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池塘与日本桥——印象大师莫奈的人生(下篇)
经历了年轻时代的风风雨雨,莫奈以其创新的画风变得小有名气,并开始受到追捧,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开始有一些钱的莫奈,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后半生的建设当中。1883年当他经过吉维尼小镇的时候,也就是卡米尔去世四年之后,他被当地的宁静气氛深深吸引,因此决定在那里打造自己的养老天堂。他首先是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换成了一套房子,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大规模改建。莫奈在改建房子的时候除了自身的审美需求,还参照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卡米尔曾经的愿望,其二便是日本艺术。
崇洋媚外
日本元素在欧洲的兴起要追溯到1862年的世博会,欧洲人第一次目睹了日本的浮世绘,因此对东方艺术中色彩鲜明的二维艺术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藏浮世绘一时成为一种时髦的活动,莫奈自然也不例外。上期我们用到的图片中,卡米尔就亲自穿上和服玩了一次cosplay。
日本元素的流行,对于欧洲艺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西方艺术对于过于追求对于现实的重现,而舍弃了人类最原始的描绘之美。东方艺术的工笔作画只是将结构表达出来并加以颜色区分,而无浓墨重彩的阴影关系。既通过色与色的关系去表达结构,又肯定了色彩的价值,印象派的诸多代表人物均从中受到启发。日本艺术的流行崇拜直接推动了印象派向后印象派发展,以及之后的现代主义革命热潮。
园丁
莫奈作为崇洋媚外热潮中的一员,决心将花园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日本造型。有点讽刺意味的是,莫奈的花园里几乎没有当地产的植物,大部分的花全是从花商那里订购的日本产植株,其中就包括了赫赫有名的睡莲。只是这样自然还不够,莫奈在自己的睡莲池上多处构架了日本桥,其追求日本文化的意志竟然如痴如醉到了这种地步。不过值得夸奖的是,莫奈作为一个艺术家,并不在意植物的高低贵贱。莫奈种植花花草草的时候,考虑到的是它们的实际效果,盛开时的色彩搭配;因此莫奈花园里四季均有鲜花盛开,不同品种的花不论稀有与否都可混合种植在一起。在做一名艺术家之余,莫奈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园艺大师了。
画家的花园
莫奈不仅是一个画家,其动手能力也可谓是佼佼者。除了花园,莫奈的房子也是由其亲自设计和装修,甚至不少起居用品都是经由他自己的手所创造。莫奈将其对于色彩和美学的理解融入整个生活当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呼吸都能感受到艺术的天堂。莫奈的房子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装饰,每一间房间的色彩主题都不相同,但都充满了印象派的色彩搭配,晨昏之间都是莫奈喜爱的颜色。莫奈没有用华丽的装饰,单从色彩上就达到了一种朴素的典雅美,房间巧妙运用开窗的方式借助自然光丰富室内的颜色。整个房间最大的特点还是青藤环绕,生气盎然,一开窗便见风景,处处都是四季。莫奈并不是印象派,也不画印象画,他就是个印象人。而假如你站在莫奈的视角,你也会发现你的所见所闻和画中并无两样,莫奈诚不欺我。
《莫奈的家》(绒绣)以及故居实景
窗外
那么莫奈的窗外到底有什么,答案当然是睡莲,池塘,还有日本桥。作为日本艺术的狂热粉丝,莫奈不仅建造了好几座日本桥,还整日站在桥上赏花。莫奈最喜欢的事便是观察晨昏交替,四季转换,花开花落。莫奈在自己花园的这几十年中,反反复复画了各种版本的日本桥,而更为出名的睡莲系列,据说大大小小前后一共创作了百幅之多。不得不说画家的心思不可揣摩,面对同样的景色居然能够保持不变的热枕,这是艺术视角带给画家的天赋。可能在莫奈眼中,时间是事物的一项固有属性,就仿佛外语语法里的时态,莫奈的画草树木,乃至日本桥,都是时时不同各有趣味的。花有繁衰枯荣,桥有阴晴冷暖,一个镜头固定在那里拍同一个景,尚且能拍出一年四季,更何况人眼所见呢。人眼能感受到的分辨率和色相是镜头完全不能比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照相机永远无法取代艺术,也更是因为艺术是人眼+心情的双重呈现。这光阴如梭中,莫奈是否感受到一丝人间冷暖呢。
绒绣版本的日本桥,油画日本桥与日本桥实景
桥同而时不同
如果你习惯了印象派这种杂乱的,模模糊糊的笔触,其实就也没有那么难去欣赏它。其实我们看一样东西的时候,眼睛是有聚焦而不可能一眼俱收的,这和照片所捕捉的图像大有不同,只不过我们的大脑将它处理的完美而你感觉不到周围的景色其实是模糊的,但是当你回忆你的所见时,又有多少东西是轮廓清晰的?人们只会在乎和记得自己想看的东西,人眼人脑是详略得当的,所以艺术亦然,印象派只把该记住的东西记住,而那个东西正是令所有印象派艺术家痴迷的色彩。尽管莫奈描绘的很模糊,但是你依然可以看到杂草蓬勃而不羁的姿态,湖面斑斓而深邃的倒影。这些景色的轮廓并不值得人去铭记,但是他们随着时间变化,被环境光渲染的颜色确很深入人心。即使莫奈没有画出实际的轮廓,但是他的笔触和用色还是完美地把不同的景物区分了出来;当我们和莫奈站在一个角度看风景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去在意草木的形状,而是一整幅画面的写意,那种走过春夏秋冬的生命之美。
灵感
莫奈为何能创作百幅睡莲而不重样,这就要归结于莫奈用色的随性与灵感。莫奈曾说:“我一天到头和这些画布打交道。画了一张又一张,有些颜色在前几天画的时候消失了,调不出来了,可是画着画着又突然出来了。当我以为我捕捉到一种颜色时,我尽全力把它落实到画布上,可是它来去无踪,刚出现,就消失了,呈现出另一种我等待了好几天,想画在另外一张画上的奇妙颜色。所以我一天到头停不下来!”
莫奈每幅睡莲根据调色和心情的状况,色调笔触可以大相径庭。虽然莫奈并非完全遵照环境光的原则,而在自然光源的基础上加入了他很多随性的元素,导致睡莲池的水面有时会被画的五光十色,如彩虹一般。莫奈最擅长的是在主色调之间参杂其他色系的颜色,以丰富画面的光感;油画通过反复堆叠颜色起到不同色系的颜色完美融合以增加其质感,比如在肉色上反复涂抹红色和肉色,以凸显皮肤白里透红。莫奈在堆加颜色种类的时候则更为夸张,表现草木的绿色之间经常可以见到亮度不同的翠绿,高饱和度的黄色,橘色,以及表现阴影的蓝色紫色。这种大胆的色感便是他作为印象派宗师的骄傲。如果说以上的作品还算是传统油画的变体,那么下面两幅作品就完完全全走的是“歪路”了。
第一张画在光影及构图上依旧遵照了传统油画的画法,但是其涂抹则极为随意,睡莲的部分甚至已经用圈圈来替代其外型,只有几朵花看得出稍微用心塑造了一下。但是整体的景象却十分富有灵魂,左右画面的光是不同的,只有右半边受到了夕阳光的照射,一派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构图。可以想象莫奈无意中在画板上调出了一种令他沉醉的颜色,但是经验告诉他这种新奇的尝试具有随机性,他无法浪费太多的笔墨;因此他很不耐烦地勾勒出了所有的景色,而唯独把好颜色用在光上。
而第二张画则……你完全可以把它和你想到的任何东西结合起来。从浮世绘的启发到后辈们的抽象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你都可以在这幅画上找到影子。甚至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莫奈在印象了这么久之后,已经无师自通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笔触与构图,而这幅画的实义已经显得毫无意义,水的倒影仿佛是真实的天空,天上长着睡莲,十分不可思议。但是,谁会去定义印象派的意义呢,我们只从这画当中读出许多仙气,也许艺术真的是人类灵魂的桥梁。
晚年
命运就是喜欢捉弄莫奈这样的人,晚年的莫奈虽然达到了一种走火入魔的创作高峰,但是他赖以维生的视力却越来越糟糕。虽然白内障在今天的技术支持下已经变成没有多大了不起的病,但是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几乎就为莫奈的眼睛判了死刑。在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莫奈失去了一部分对于光感的认知,眼睛感受紫外线的能力与以前大不相同,莫奈经常错把紫色当成蓝色涂抹在画布上,因为戴特殊眼镜的缘故而看不见黄色和红色,各种色彩认知问题也比比皆是,因此如果你浏览他的作品,会发现许多作品的色彩非常梦幻,像加了一层奇特的滤镜,与他早年非常写实的用色大相径庭。其实这是他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却造就了意外的艺术效果,上天可能就是喜欢这样捉弄人,无心插柳反倒绿树成荫。
莫奈是一个爱光爱色彩的人,而白内障的病痛让他无法真正拥抱他们了。莫奈的内心无比焦躁和不安。莫奈的印象主义其实还是建立在真实的用色之上的,印象主义的色彩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一种有原则的写生画派,这与后印象主义的梵高等人较为不一样。后印象主义着重于表现内心的景象而非实景,这一点与印象主义是有矛盾的,莫奈坚持客观世界为主体,因此他并不能从心理上甩下色感的包袱去创作因而痛苦万分,以至于在风烛残年之际画下了如此扭曲的画面,反而也脱离了印象派的正道,仿佛走了后生的艺术之路。
莫奈晚年的精神几近崩溃
其实莫奈老年时期并不再出席印象派的画展了,这是老头子对于自己元老地位的一种骄傲。人有多老迈,就有多看不起年轻人,只是他忘记了自己年轻时候有多被学院派看不起,这不是功成名就的他能够再经历一遍的。是时代选择了莫奈,而不知有多少艺术家并没有他这么幸运,能够宅在自己的花园里被自然的香气和颜料的化学气味同时环绕。也许是卡米尔的离去,让莫奈变得自我而固执,莫奈渐渐地也把自己和印象主义划上了等号,他鄙夷其他印象派画家的离经叛道,对原教旨有着痴迷的追求和要求。我们逐渐又看到了一幅年轻人对峙老年人的画,只是左边的人物去了右边。你可以说他是印象派的坚持者,莫奈确实是唯一一个一生都在坚持印象派“原则”的画家,其他同时代的画家都只经历了一部分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时期。而实际上,正如同光与时间是莫奈永恒的主题,没有事物不在经历变化,印象派逃不过,莫奈自己也逃不过时间的洗涤。所谓灵感,所谓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假如没有那一束光醍醐灌顶,画面就不可能生动,没有人比莫奈更清楚了。而所谓写生,就是记录下那一瞬间的印象,一眨眼之后,眼前又会是另一副景象。历史的数次眨眼,印象派便销声匿迹。但它死了吗,没有,它只是变了,它还多了;真正死去的,只有画家,仅此而已。
四季更替,晨昏轮转,光照之处就有生命。不必为一瞬间的错眼而惋惜,失去之物,终究会回来;而已经入土的,又悄然萌芽。
关注店铺,发现更多印象派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