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25

将归

将归远客已三年,难学王尼到处便。染血真忧成赤县,返魂空与阙黄泉。浮蝣身世桑田变,蝼蚁朝廷槐国全。闻道舆图新换稿,向人青只旧时天。

【笺说】

1938年春,钱锺书先生打消了在巴黎大学攻读学位的念头,决定回国。钱先生在1938年3月12日写给英国朋友司徒亚的信中说:“我们将于九月回家,而我们已无家可归。我们各自的家虽然没有遭到轰炸,都已被抢劫一空。……我的妻子失去了她的母亲,我也没有任何指望能找到合意的工作(指国难期间),但每个人的遭遇,终究是和自己的同胞结连在一起的,我准备过些艰苦的日子。”(见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

钱锺书先生在这两首诗末自注:“将于夏杪买舟赴海上,母、妹等时避难流寓于沪。”

这两首诗就是书写自己将要归国的感慨。

且看这第一首:

将归远客已三年,难学王尼到处便。

首联上句说,远方作客,就要归去了,已经三年。

“三年”,钱先生夫妇1935年8月赴英留学,至1938年秋从法国归国,正是三年。

首联下句说,自己很难向王尼学习,随遇所安,那里生活都可以。

这里的“王尼”,见于《晋书·王尼传》:王尼“无居室,唯畜露车(无篷的车),有牛一头,每行则使御之,暮则共宿车上。常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便”,在这里要读pián,平声,才合律;是随遇而安的意思;《说文》说:“便,安也。人有不便更之。”

为什么“难学王尼到处便”?以下揭示。

染血真忧成赤县,返魂空与阙黄泉。

颔联二句回答为什么难学王尼。上句说,祖国血染山河,忧心她真成了名副其实的“赤县”。

“赤县”,是中国旧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记载,是由一个叫邹衍的人提出,他认为:“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这是我国最早的全球说。

继上句说到全国战祸流血,颔联下句接着说,国内死去的人魂魄归来,而自己不归去,就是“阙黄泉”也不得相见。

“返魂”,就是复活,重生;苏轼《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

“空与”,无意义、徒然地给什么或做什么;如宋毛滂《鹊桥仙》:“流红不出武陵溪,这回空与春风到。”毛诗里的“空与”,是白给个无意义的春风。

“阙黄泉”,掘地通黄泉(人死之地)。这个典故处《左传·隐公元年》记郑庄公与其母生隙,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有人建议“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庄公听从了,“阙地及泉始相见”,母子和好如初。钱先生在这里是极而言之,人死魂归,就是掘地到黄泉,也不得相见。

这一联,也有钱锺书夫妇切身的感受与遭遇。在这里不嫌辞费,介绍一下杨绛家在战乱中的遭遇,可能更有助于理解此诗。

《听杨绛讲往事》记载了杨家的遭遇,杨绛说:

我自从苏州陷落敌手,久久不得家书。以后大姐姐来信说,爸爸已率领她和阿必避难上海。我总觉得家里缺了一个声音,那就是妈妈;妈妈怎么不说话了呢?后来大姐姐才把瞒我的事相告:妈妈已去了。大姐姐说,日寇第一次空袭苏州,在我们庙堂巷家的大厅上空来回盘旋;第二天爸爸妈妈就带着她和阿必及两位姑母逃到香山避难,……深秋天,妈妈得了恶性疟疾,高烧不退,无处求医。当时苏州已失守,香山一带准备抗战他们借住的房子前面挖了战壕,正在炮火线上,邻近人家已逃避一空,妈妈重病垂危,奄奄一息。……香山失陷前夕,妈妈去世。幸亏爸爸事先用几担大米换得一具棺材。第二天,父女三人将妈妈入殓,找人把棺材抬到借来的坟地上。国军正在撤退,妈妈的棺材九载队伍中穿行。当天想尽办法请人在棺材外边砌了一座小屋,厝在坟地上。大姐姐说,爸爸在荒野失声恸哭,又在棺木上,砖头瓦片上,周围树木上,地面石块上,凡是可以写字的地方,统统写上自己的名字,生怕连天炮火后,妈妈找不回来。

杨家的另一件惨事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随杨绛父杨荫杭逃回苏州后,住在盘门。她的四邻都是小户人家,深受日寇的蹂躏。杨荫榆不止一次地去见日本军官,用日语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日本军官就勒令他部下士兵退还他们从街坊邻居那里抢到的财物。邻居的妇女怕日寇挨家找“花姑娘”,都躲到三姑母家。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两个日本兵到杨荫榆家,不知用什么话哄她出门,走到一个桥顶上,一个士兵就向她开一枪,另一个就把他抛入河里。他们发现三姑母还在游泳,就连发几枪,看见河水泛红,方才扬长而去。(见罗银胜《杨绛传》67页)

这恐怕就是此颔联所揭示的“染血真忧成赤县”里的杨家的遭遇。

浮蝣身世桑田变,蝼蚁朝廷槐国全。

颈联上句慨叹,人世的巨大灾变,使得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

“蜉蝣”,是一种虫子,幼虫生于水中,朝生夕死;《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这里用来形容人的生命得不到保护,朝不保夕。

“桑田变”,就是桑田变成沧海,比喻世界的巨大变化;语出葛洪《神仙传·王远》的记载,神仙王远造访蔡经,后仙女麻姑也来到,“麻姑自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王远)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颈联下句指斥当政者无所作为,只图小政权得以苟延残喘。

“蝼蚁”,即蝼蛄和蚂蚁,常用来比喻弱小、无力的人或组织。钱先生此诗的“蝼蚁朝廷”,就是指斥民国政府软弱无力,无所作为。

“槐国”,就是“大槐安国”,这个典故来自于《南柯太守传》,在前面《观心》和《睡梦》中都用过,就是虚幻的好梦。

“全”,就是保全,苟全;保全这个“蝼蚁朝廷”——国民党政权(也有人认为指汪伪政权,但此时尚未正式成立)。钱先生斥当局者抗敌无能,苟且偷安,笔锋极辛辣。

闻道舆图新换稿,向人青只旧时天。

尾联上句说,听说中国地图都新更换了。——显然是指日本印制的中国地图。

“舆图”,即地图。此句似出淸孔尚任《桃花扇》:“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新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此句谴责日寇更改地图,妄图永远霸占中国。

尾联下句,突然笔锋一转,不再描写人世巨变,而是写到天空:向人青青的,没有改变的,只有旧时的青天。

人们常说,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这里只说——注意诗句中的“只”一字——老天的青青依旧;言外之意,江山已全改。此比前人所说,更进一层。言有尽而意不尽,需慢慢咀嚼。

刘梦芙评论此末句说:“反衬之笔,逾增沉痛,盖神州大地,惟见滚滚硝烟,茫茫血海也。”(《<槐聚诗存>初探》)

结束箱书叠箧衣,浮桴妻女幸相依。家无阳羡笼鹅寄,客似辽东化鹤归。可畏从来知夏日,难酬终古是春晖。田园劫后将何去?欲起渊明叩昨非。

【笺说】

第一首诗从大处着眼来写自己“将归”的慨叹,第二首诗则从个人的角度抒写自己“将归”的心绪。

结束箱书叠箧衣,浮桴妻女幸相依

首联上句写,即将归国,捆扎书箱,整理衣物。

“结束”,不是终结之义,本意就是捆扎;刘克庄《贺新郎》:“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箧衣”,把衣服放到小箱子里;箧,是小箱子,在这里当动词用;苏轼《十日二首》:“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下句说,浮海归来,庆幸妻子女儿相从相依。

“浮桴”,乘船;桴,竹筏;语出《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妻女”,此指钱先生妻子杨绛与1937年出生刚一岁的女儿钱瑗。

家无阳羡笼鹅寄,客似辽东化鹤归

颔联上句,说自己已没有家可以寄身,哪怕是鹅笼那么小的地方。

“阳羡笼鹅”,此典故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阳羡(即今宜兴)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这个典故,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764-65页指出,阳羡书生其事“《酉阳杂俎》续集卷四早考其事渊源于《譬喻经》;见《旧譬喻经》卷上之一八,《法苑珠林》卷九二引之,《珠林》卷七六、《太平御览》卷七三七引《灵鬼志》一则略类。'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此固释典常谈。”

此上句说,家已无可寄身之地,亦是事实。时,杨绛生母于一年前逝世,苏州杨家更被日寇抢劫一空,老父亲避难到了上海,三姑母杨荫榆悲壮地在1938年1月1日被日军惨杀于苏州。钱家则老母、弟弟、妹妹等随叔父一家逃难,也到了上海,寄寓在法租界。这时候,钱父钱基博执教于浙江大学。无锡钱家早被日寇占领,老宅则成了日本宪兵的办公地与监牢。

下句是说自己,如像辽东的丁令威化鹤归来。

“辽东化鹤归”,此典故见于陶渊明的《搜神后记》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此处钱先生用此典,是说自己三年海外归来,故国已是人事全非:“向人青只旧时天”!

可畏从来知夏日,难酬终古是春晖

颈联上句,从字面来看,写的是:从来就知道,夏日的炎热可畏。

“畏夏日”,夏日太阳炎热使人可怕;也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语出《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钱先生在此句有自注:“将于夏杪买舟赴海上。”

对此,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此“夏日”之“日”双关“日寇”之“日”,是说日军侵华气焰正盛,使人畏惧。另一种解释,是指钱先生之严父钱基博为人严厉,有如赵盾,像“夏日之日”。两种解释,都颇有道理,也都可通。但与下句的“春晖”喻为父母之恩,则犯重复。窃以为,此处解为夏日炎热可畏,最为通达。

下句说,虽然夏日炎热,但还要归国,因为自古以来难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春晖”,母爱;语出孟浩然《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钱先生自注:“母妹等时避难,流寓于沪。”所以钱先生急于回国,与家人共度时艰。

对“春晖”的理解,刘梦芙认为比喻祖国的养育之恩。他说:“上句用《左传》中语,借指日寇;下句用孟郊《游子吟》,以喻祖国哺育之恩,化古为新,意蕴更为丰富。”(《<槐聚诗存>初探》)

田园劫后将何去,欲起渊明叩昨非

尾联上句写,自己在家园遭到浩劫后,归国将到何处去?

“田园劫后”,指日寇已占领无锡。此时钱先生叔父、母亲和妹妹钱钟霞等人都已不在无锡,已寄居上海法租界。

此句有一种前路茫茫,不知何处为归宿的凄凉心境。

尾联下句是说,想要从地下唤起陶潜,问问他,自己之前离国求学,是对,还是不对?

“欲起”,就是想要唤起地下人;罗隐《建康》“欲起九原看一遍,秦淮声急日西斜。”

“昨非”,此指从前离开故乡田园是与非。此句是从陶渊明而来,他在《归去来辞》中说:“田园将芜胡不归?……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说自己今天归田园是对的,而昨天离开田园是错的。所以钱先生问他,自己昨天去国求学,错不错呢?

也有人认为,尾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在这国家、民族遭受如此沉痛的灾难的时候,知识分子不应该像陶渊明那样遁世归隐,而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到救亡图存的行动中去。故而着一'起’字。”这恐求之过苛。尾联首句是问句,下句是回答欲向渊明请教的问题,非指斥渊明也。钱先生对陶渊明一向是敬重的,岂能指斥?

(0)

相关推荐

  • 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六七)“梦中相见之促转增醒后相思之剧”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梦中相见之促转增醒后相思之剧" (一)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 ...

  • 荣耀祥:钱锺书所引谚语考订——误认钱锺书的墨迹

    吴泰昌所撰<我认识的钱锺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一书,材料翔实,图文并茂,情感真实,文笔简练,可作传记看.惟其中有一小疵,为存真现作辨正如下. 作者在抄录钱锺书题赠<谈艺 ...

  • 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三十)“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一) 诗歌讲究含蓄.含蓄,是指诗有言外之意. 钱锺书先生以为,诗人欲言又止,欲吐还休,读者只有通过引申想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3

    当步出夏门行 天上何所有,为君试一陈.云深难觅处,河浅亦迷津.鸡犬仙同举,真灵位久沦.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 [笺说] 1934年先生北行至北平,即今之北京,回沪后,大约友人询问旧京情事,钱先生感慨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4

    薄暮车出大西路 点缀秋光野景妍,侵寻暝色莽无边.犹看矮屋衔残照,渐送疏林没晚烟.眺远浑疑天拍地,追欢端欲日如年.义山此意吾能会,不适驱车亦惘然. [笺说] 此诗作于钱锺书先生在光华大学任教时的1934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5

    大雾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笺说] 这是一首咏雾的诗,肯定有一定的寓意.诗写于1934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6

    沪西村居闻晓角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潜气经时闻隐隐,飘风底处散徐徐.乍惊梦断胶难续,渐引愁来剪莫除.充耳筝琶容洗听,鸡声不恶校何如. [笺说] 1934年,钱锺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大学即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8

    伦敦晤文武二弟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笺说] 1933年开始的首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按规定是不允许在校生应考的,要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9

    牛津公园感秋 一 弥望萧萧木落稀,等闲零乱掠人衣.此心浪说沾泥似,更逐风前败叶飞. [笺说] 钱锺书在英国留学,就学于牛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的是文学士学位.夫妇二人租住在校外,是一间较大的房间,既是卧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新岁感怀适闻故都寇氛 海国新年雾雨凄,茫茫愁绝失端倪.直须今昨分生死,自有悲欢异笑啼.无恙别来春似旧,其亡归去梦都迷.萦青积翠西山道,与汝何时得共携? [笺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1

    赠绛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笺说] 钱先生夫妇到牛津,一开始靠吃房东的伙食.英国的饮食习惯不合钱锺书的胃口,杨绛就改租了另一套住屋,在牛津大学公园对面.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2

    此心 伤春伤别昔曾经,木石吴儿渐忏情.七孔塞茅且浑沌,三星钩月欠分明.闻吹夜笛魂犹警,看动风幡意自平.漫说此中难测地,好凭心画验心声. [笺说] 1936年,在英国的钱锺书写了两首有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