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Chóng)师道

  种(Chóng)师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汉族,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北宋末年名将。大儒种放从曾孙、名将种世衡之孙。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被尊称为“老种”。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不久种师道病逝,时年七十六岁,钦宗亲临祭奠,下诏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种师道死后次年,京师失守。建炎中,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仕途初期

  种师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师。因为祖上功勋得以补三班奉职,经考试后改为文官,担任熙州推官、主管同谷县。有县吏打田产官司,历经两年而不决。种师道翻阅冗长的案卷,从早看到晚都没看完。种师道没有纠缠于这团理不清的乱麻,而是发现县吏告的只不过是母亲和哥哥,这在讲孝道的古代不能立案,县吏为了隐瞒这一点故意设置文字迷宫。于是种师道把那个小吏叫来,诘问道:“你起讼你母亲和兄长,这没问题,但也不能长期骚扰乡里呀!”于是那小吏叩头服罪。种师道升任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他因为议论役法忤了蔡京旨意,改任庄宅使、知德顺军。随即蔡京一伙奸邪又诬告他“诋毁先烈”,将他罢官,并且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将他列入“党籍”。种师道被屏废十年后,才以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身份知怀德军。西夏要求划分边界,西夏使者焦彦坚一定要得到“故地”,种师道说:“如果说故地,当以汉、唐为正,那贵国疆土更少了。”焦彦坚无言以对。

  童贯掌握兵权后西征,一路作威作福,官员们见到他一齐跪拜,种师道作长揖而已。宋徽宗召种师道入京咨询边境情况,种师道说:“先挑起战争不可胜,敌人来侵则针锋相对,妄动生事不是好主意。”童贯打算迁徙内陆弓箭手充实边防,却说成是新边疆招募的。宋徽宗又咨询种师道,种师道说:“臣恐怕弓箭手还没有边疆在立功,内陆已经受到了骚扰。”宋徽宗赞许他的意见,赐给他袭衣、金带,任命他为提举秦凤弓箭手。当时五路都设置此官,宋徽宗说:“你是我亲自提拔的。”童贯不悦。种师道因此不敢接受任命,经过请求得以提举崇福宫。很久以后改任西安知州。

抗击西夏

  夏人侵犯定边,筑佛口城,种师道率宋军前往夷平。宋军刚到时非常口渴,种师道指山的西麓说:“这里应该有水”,命令工兵挖掘,果然泉水流溢满谷。

  种师道屡次升迁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渭州知州。当时他统率诸道宋军修筑席苇城,还没有竣工,敌人已经赶到,在葫芦河筑垒。种师道在河边布阵,似乎要和敌军决战,暗地里派偏将曲克径出横岭,扬言是援军赶来了。敌人正震惊注视,杨可世已经率军悄悄绕到敌人后方,姚平仲以精甲部队攻击,敌人大溃。宋军俘获骆驼、牛马数以万计,敌人酋长只身逃脱,宋军最终完成筑城任务。

  朝廷又命令种师道统帅陕西、河东七路兵攻打臧底城,规定十天必须攻克。宋军兵临城下后发现敌人守备非常坚固,几天后官兵开始倦怠。有个列校偷懒,自己坐在胡床上休息,种师道立即将其斩首于军门示众,下令说:“今日不攻下此城,你们都和他一样!”众人震动,鼓噪登城,城防于是崩溃,宋军八天就攻下了臧底城。宋徽宗得到捷报后欣喜不已,升种师道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出征辽国

  种师道又随从童贯担任都统制,被拜为保静军节度使。童贯联金伐辽,让种师道掩护诸将。种师道进谏说:“今日之举,譬如强盗入邻家,我们不能救,反而又趁火打劫,与强盗分赃,怎么可以呢?”童贯不听。宋军抵达白沟后,辽人鼓噪向前,宋军多有伤亡,幸亏种师道先令每人持一巨棍自防,辽兵盔甲挡不住钝器打击,宋军才不至于大败。辽国使者前来恳求:“女真背叛本朝的行为,南朝也非常憎恶(指西夏叛宋)。如今贵国为获一时之利,不惜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酿他日之祸,这可谓明智吗?救灾恤邻,是古今通义,希望大国思量!”童贯无言以对。种师道又进谏说应该答应辽使退兵,童贯又不听,秘密弹劾种师道助贼。王黼愤怒,责令种师道以右卫将军身份致仕退休,而用刘延庆代替他。刘延庆在卢沟战败后,宋徽宗又想起种师道,起用他为宪州刺史、环州知州。他不久归任保静军节度使,又致仕退休。

抗击金兵

  金人南下,宋徽宗急忙召种师道进京,加封他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有权自行征兵征粮。种师道正隐居南山豹林谷,得到命令后立刻东行赶到姚平仲处,带上姚平仲的步骑七千人一齐北行。种师道抵达洛阳后,得知斡离不已经屯兵京城下,有人劝他不要去,说:“贼势正锐,愿您驻军汜水稍微停留,以谋万全之策。”种师道说:“我军兵少,如果迟疑不进,暴露实情,只不过自取其辱。如今我军大张旗鼓前进,金人怎能测我虚实?京城军民得知我军前来,士气自然振奋,还用怕金贼吗?”种师道在沿路遍贴告示,宣称种少保率领西兵百万前来。宋军进抵城西汴水南岸,直逼敌营。金人畏惧,拔营迁往稍北处,限制游骑活动,一心一意在牟驼冈增筑堡垒自卫。

  当时种师道已经高寿,天下称之为“老种”。继位的宋钦宗听说种师道来了,非常欣喜,开安上门,命尚书右丞李纲迎接慰劳。种师道入见,宋钦宗问:“今日之事,爱卿意下如何?”种师道回答说:“女真不懂兵法,岂有孤军深入别人境内而能顺利撤退的道理?”宋钦宗说:“已经讲和了。”种师道于是说:“臣以军旅之事服务陛下,其它事不是臣敢明白的。”宋钦宗拜他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诸道兵马全部由他统帅,以姚平仲为都统制。种师道当时患病,宋钦宗叫他不用朝拜,准他乘轿子入朝。金国使者王汭在宋廷非常强硬,见种师道来了,才拜跪稍稍合乎礼仪。宋钦宗笑着对种师道说:“他因为你才这样。”

  京城自从受围后,诸门尽闭,百姓无柴无菜可买,种师道请求开启西、南门,让百姓如同平常一样出入。有金兵擅过偏将马忠军,马忠将其六人斩首,金人前来投诉,种师道发给金人界旗,让金人仿照自制,从此金人画地为牢,无人敢越界。种师道又请求拖延交纳赔款,等金人懈怠思归时,扼阻金人归路,在黄河予以歼灭。宰相李邦彦主和,自然不同意,主战派从实际行动看是准备麻痹金人突然袭击,当时也不一定赞成。

  种氏、姚氏都是山西大族,姚平仲父亲姚古这时率熙河兵入援,宋军实力增强。姚平仲担心功名都被种氏占去,就报告说将士们都摩拳擦掌,种师道却不准打仗。李纲于是命令城下兵马听姚平仲指挥,宋钦宗也不提讲和了,天天派使者催促种师道出战。种师道准备等弟弟种师中率军赶到,认为过了春分才能袭击金人。宋朝君臣约期举事,当时离春分只有八天。可当初等不及要和的宋钦宗又等不及要战,与姚平仲秘密决定半夜劫营,想生擒斡离不,抢回康王。半夜,太监紧急传旨李纲说:“姚平仲已经举事,你马上去支援。”姚平仲劫营失利后一走了之,西兵溃散。史书未提李纲的夜间行动,只提李纲早晨率军出城击退金兵,不过金人和主和派认为李纲也应对劫营负责。

  宋钦宗把责任推到李纲、姚平仲身上,李邦彦重新得势,又主张割地赔款,种师道力争无济于事。主和派罢免李纲讨好金人,太学生们与京城百姓数十万人担心主战派安危,到皇宫前请愿,请求见种师道、李纲一面。宋钦宗一方面将李纲复职,一方面诏书催促军队镇压。种师道乘车赶来,群众掀开车帘看见了,说:“果然是我的种大人。”一齐致敬后散去。

  金人见李纲复职,也不敢孤军持久深入,得到宋朝正式割地承诺并得到肃王做人质后,退兵而去。种师道再申前议,劝宋钦宗乘金兵渡黄河时袭击,宋钦宗不从,种师道说:“他日必为国患。”宋钦宗随即将种师道罢免为中太一宫使,可能是幽禁起来。然而士民对屈辱和约感到愤怒,李纲叫宋军以护送名义追击,大臣扣押前来索要金币的金国使者,甚至用蜡丸信联络辽国旧臣耶律余睹,要他叛金复辽。金兵于是围攻太原,宋钦宗见战事又起,也感到和约不可靠,于是又倾向主战。主战派御史中丞许翰拜见宋钦宗,认为不宜解除种师道兵权,宋钦宗说:“种师道老了,难用,我让你见见他吧。”让许翰与种师道在殿门外相见。种师道沉默不语,许翰说:“国家有急,皇上下诏允许我咨询您,您不要因为我是书生的缘故就不肯谈。”种师道才说:“我众敌寡,只要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敌粮道不通,坐以持久,敌人可破。”许翰感叹其言,上奏说种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宋钦宗于是加封种师道检校少师,进封太尉,换节镇洮军,担任河北、河东宣抚使,屯兵滑州。其实宋钦宗并没给种师道一兵一卒。

  种师道请求集中关、河兵力在沧州、卫州、孟州、滑州修筑防线,以防金兵再至。然而主战派先主张穷追东路撤退金兵,又主张反击西路围困太原的金兵,主和派更是不问军事,朝廷议论认为大敌刚退,不宜兴师动众修防御来示弱。朝廷听信假情报逼宋军速战,援救太原的种师中战死、姚古战败,朝廷震悚,召回种师道,派李纲前去。李纲声称不懂军事,请求退休不愿去,但宋钦宗一定要李纲去,否则就是抗命。李纲和士民都认为这是借刀杀人的手段,因为主和派极力推荐李纲去。

  援救太原的宋军照样受朝廷遥控,屡屡失利后,宋钦宗换掉李纲,由种师道接任。种师道在河阳遇到金国使者王汭,察言观色判断金兵一定会大举南下,立即上疏请求皇帝临幸长安躲避敌锋。大臣认为这是怕,宋钦宗又召回种师道。因为战事屡败,宋钦宗又用起主和派。太原最终沦陷,两路金兵大举南下,宋钦宗决心议和,主和派命令地方宋军不许勤王,专心专意罢战讲和,李纲被贬出京城。种师道可能是悲愤交加,到京后已经病得无法入见,于十月份去世,终年七十六岁。宋钦宗亲临祭奠,为之恸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替罪之羊

  在积极导演的收燕云之役中,童贯同样盲目指挥,造成惨重失败的后果。据记载,宣和四年童贯统军北上至雄州,惘顾军事将领的意见,分派军队行动。久经沙场的大将种师道对草率用兵提出异议,童贯不予理睬。将官杨可世再谏:将领事先并未参与作战计划便仓促临阵,势必难以应战。知雄州、文官和诜不考虑将官的意见,而配合童贯对杨可世加以威胁。杨氏及其他武将只能屈服。于是,在“遵依圣旨及宣抚司约束诸将”的情况下,宋军继续北上。种师道领兵至白沟,“如贯素约指挥诸将”,执行童贯不得妄杀的命令。

  杨可世领前军在白沟桥向辽军招降,结果在毫无戒备之下遭到辽军的进攻,“矢石如雨,我军不为备,又拘节制”。面对如此战况,杨氏只得要求动武,但宋军已陷入不利的处境,“杨可世与辽军战,诸将不利”。此时,承担监督之责的和诜竟又劝种师道杀杨可世,“号令诸部以明宣抚司出旗榜本意”,“使虏人知朝廷无意用兵”。

  终于,招降辽残余势力的幻想破灭,在辽军的追击下,种师道领军败退。这次所谓的北伐的失败,完全是童贯无能指挥的结果,所谓“先是,既以招抚为名,贯下令中军不许妄杀人,及虏骑犯我师,皆不敢施放矢石,听其杀戮。故诸将亦愤然”。但童贯为了逃避追究,“于是贯以契丹尚盛未可图,奏劾种师道”,种师道被迫致仕。

  据种师道部下康随跋种师道责官谢表指出:“此役,初不与谋,中则强委任之,又兵之节制皆不得专,考其行事,罪有所归矣。”可见无辜的将领种师道成为此役失败的替罪羊。

太学生上书

  姚平仲偷袭金营失败后。宋钦宗听信投降派的话,惊慌失措,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种师道撤职。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东京全城骚动,军民个个气愤。特别是太学里的学生,群情激昂。太学生陈东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东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万人。这时候,李邦彦正好从宫里退朝出来,群众一见到奸贼,眼都红了,指着李邦彦的鼻子痛骂,有的还从地上捡起瓦片、石头,向李邦彦劈头盖脑地扔去,吓得李邦彦抱头缩颈,赶快逃进宫去。

  禁卫军将领一看事情闹大了没法收拾,进宫劝宋钦宗答应大家的要求。宋钦宗没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当众派人宣布,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群众还不放心,这时候,种师道正乘车赶了来。大家掀开车帘,一看果然是种老将军,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才陆续散去。

名将身后

  十一月金兵已经兵临城下。宋钦宗既用主和派意见派使者出城求和,又用主战派意见坚守京城不去,谁知两样都落空。京城失守,宋钦宗、宋徽宗被劫入金营,金兵以此为筹码逼两河军民开城投降、宋朝臣民贡献金银珍宝美女、并保障金兵退兵安全,因为金兵人数确实不多。宋钦宗捶胸大哭道:“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汴梁城破之后,金兵将领入城,很想拜见一下种师道,惜乎种师道已死,便找到种师道的侄子种洌,对种洌说:“我们过去曾在阵前见过你伯父,真是一位好将军啊!如能采纳他的意见,宋朝不会败得这样惨。现在宋朝应该知道种将军是个忠义之人了吧。”宋朝的被俘官员听了,皆仰天长叹。

  种师道死后,其侄子种洌护种师道的灵柩西归时,在路上碰到强盗,强盗听说是种师道的灵柩,都下拜致奠,并且反赠金钱以致意,其得人心如此。

历史评价

《宋史》:“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宋惩五季藩镇之弊,稍用逢掖治边陲、领介胄。然兵势国之大事,非素明习,而欲应变决策于急遽危难之际,岂不仆哉。种氏自世衡立功青涧,抚循士卒,威动羌、夏,诸子俱有将材,至师道、师中已三世,号山西名将。徽宗任宦竖起边衅,师道之言不售,卒基南北之祸。金以孤军深入,师道请迟西师之至而击之,长驱上党;师中欲出其背以掩之,可谓至计矣。李纲、许翰顾以为怯缓逗挠,动失机会,遂至大衄,而国随以败,惜哉!”刘韐:“师中闻命即行,奋不顾身,虽古忠臣,不过也。”黄道周:“老种师道,宋末主兵。非贯不悦,即忤蔡京。帝问边事,不败为精。来则以应,妄动事生。辽功未立,近扰先惊。扬言援至,前击后冲。敌渍斩获,城功始成。再征臧底,斩惰先登。师才八日,敌已削平。辽乃邻也,伐之何名。白沟战败,转互相倾。再起河北,或止勿行。师道及进,直压敌营。帝闻而喜,虏惮而停。平仲心忌,战以速争。种请少缓,帝亦不听。既而战败,功罪无凭。大都乱世,良将空称。既病而死,方痛抚膺。”

《东都事略》卷一O七有传

《宋史·卷三三五·列传第九十四》

  师道字彝叔。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试法,易文阶,为熙州推官、权同谷县。县吏有田讼,弥二年不决。师道繙阅案牍,穷日力不竟,然所讼止母及兄而已。引吏诘之曰:"母、兄,法可讼乎。汝再期扰乡里足未?"吏叩头服罪。

  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议役法忤蔡京旨,换庄宅使、知德顺军。又谓其诋毁先烈,罢入党籍,屏废十年。以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知怀德军。夏国画境,其人焦彦坚必欲得故地,师道曰:"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彦贤无以对。

  童贯握兵柄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师道长揖而已。召诣阙,徽宗访以边事,对曰:"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妄动生事,非计也。"贯议徙内郡弓箭手实边,而指为新边所募。帝复访之,对曰:"臣恐勤远之功未立,而近扰先及矣。"帝善其言,赐袭衣、金带,以为提举秦凤弓箭手。时五路并置官,帝谓曰:"卿,吾所亲擢也。"贯滋不悦,师道不敢拜,以请,得提举崇福宫。久之,知西安州。

  夏人侵定边,筑佛口城,率师往夷之。始至渴甚,师道指山之西麓曰:"是当有水。"命工求之,果得水满谷。累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知渭州。督诸道兵城席苇,土赋工,敌至,坚壁葫芦河。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阴遣偏将曲克径出横岭,扬言援兵至,敌方骇顾,杨可世潜军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衷击之,敌大溃,斩首五十级,获橐驼、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卒城而还。

  又诏帅陕西、河东七路兵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官军小怠,列校有据胡床自休者,立斩之,尸于军门。令曰:"今日城不下,视此。"众股栗,噪而登城,城即溃,时兵至才八日。帝得捷书喜,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从童贯为都统制,拜保静军节度使。贯谋伐燕,使师道尽护诸将。师道谏曰:"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贯不听。既次白沟,辽人噪而前,士卒多伤。师道先令人持一巨梃自防,赖以不大败。辽使来请曰:"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射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谓为得计可乎?救灾恤邻,古今通义,惟大国图之。"贯不能对,师道复谏宜许之,又不听,密劾其助贼。王黼怒,责为右卫将军致仕,而用刘延庆代之。延庆败绩于卢沟,帝思其言,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俄还保静军节度使,复致仕。

  金人南下,趣召之,加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听便宜檄兵食。师道方居南山豹林谷,闻命即东。过姚平仲,有步骑七千,与之俱北。至洛阳,闻斡离不已屯京城下,或止勿行曰:"贼势方锐,愿少驻汜水,以谋万全。"师道曰:"吾兵少,若迟回不进,形见情露,祗取辱焉。今鼓行而前,彼安能测我虚实?都人知吾来,士气自振,何忧贼哉!"揭榜沿道,言种少保领西兵百万来。遂抵城西,趋汴水南,径逼敌营。金人惧,徙砦稍北,敛游骑,但守牟驼冈,增垒自卫。

  时师道春秋高,天下称为"老种"。钦宗闻其至,喜甚,开安上门,命尚书右丞李纲迎劳。时已议和,入见,帝问曰:"今日之事,卿意如何?"对曰:"女真不知兵,岂有孤军深入人境而能善其归乎?"帝曰:"业已讲好矣。"对曰"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拜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诸道兵悉隶焉。以平仲为都统制。师道时被病,命毋拜,许肩舆入朝。金使王汭在廷颉颃,望见师道,拜跪稍如礼。帝顾笑曰:"彼为卿故也。"京城自受围,诸门尽闭,市无薪菜。师道请启西、南壁,听民出入如常。金人有擅过偏将马忠军者,忠斩其六人。金人来诉,师道付以界旗,使自为制,后无有敢越佚者。又请缓给金币,使彼惰归,扼而歼诸河,执政不可。

  种氏、姚氏皆为山西巨室,平仲父古方以熙河兵入援。平仲虑功名独归种氏。乃以士不得速战为言达于上。李纲主其议,令城下兵缓急听平仲节度。帝日遣使趣师道战,师道欲俟其弟秦凤经略使师中至,奏言过春分乃可击。时相距才八日,帝以为缓,竟用平仲斫营,以及于败。既败,李邦彦议割三镇,师道争之不得。李纲罢,太学诸生、都人伏阙愿见种、李,诏趣使弹压。师道乘车而来,众褰廉视之,曰:"果我公也。"相率声喏而散。

  金师退,乃罢为中太一宫使。御史中丞许翰见帝,以为不宜解师道兵柄。上曰:"师道老矣,难用,当使卿见之。"令相见于殿门外。师道不语,翰曰:"国家有急,诏许访所疑,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谈。"师道始言:"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翰叹味其言,复上奏谓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于是加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实无兵自随。

  师道请合关、河卒屯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师以示弱,格不用。既而师中战死,姚古败,朝廷震悚,召师道还。太原陷,又使巡边。次河阳,遇王汭,揣敌必大举,亟上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大臣以为怯,复召还。既至,病不能见。十月,卒,年七十六。帝临奠,哭之恸,赠开府仪同三司。

京师失守,帝搏膺曰:"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金兵之始退也,师道申前议,劝帝乘半济击之,不从,曰:"异日必为国患。"故追痛其语。建炎中,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家族成员

  在《宋史》中,种家军比杨家将的名气大,比杨家将的作用大,只不过杨家将走上了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而种家军却走进了线装书,被文字湮没了。北宋统治的168年间,种家军英雄辈出: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皆为将才。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

  种师道,从曾祖父是宋初大隐士种放,种放兄种昭衍即种师道之曾祖父,其祖父是种家军的创建者种世衡,世衡有八子(古、诊、谘、咏、谔、所、记、谊),种师道的父亲是种记,种师道的弟弟是种师中。

  种师道妻尹氏。后人:二子,浩、溪。种浩官迪功郎,种溪为阁门祗侯,皆死于师道之前。孙彦崇、彦崧,彦崇死于兵,而彦崧则早夭。在绍兴年间,朝廷令其侄种浤奉祀。

建炎元年六月十五日,种师道灵柩归葬于万年县神禾原(今陕西西安长安区香积寺村是种氏的家族墓地)。

东都事略卷一百七   宋 王 称 撰列传九十

  种师道字彞叔世衡之孙也年二十以伯父谔防为三班奉职试法易文阶为镇洮军推官谔死故吏徐勲盗印而补人官事觉诏御史问状勲引谔子朴为证师道驰至京师上书曰朴斩然哀疚岂复有此傥不获免似为夏人报仇神宗即日赦朴陜西转运使王钦臣闻而义之辟以为属以熙州推官权同谷县有滑吏讼田弥二年不决师道阅其牍穷日力不可竟然所讼止于母及兄而已引吏前诘之曰母兄法当讼也邪吏遂服罪累擢提举秦凤路常平换庄宅使知德顺军坐尝议役法忤蔡京意罢入党籍屏居十余年始得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路兵马钤辖知懐德军师道初名建中避年号改为师极诏赐今名夏国议画界以故地为请师道曰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之疆土益蹙矣徽宗召问以边事对曰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妄动生事非计也童贯议欲徙内郡弓箭手以实边而指为西边所招之数徽宗以问师道对曰臣恐勤逺之功未立而追扰先及矣徽宗然之以请得提举崇福宫久之复以泾原钤辖知西安州夏人侵近边军筑佛口谷为城率众往平之师初临城渴甚师道指山之西麓曰是当有水命工求之得水满谷夏人以为神迁左武大夫康州防御使拜龙神衞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知渭州节制诸道兵往城席苇平方庀工而贼坌至据瓠芦河坚壁老我师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使人扬言曰援兵至矣贼方疑顾而杨可世濳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衷击之贼大溃斩首五千级获槖駞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卒城而还又诏率陜西河东七路之师征臧厎城期以一旬必克既薄城下虏守备甚饬官军稍怠小校有据胡床自休者立斩之尸于军门令诸将曰今日城不下当视此众股栗既而登城即溃去以功进侍衞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以靖夏城失守降陇州防御使俄以都统制与殿前刘延庆步军刘仲武出萧关夏人弃永和割沓两城而遁师及鸣沙无所见而还拜保静军节度使童贯谋伐燕命师道尽防诸将师道谏曰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乗之而分其室焉师出无名何以成事不听既过白沟辽人军容甚整诟而前王师多伤贯亟召军还辽人遂至城下使来请曰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畏也舍此不图而欲射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谓为得计可乎使不获已而罢岁币固所愿也或使归其故疆亦云从矣救灾恤邻古今通义唯大国图之贯不能对麾使去师道复谏宜许之又不听密劾其助贼沮军宰相王黼怒责授右卫将军致仕而用刘延庆代之延庆果败绩徽宗思其言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俄还保静军节度使复致仕金人南下拜师道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路制置使听用便宜檄兵食师道闻命即东遇姚平仲以步骑三千戍燕遂与之俱北至洛阳而斡里雅布已屯于京城之北矣或止师道勿行曰贼势方鋭盍少驻泛水以谋万全师道曰吾兵少若迟回不进形见情得秖取辱焉今鼓行而前敌安能知虚实都人知吾来士气自振何忧贼矣钦宗闻其至喜甚既入见时已与金人议和钦宗曰今日之事卿之意如何师道曰岂有孤军深入人境而能善其归乎女真可谓不知兵矣钦宗曰吾业已讲好矣奈何对曰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拜同知枢密院事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以姚平仲为都统制诸道兵悉隷之师道时被病特命毋拜敌使王汭素颉颃方入对望见师道拜跪稍加礼钦宗顾师道笑曰彼为卿故也自敌渡河京城诸门昼闭市无薪菜师道请啓西南壁听民出入如平常敌有过统制马忠军前者忠斩其人敌诉于朝师道付以界旗使自为制后无有敢越佚者防平仲之父古以昭庆军节度使帅熙河领兵入援钦宗方倚师道以谋国师道以三镇不可弃城下不可战朝廷姑坚守和议俟姚古来兵势益盛军中共议自遣使人往谕敌以三镇系国家边面决不可割宁以其赋入増作歳币庶几和好久逺如此三两返势须逗留半月重兵密迩彼必不敢逺去劫掠孳生监粮草渐竭不免北还俟过河以骑兵尾袭至真定中山两镇必不肯下彼腹背受敌可以得志而姚平仲恐功名之防归于种氏忌之乃以士不得速战有怨言逹于钦宗李纲主其议令城外兵马缓急听平仲节制师道言不见用平仲常从童贯平方腊有功为贯所抑钦宗以其骁勇许以成功授节度使平仲议欲夜叩敌营生擒斡里雅布奉康王以归钦宗一日遣使五軰趣师道进战师道言过春分节乃可击矣是时相距才八日盖师道迟其弟师中之至也钦宗以其缓乃从平仲率歩骑万人入劫敌砦平仲之未发也敌人已知之先事设备故反为所败诏罢纲师道曰胜负兵家之常再击可也议者难之会太学生噪于阙下请复纲师道位钦宗黾勉从之纲复执政而师道实未尝去位也敌退师道始罢为中太一宫使于是御史中丞许翰上疏以为不当解师道兵柄钦宗曰师道老矣难用当使卿见之令相见于殿门外师道不语翰曰国家有难诏许咨访所疑愿公毋以书生不知兵谕以至计因言平仲城下用兵之失以感发之师道始言我众彼寡但分兵结砦控守要地使之粮道不通挫以持久可破也翰深叹息其言复上奏师道智虑未衰方时多故而爪牙虎臣顿之散地非计也未几拜太尉镇洮军节度使复为河北宣抚使驻军滑州实无兵从行师道请合关中两河卒屯于沧衞孟滑豫为防秋计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民以示弱格不用旣而弟师中战死于榆次姚古败于盘陀朝廷震悚召师道还不复有委用意太原失守又遣李纲巡边次河阳王汭来自燕师道揣敌必大举入防亟上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大臣以为怯复召还既至病不能见卒于第年七十六赠开府仪同三司阅月敌再犯京师北城陷钦宗恸哭曰朕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始师道劝钦宗乗其渡河半击之不从曰异日必为后患故钦宗思其言嗟痛之后赠少保諡曰中宪弟师中

  师中字端孺以功累擢至侍衞亲军副指挥使房州观察使知邠州徙知庆阳府燕山之役为副都緫管初斡里雅布之犯京师也朝廷议割三镇与和质肃王枢及宰相张邦昌以行斡里雅布师还抵中山河闲两镇兵民固守不肯下肃王邦昌及割地使等躬至城下说谕即矢石及之而退防边诸州亦然而尼堪南陷隆德诏师道及姚古师中往援三镇以师道为河北宣抚使古为河东制置使师中副之师中因此进兵逼金人金人出境尼堪之师至太原太原亦坚壁固守金人之兵围之悉破诸县城欲困之使内外不相通虽古进师复隆德威胜扼南北关累出兵有胜负而不能解围于是诏师中由井陉道与古相犄角师中进次平定军复寿阳榆次诸县时尼堪以暑度陉防西山之师于云中所留兵皆分就畜牧觇者以为兵败将归告于朝廷大臣信之从中督战无虚日诏书以逗留切责师中师中曰逗留兵家大戮也吾结发兵闲岂不知之而思以此为罪乎慨然赴敌与金人战于榆次死之赠少师諡曰庄愍臣称曰靖康之难可不哀哉方是时金人之兵强于天下所至州县悉望风奔溃莫有鬭者独师道谓敌可与战而胜非若鬼神之不可测熊虎之不可御也故请俟其渡河扼而殱之师道老将其所以应机料敌者审矣忽其言而不用何哉用之则国耻可雪而人主亦无后时之悔矣悲夫

(0)

相关推荐

  • 从开封到北京的一千多里,覆灭北宋后的金国人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北宋靖康年间,金军挥师南下,两度兵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覆灭北宋.然而从基本的军事角度来看,金军从东北起兵,翻越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跋涉千里,深入敌方腹地,直捣黄河南岸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并且在完 ...

  • 打了一场败仗,主帅逃亡千里,躲藏了50年

    北宋到了徽钦二宗的时代,已经非常孱弱了.金军南下包围开封就发生了两次,第一次被李纲领导的开封保卫战所阻,第二次就发生了靖康之变.其实,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时,就发生了咄咄怪事.抗金的名将姚平仲,就因为打 ...

  • 神棍令北宋灭亡?宋钦宗为什么相信江湖骗子?

    本 文 约 5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靖康耻,犹未雪."北宋灭亡时皇室成员被金人强制押往苦寒之地的"靖康之耻"可谓人尽皆知.说到导 ...

  • 北宋西军大将种师道传

    种师道(1061-1126年),字彝叔,祖先是洛阳人,后迁居到京兆府长安县豹林谷,是为长安人(今西安县).种师道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种师道的从曾祖 ...

  • 【教育读书】五种人折射出的师道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五种人折射出的师道     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事业,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坚守的不仅是一个讲台,更是一种信念.     一,医生     医 ...

  • 五种人折射出的师道

    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事业,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坚守的不仅是一个讲台,更是一种信念. 一.医生. 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在他们的眼中生命是第一重要的--无论你是达官贵人.平民百姓,医者心,父母心 ...

  • 师道 | 游寿先生诗《种树人》

    游寿先生毕生从事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广涉历史.考古.文字.文学.书学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游寿先生书法植根于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文学修养,故有浓郁的金石气与书卷气.博学余暇,游手于斯.这是书法艺术的传统, ...

  • 出自《易经》的30个成语,暗含30种为人处世之道

    数往知来 出自:<周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译义:数往知来表示明了过去,可以推断出未来,即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 极深研几 出自:<周易·系辞> ...

  • 掌握《周易》30个成语,学习30种为人处世之道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源".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 今日 ...

  • 《周易》30个成语,30种为人处世之道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源". 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 在 ...

  • 投资中的两种风险︱投资道

    编者按 投资中的两种风险,一种是本金的永久性亏损,另一种是收益率的不足.怎么规避这两种风险呢? 本金的永久性亏损,来自买了错误的股票,这要求我们不要去碰质地很差的公司:投资回报不足的风险,主要来自买在 ...

  • 太极拳的师道与传承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收徒,续的是前世今生缘分! 授徒,继的是国粹传承血脉! "武术界向以拜师仪式繁琐.师徒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著称于世.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须经过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