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讲坛”第1期-黄裕生:自由与差异——存在论视野下的自由问题
主讲人:黄裕生 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时 间:2021年4月8日(周四)18:30-20:3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楼123
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黄裕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9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学位,1990-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外室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政治哲学及宗教哲学等。主要著有《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宗教与哲学的相遇》、《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与《权利的形而上学》等专著。主编“纯粹哲学”丛书等。
自由不只是实践理论的问题,更是存在论的问题。自由构成了差异、理解、语言与历史之所以可能的基础。作为一种被给予的存在方式,自由意味着最高的自然:它来自自然却又能跳出了自然的必然性,也即能够跳出本能与过去的决定。这种自由把人置入了总能够重新再来的存在处境,从而使每个人不仅与他人,而且与自己处在差异化之中。同时,这种自由也意味着使人存在于总还有其他可能性的深渊之中,这使每个自由者能够设身处地地置身于各种可能性而相互呈现、相互代入,从而能够相互理解并要求相互理解。这种相互理解与要求则使语言、代际差成为可能而把人带入了语言与历史之中。
哲学院系列讲座介绍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然则何谓道?道乃道路,道路者,前人已探之径,来者无穷之域。道就是人,成人在于行道、修道、得道,所以金岳霖先生把“道”看作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动力,是“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西人亦有“道”,它燃烧为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之火,表达在康德的道德命令里,显现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标刻在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上,亦是基督教中与真理和生命并立的东西笃学需“上道”,慎思在“求道”,明辨应“崇道”,尚行贵“证道”。哲学以原道、求道、传道、行道为己任,以古圣先贤之道助今人寻求和开辟自己的道路,哪怕道阻且长,但定会矢志不移。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特举办“论道讲坛”。本论坛继承哲学所老一辈学者金岳霖先生的《论道》精神,秉承王国维先生“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的“三无”旨归,以严谨的方法回溯哲学之本原,以开放的姿态朝向道路之前沿,以问题之深化弘扬哲学所老一辈学者的治学传统,联结哲学院的过去与当下,为听众铺开那条指向未来的悠远之道。论道讲坛将于2021年4月8日开讲,计划每年举行8-10场讲座,邀请在各自领域有精深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前来讲学。
排版设计:刘大钊
审核发布:马寅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