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们还有娄烨这样的导演

娄烨新片《兰心大剧院》没等到公映,网上到处是流出版,很多人提前看了,包括我。如果后面公映了,还是会买票进影院去支持。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就像十多年前那部《紫蝴蝶》的姊妹篇,在上海这个战时的孤岛,间谍与反间谍的故事包装下,核心还是娄烨一以贯之的纠缠不清的男女关系。尽管上了一些年纪,白衬衣的巩俐气色之美不逊于《紫蝴蝶》里的章子怡。

娄烨是真心爱电影的,只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他的电影不是赚钱工具,即便明星参演,除了对演员气质的欣赏,更多是为对得起投资人。

60、70、80后,国内很多导演现在越来越不像拍电影的人,倒像是做项目的策划师,忙于宣讲的社会活动家。一大拨人都在挖空心思怎么过亿,过十亿二十一亿,大干一场大赚一票,最早的初心执念丢得一干二净,焦虑中“投名状”纳了一个又一个。

只有娄烨在安静地拍电影,一部接一部地拍。就在《兰心大剧院》流出前后,又听见新片杀青的消息,手上好像还有其他项目在推进。

娄烨不拍电影的时候也是安静的。热闹的电影节新人培训上,很少见他,觥筹交错的名利场派对上不见他,新闻媒体上也很少露面。显然,他不愿意做别人的导师,不愿意去阐释自己的电影和别人的电影,叫苦、哭穷、卖惨、贩卖阅历、打情怀牌这些都不是他会干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无济于事。

拍电影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使命。无论大环境如何,小天气怎么变幻,在能拍、拍得下来的前提下,认认真真地拍理想中的电影,这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娄烨的电影,基本不考虑类型、成本、看点这些元素,多数时候上映前夕连宣发人员都不太好提炼卖点去大肆鼓吹。

娄烨只拍娄烨式的电影,随波逐流一样运动镜头的形式感,世相纷纭中失焦的情绪,模糊面孔、凌厉凝重的当代生活断面,小人物在情与欲的挣扎中纷纷卷入宿命的旋涡。

娄烨迷恋城市景观,废墟一般的城市景观,一直拍当代题材,时间线最远不过民国抗战。他也迷恋年轻的身体,精疲力竭的灵魂,他的电影里很少出现老人、小孩、宠物类似这些符号。

如果非要说新浪潮时期的电影曾影响了中国一部分新导演,那么娄烨首当其冲,新浪潮风格对他的影响可能最深远。他是作者性保持最完整,又和电影圈保持一定距离的清醒者。

就像我们喜欢的安东尼奥尼、戈达尔这些特立独行的大师,娄烨对镜语、空间、环境、情绪的美学追求,可谓苦心孤诣,渗透角色全身,在华语圈几乎少见。他的电影哪怕抹去导演名字,影迷看了一个段落,就知道这就是娄烨和娄烨电影。

电影就是娄烨的全部,他的电影和他这个人一样,带着与生俱来的顽强和韧性,哪怕一边面对审查的规条,一边迎接资本的压力,大多时候他都沉默如斯,按自己的内在节奏,一部接一部地拍,一步一步地走向心中的电影圣殿。

也许娄烨不是我们时代最后一个作者导演,但一定是硕果仅存、为数不多的导演,只要可以期待新片,就要一直期待下去。

赏味期限

春风十里,不如你。

书影音,见真心,

花十分钟时光倒流,读一篇小文春风不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