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的《基础知识》详解!
京胡,又称胡琴。拉弦乐器。
清代中叶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改制而成。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张丝弦,用软弓拉奏,称软弓胡琴。十九世纪后出现硬弓。二十世纪上半叶形成今日形制。本世纪五十年代始用钢丝弦。
琴杆又称担子,全长49-51厘米。用五节紫竹、白竹制。上方第一、二两节置弦轴,底节插入琴筒,筒里的杆上开长方形对穿的“风口”,产生复共鸣。琴筒长11.4、后口直径4.3厘米,用毛竹制,前口蒙蛇皮,后敞口。弦轴黄杨或黄檀木制。琴码竹制。弓子江苇竹制,上拴马尾,长74厘米。张二弦,设有“千斤”。五度定弦,据唱腔和曲牌不同分别为:反二簧do、Sol弦,二簧Sol、re弦,西皮Ia、mi弦,反西皮re、Ia弦。常用的是D调、E调二簧京胡和E调、G调西皮京胡。音域约两个八度。
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上,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
弓法有拉弓、推弓、颤弓、抖弓、顿弓、带弓、快弓等,指法有按音、揉弦、打音、滑音、倚音等技巧。用于伴奏或独奏。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其它剧种。独奏曲多源于京剧曲牌,如《小开门》、《夜深沉》等。
京胡的构造
京胡由八个部件构成:
一、琴杆
俗称“担子”,一般用福建产的花皮紫竹制成,也有用罗汉竹做的。竹子要坚实、干燥、圆直,五个竹节应分布在适当的部位。
二、琴轴
俗称“轴子”,是牵引琴弦和调节音高的部件。通常用坚细而有弹性的黄檀木或黄扬木制做。
三、琴弦
用特制的金属钢丝为弦,内弦略粗,外弦略细,里外弦粗细比例要合理搭配,定好纯五度后,两弦的张力要均衡,指感要一致,空弦纯净无杂音。
四、千斤
它是统一里外弦和固定把位的部件。由铜丝弯成“∽”形,一头勾住两条弦,—头勾在千斤绳上,再把千斤绳绑在琴杆正确的部位,钩与弦接触地方要垫以皮单,以防断弦。
五、琴弓
它用汀苇或紫竹制成,两头烘弯处钻孔以拴住马尾。弓杆元节最好,称“独节弓”,如果是有竹节,则竹节应在弓子正中。这样的弓子弹性均匀,不易走形。
六、蛇皮
它是京胡发音的震动膜,把它蒙在筒子前口。蛇皮有黑、绿、褐三色,以黑色最好,俗有“黑如缎,白如线”之说。蛇皮厚薄要适中,鳞片要方、大、匀,富有弹韧之性为佳。
七、琴码
它是琴弦与蛇皮传震的支柱,用坚硬的老竹制成。琴码有“马蹄式”和“空心式”两种,
—般用“马蹄式”琴码,因为刚“马蹄式”琴码胡琴出声洪亮而厚实。
八、琴筒
它俗称:“筒子”,是京胡的共鸣箱,—般用毛竹制仿。竹质要细密于燥,竹黄要厚,这样共鸣才能清亮纯净。
有—种筒子内表呈黑色,俗称“铁里儿”,这是难得的佳品,如果筒内黑色中含有—些线纹,这种筒子就算上品了。
除以上的“八件”之外,必备的是松香,这是—切弓弦乐器不可少缺的。松香应均匀地抹在马尾上,或用特制的松香棍,燃烧后滴住琴筒马尾经过的地方。松香发涩,可增加尾弦间的磨擦力;没有松香,马尾就会在弦上“打滑”,不出音。
京胡虽只有八个部件组成,但从选材,搭配和制造成品,整个过程是很讲究的。要选购一把得心应子的好京胡并不容易,初学者买一把中档琴即可练习了。
京胡的种类
京胡在长期与演员的合作过程中,根据演员的嗓音条件和音高,又根据皮黄腔的各种调式,多年来形成自己的一套京胡专门调门系统。于是就形成各种不同用途的京胡。
现代剧场演出是不允许在戏中改调定弦的。专业的演出不象在业余玩票,一把京胡为多人伴奏:唱老生的来了唱一段二黄,琴师就将京胡定成二黄5(低音部)、2弦,唱青衣的想唱西,琴师又赶紧将京胡往上拧轴调弦定6(低音部)、3弦,一会来了一位高嗓门儿的想唱娃娃调,胡琴还得往上调弦,拧着拧着、“叭”一声弦断了,得!谁也唱不成了!上面所讲虽说是个笑谈,但确是存在的事实。这说明一把琴是不能够应付许多演员和许多不同的“调门”的。
在专业琴师的手中,至少要将三把以上的琴调好弦、定好调预备着,哪位角色上场用哪一把琴是固定的。琴的种类也有其一定的规律:调门高的(如娃娃调),琴体略小、琴杆略短、琴筒和琴弦也略细。调门低的,按比例略长略大些。但不管怎样讲,有几把琴是常用的,那就是生、净二黄专用琴、生净青衣西皮专用琴、青衣二黄专用琴和娃娃调、拨子专用琴。
专业琴师认为二黄和西皮必须要有“各司其职”,的专用琴,其原因除了这两种琴大小质地不同之外,还有京胡本身已经长期适应了一种音律的振动(如西皮6、3弦),如果突然将它改为二黄5、2定弦,很容易破坏了这把琴长期习惯的音律共振,因此就会出噪音,并且音色也不美,韵味风格也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