子入门的最低要求就是必须背得过《茶经》卷一。
作为一本千余年前的茶学著作,对于茶工业、茶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来说,《茶经》真有那么重要吗?是的,特别是卷一之源中,对茶的评鉴与选择标准,今天依然如是。《茶经》卷一之源中写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好茶生烂石”这句话,岩茶爱好者常挂在嘴边,以“三坑两涧”为正岩好茶。很多嗜茶者喜欢追溯源头,到茶叶的原产地寻觅好茶,生长于山崖阳坡林下的荒山野茶,则是嗜茶者苦苦寻觅,却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资源。在鲜叶品质的鉴别上,《茶经》中提到“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所著《茶经述评》中认为,紫者上、绿者次为陆羽所在年代蒸压制作不发酵饼茶时,对鲜叶的要求,与今天的制茶工艺要求不同,所以,已不具参考性。但“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描述的是茶叶形态与品质关系,对于今天鉴评鲜叶品质来说,依旧有效。“笋者”芽头肥壮、重实;“叶卷”则茶芽嫩度好。对于“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这句话,吴觉农先生认为,若从茶叶品质讲,确实如此。生长于阴坡谷地的茶树叶小质薄,制成茶叶品质较差。但“饮了这种茶叶,就会患腹中结块的病----瘕疾,则缺乏科学的根据。”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的话,瘕疾为寒湿凝结,阴坡茶寒性太重,对身体健康确会有影响。可作为消费者来说,成品茶叶怎么区分哪些是阳坡茶哪些是阴坡茶呢?这目前是个无解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茶,必须读书,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只迷信茶书经典,执着于纸面上的文意。也不可能仅仅凭财力和精力,走遍茶山茶路,就可以品尽天下好茶。茶品、茶事的鉴评与审美,是茶人知与行的综合修养训练,这也是传统文化中,身心修养的功夫与门径之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万种茶。”对习茶者言,此为必经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