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八景
东昌八景
东昌现泛指山东鲁西的东昌府聊城市。东昌八景:光岳晓晴、铁塔烟霏、仙阁云护、圣泉携雨、古甃铺琼、巢父遗牧、崇武连樯、绿云春曙。
光岳晓晴
九点烟中齐一区,大圆镜里漫分隅。
观风遂以停舻舫,问景权教履陌衢。
拾级登来霄汉接,凭窗望处近遥铺。
再将通志殷勤考,光岳城斯望岳无。
——(清)高宗弘历·《登光岳楼即事》
乾隆皇帝诗中盛赞的光岳楼,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楼阁之一。
光岳楼位于古城中央,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四重檐十字脊楼阁,高33米,重檐雾隐,昂首云天。每于风和日丽之晨,但见其巍然起于闾阎阛阓之中,“冲汉凌霄,连云梯目,巍巍然,峨峨然,如翚如翼。昔人所谓'手可摘星辰’不是过也。”登楼远眺,中原风光历历在目;遥瞻东南,岱岳峰峦若隐若现;放眼环顾,平川沃野郁郁葱葱;俯瞰城区,一湖翡翠千重秀,碧波潋滟荡古城。古人将此良辰美景称之为聊城八大景之“光岳晓晴”。
巢父遗牧
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传说中高士巢父曾隐居聊城,以下是传说故事:尧从16岁开始为天子治理天下,他在位时,曾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把天下划分为9州,9州是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聊城时属兖州之域。国家昌盛富强,毛泽东诗中曾夸赞“唐尧虞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尧在位70年,到了86岁的时候,他觉得年老体衰,不能担负天子之责,就想传位让贤。巢父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生活放牧的地方,修建了巢父墓。旧志载:“巢父墓在城东南十五里,旧治十字街东南。”此处的“旧治”,是指巢陵故城的旧聊城县治所而言。
清嘉庆《东昌府志》载:“石晋陵城,开运二年河决王城毁,……曾在聊城一带放牧,尧以天下让巢父,不受,死后葬于聊城”。聊城古有巢陵城,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的大石槽村西。
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崇武连墙
明清时期漕运码头。时称崇武驿大码头,俗称“大码头”为京杭大运河重要口岸之一。位于今聊城东关闸口以南800米处的古运河西岸。码头长17.5米,宽5.8米,呈“巨”字形,共设踏跺两处,左右设上下台阶。大码头为官用码头,巨贾富聊城运河大码头商之船也多停泊于此。明清两代运河畅通时,聊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大码头一带,南来北往的漕船络绎不绝,停泊待卸的商舶绵延数里。从大码头南望,舳舻相连,帆墙如林,宛如一幅宏丽壮阔的图画,故有'崇武连樯'之称,列为聊城八景之一。清康熙皇帝南巡途经聊城时,多在此登岸,驻聊观光。大码头附近曾有一御碑,是清康熙皇帝为减免东昌税收而立。随着古运河的开发,大码头又重新改建。1994年4月,被聊城市(今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