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懋:文起“道学里”八婺“担三石”

2019-12-10 00:00:00

来源: 金华新闻客户端

                             记者 叶 骏  文

  《明史》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

  立德、立功、立言——中国古人的终极“三立”,或称“三不朽”,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都以不同方式唱响人生成功的“三部曲”。兰溪人章懋(1436—1522),明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年少得志到退隐讲学,“官居一品,位列三公”。

  章懋,世称“枫山先生”,兰溪市女埠街道渡渎村人。渡渎村至今仍在,建村已有800余年历史,现为中国传统村落。村中章氏聚居,古建筑众多,有余庆堂、章氏家庙、枫山故居、尚书石牌坊、徵士第等,其中余庆堂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章氏家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少年得志,宦海沉浮不慕功名

  “道学、功业、文章”三本大书,并立在渡渎村村口。村内“国保”余庆堂内章懋的雕像边,也陈列着这三本“古书”。据说兰溪一中的校园内也立着“道学、功业、文章”的担三石,可见枫山先生影响之大,“担三精神”已然成为一代代婺州学人的座右铭。

  村口水塘边的章氏家庙很有古味,两边厢房,陈列着不少章懋为学为官的逸闻趣事。家庙北边巷口有过街亭,上书“道学里”。这里到底走出了多少登科入仕的读书人,大概已经无人知晓,但章懋及其侄章拯(累官至工部尚书)等人,却以“一门四进士,伯侄两尚书”成为美谈。

  章拯跟章懋读过书,是弘治进士,授刑部主事。除去两广外,主要职任黄河治理与督建皇陵。

  14岁通历代史,18岁省试第一。天顺六年(1462),27岁乡试第一。成化二年(1466)二月,参加丙戌内阁考试,试文《中秋赏月赋》一举夺魁,高中会元。三月,登进士第,闰三月,选任翰林院庶吉士。从此章懋踏上仕途。

  中进士次年,他做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就是劝谏皇帝不要办元宵烟火灯会。那时为了办烟火灯会,朝廷开支非常大,章懋为节约考虑,和其他几人一起上书劝谏。宪宗大怒,杖之阙下,都被贬官,史上称“翰林四谏”。

  鲜为人知的还有,章懋连中“三元”的副产品——“八股文”延续500多年,成为对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举制度的不二法宝。

  自隋炀帝杨广设立实行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以来,隋、唐、宋、元各朝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对文体没有限制。到明宪宗时,章懋以试文《中秋赏月赋》一举夺魁。此文采用八股行文,文笔流畅,辞藻华美,立意深远,一时风靡天下,学子皆仿效。明成化年间,由宪宗诏令,形成了格律步骤讲究、程式严格的“八股文”。所以后人言“(八股文)当以章懋为冠”。

  辞官归乡,悉心讲学门生众多

  章懋42岁时因母病辞官回乡,开始了教书育人的人生轨迹。返乡后20来年,他屏迹山林不入城市,也不出入官府,专心读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自己家中已难以容纳,于是在成化十九年(1483)移到白露山间的枫木山中。他生性恬淡,安贫乐道,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称为“枫山先生”。

  渡渎村中现有枫山故居、枫山书屋等,都背靠小山坡,与平日所见各种平面式院落自是不同。枫山书屋是枫山辞官后的居所,既是藏书室,又是讲学处。书屋位于村中一小山坡上,平面三开间两厢一天井,平屋,木结构,质朴无雕饰,为明中期建筑。

  章懋博览古今,为官从政尽显才智,故朝廷执而请其复出。弘治十四年(1501),起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校长),士人皆以为得师。正德间,见太监刘瑾专权,恣意作恶,又弃官归里。刘瑾事败后,又被荐为南京太常寺卿,随即又征为南京礼部右侍郎,皆力疏乞归。如此进进出出,他曾调侃自己:“古人壮而仕,老而休,理之常也。区区四十二而归休,今年六十有四而复欲求出,事行逆施,莫有甚于拼者,岂不贻笑天下乎?”

  枫山晚年迁居兰溪城内章府里,也仅矮屋三间,聊蔽风雨而已,其清廉质朴,实在感人。枫山书屋是国内目前存世最古老的藏书屋,虽然规模较小,却比建于明嘉靖末年的宁波天一阁早了60余年,而且书屋又是枫山先生讲学处,为现在省内最早的私人书院,历经500余年风雨岿然独存,值得珍视。

  婺学中兴经世致用,晚景凄凉

  章懋治学恪守古代儒者的警训。有人劝他写文章,他说:“此雕虫小技,我没有空闲。”有人劝他撰述经义,他说:“古代儒者已经说尽,我只能做些删繁就简的工作。”

  章懋有三个儿子,多次要求儿子务农。县令经过农田时,几个儿子放下手中的农具跪迎县令,人们都不知道是大家子弟……

  章懋晚年时,三儿一孙先后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哀莫大焉。万念俱灰之时,章懋82岁生了最小的儿子章接。因为章懋家里太穷,死后朝廷下旨,每月给米二石抚养,荫封章接为国子监生。

南宋吕祖谦开创的金华之学,当时就与朱、陆并称,元明之际的金华诸儒“守先启后”,章懋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以继承金华朱学为己任,其思想“心性论”注重心性的实用性,充满入世情怀和济世抱负。“躬行实践”和“经世致用”,都是婺学道统中最富于实践精神的精髓。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章懋,“金华自何、王、金、许以后,先生承风而接之”。受业弟子如陆震、董遵、凌翰、黄傅、祝戒、唐龙、方太古等都学业有成,仕宦皆有政声。人才之盛,冠绝一时。其论学之语,有《枫山语录》传世,并首撰《兰溪县志》(正德版,兰溪现存最早方志)。

(0)

相关推荐

  • 【乡土兰溪】走进渡三村:章氏为明代帝师章懋后裔

    走进渡三村:章氏为明代帝师章懋后裔 女埠街道渡渎村庄距集镇3.5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布局座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北面背部自西向东穿越村庄流入兰江.村庄与白露峰.虹霓山村隔河相望.清同治年间分成东 ...

  • 【兰溪祠堂】黄店村祠堂

    黄店村祠堂 刘鑫 兰溪市黄店镇黄店村建筑为明清特色,村形风貌别具一格,为浮排形,是白露山南麓五大村之一.据传,黄店村街道虽短,但直而宽,它在历史上是一条官道,正东五进大厅,厅座东朝西,街道成直线,宽十 ...

  • 【行走兰溪】 黄店村概况

    黄店村概况     黄店行政村由原来的黄店行政村与都心行政村组成. 原黄店行政村村座落于兰溪市风景秀丽的白露山南麓,黄店以黄氏家庭开店达到"封君"而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2.79 ...

  • 【兰溪祠堂】 渡渎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渡渎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章氏家庙位于渡二行政村,坐北朝南偏西45°左右,由门楼.前厅.中厅.寝堂.厢房.偏院等组成,创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除门楼为明嘉靖年遗物外其余大多是清同治年间在太平军 ...

  • 【兰溪祠堂】 范山头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范山头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范山头徐氏宗祠位于兰溪市黄店镇范山头行政村范山头自然村西南,现存建筑为清至民国时期风格.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09.54㎡.平面为三开间三进两明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五架梁带前双 ...

  • 【兰溪儒学】兰溪儒学大事记

    兰溪儒学历史大事记 大事记记载唐咸亨五年(674)兰溪建县以来儒学历史.文化.社会领域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及境域变更等事. 唐(618-907) 咸亨五年(674)八月,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置兰溪县,溪 ...

  • 【乡村文化】厚仁胡村的仁厚遗风

    厚仁胡村的仁厚遗风 兰溪市兰江街道厚仁胡村祖先世胡学,字真翁,唐代进士,官至常侍,居安徽苕溪.传第七世胡信,迁居到湖州:至十一世北宋时,胡谦二由湖州苕霅厚仁坊迁居兰溪,越三世,胡本明由兰溪迁居瀫西百亩 ...

  • 【每日一村】富民村

    富民村: 香溪镇富民村由原来的施村.鲍村与下莲塘三个行政村合并组成.地属丘陵,区域面积2.61平方公里,耕地1047亩,山地1105亩,水面33亩,下辖施村.鲍村.下莲塘3个自然村,有16个村民小组, ...

  • 【乡土兰溪】明代帝师章懋后裔聚居地渡渎村

    明代帝师章懋后裔聚居地渡渎村 女埠街道渡渎村庄距集镇2.5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带,村庄布局座北朝南,甘溪河道从村庄北面背部自西向东穿越村庄流入兰江.村庄与白露峰.虹霓山村隔河相望,村庄划分为渡一.渡二. ...

  • 【姓氏研究】 兰溪徐氏

    兰溪徐氏 为了纪念先祖偃王,旧时兰溪城乡均建设有徐偃王庙.据载:上自衢.龙,下过严.桐,悉供皇为社主."<坂口徐氏宗谱>则称"衢婺二地相继为王之庙何止二百余所" ...

  • 【民间故事】外甥皇帝的由来

    外甥皇帝的由来 兰溪市渡渎村始建于北宋天禧十年(1120),为避方腊战乱,章氏三七公由淳安渡读迁徙兰邑纯孝乡循义里(今兰溪市女埠街道渡读),因示不忘故土,仍以渡读为村名.村庄坐落于山坡纸上,布局坐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