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一例婴儿肠梗阻之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导语:随着医疗设备越来越高级,传统触诊日渐被人们弃如敝帚,正因如此,下面这则案例中的婴儿反复被误诊误治,若不遇明医,后果可想而知!
一例婴儿肠梗阻之治
末流郎中
两个月前,贵州女罗氏抱其四月乳子前来求治。
自述乳子出生一月,二便通调,满月以后,大便5-7日一行,时腹胀痛苦,小便赤黄。须开塞露塞肛门,得利始解,然后再过三五日又卷土重来也。迭经多家大医院查验,结果俱正常。也经过好几个西医、中医治疗,依然如故。
刻下,四个半月的婴儿只有两个月大小,面青白,精神萎靡,察其舌,苔干黄,双指纹紫滞,内勾,隐隐有射甲之势(注1)。
乃处下方:
生大黄8g 熟大黄8g 蜂蜜30g
水煎一次,开后加煎15分钟,日分3次服。用量:3剂,每日一剂。
三剂后,据告良好,指纹及舌苔十退七八。愚以为当愈也。
岂料七日后复来,言病又如故矣。当时心里思量,余临证久矣,此病实在困扰。
乃对其母望闻问切,知其脾肾虚亏之人,更兼孕期多食水果辛辣,心中隐约有感,忖度良久,尚无对策。乃嘱罗女解散小儿襁褓,初按其腹,尚为柔软,再按其脐左,得触一小条状硬块。余乃恍然大悟,此乃小儿肠梗阻也。上面食则吐乳,下者大便不通。正乃关格(注2)肠结之候。上下不通,宜疏其中,乃处下方:
枳实8g 大黄5g 厚朴5g 党参15g
1剂。服后呕吐顿减,二便豁然通调。
法已中的,当击鼓再进:
枳壳6g 大黄3g 厚朴3g 党参12g 于白术6g 云苓6g 藿香梗5g
3剂。如法服之。
后见二便调,食乳饮水皆良,唯患儿精神仍有萎靡。乃处:
南沙参8g 太子参8g 于白术6g 藿香梗5g 茯苓4g 木香2g 生甘草2g 枳壳2g 红枣3个(破)
三剂后,指纹与舌苔皆退,哭声洪亮,功全矣。
此证颇奇,有结在十二指肠及小肠间,有结于幽门者。肠结之实,颇类“关格”与当代之“肠梗阻相似。由此推断病婴有肠梗阻之候,X光和B超无法确诊,则肠腔可能有胎类凝结或乳食不化停留。临床依中医之辨证,谨守病机,不为证所拘,细细讨之,方才见功。医之难为也。
儿科非余所长,不敢自吹,此证之治,思路源自王静安和吕志连两个前辈,并非我一时灵感,而是踏实学习的结果。
一个临床中医,既要熟读王叔和,也要日常临证多,踏踏实实,才能成长。
(注1)看指纹是古代医家诊断儿童疾病的手段之一。“紫滞”证示有热有淤;“内勾”指指纹沉里;“射甲”,指指纹长度到儿科指纹的命关位,即甲根,是一种危象。
(注2)关格:小便不通也包括大便不通谓之关,呕吐饮食不下谓之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