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oT“第一”的红旗能扛多久?
作者 | 南阳 来源 | 数科社
小米手机的九周年生日时,雷军在在公开信中宣布小米下个十年的核心战略升级为“手机 X AIoT”。小米对AIoT业务能够支撑小米未来有很高的期望。
小米对AIoT业务有这样的期望,是建立在AIoT业务目前的成绩之上的。不过AIoT的这场混战才刚刚开始,其他科技巨头、传统家电巨头都已入局,小米AIoT第一的红旗到底能扛多久?
行业领先但业绩停滞不前
小米AIoT业务的布局要从从小米以手机为中心的生态链开始说起。2013年,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之后,雷军就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的趋势,并决定“用小米做手机成功的经验去复制100个小小米”,提前布局IoT。“复制100个小小米”,也就是通过打造生态链的模式,进行集团作战。小米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投资的生态链公司已超过310家。
从种类来看,小米生态链企业生产的硬件产品主要分为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智能家电,再加上小米自己做的电视、路由器、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了小米以手机为中心的“1+4+X”的AIoT生态。
2018年,小米的招股见面会上,雷军曾豪言:未来十年,小米的loT业务收入预计会达到公司总收入的40%-50%。
从小米2020年财报数据来看,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为3.25亿台(不包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38%;米家app月活用户4500万,同比增长22.1%;小爱同学月活用户8670万,同比增长43.5%。小米在财报中宣称其AIoT业务目前领跑行业。
雷军此前也曾强调,AIoT业务要成为手机业务的催化剂、助燃剂。因为,IoT产品除了和手机之间的协同效应,还能提升用户粘性,也就是IoT用户的连接设备数会不断提升。但是,现实很骨感。连接数的增量并不代表小米的AIoT布局前景可观。
关键在于,一直以来,“手机+AIoT战略”是小米既定战略,而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为674亿元,同比增长8.6%。与之形成反差的是,2019年,小米的IoT产品收入增速达到了41.7%。
虽然疫情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小米手机在2020年业绩表现亮眼,出货量1.46亿台,同比增长17.5%,营收达到1522亿元,同比增长24.6%。反观之下,IoT业务成绩几乎停滞不前。
在loT产品层面,小米一直通过性价比+爆品策略抢占市场,如小米移动电源、插线板、空气净化器等,这也为小米拓展用户,并在用户层面形成品牌认知提供了助力。几年下来,小米的成绩有目共睹,比如在电视市场,小米已然成为头部玩家之一,在智能音箱市场,也与阿里、百度三分天下。
但是在利润率更高的白电市场还是由传统家电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以空调为例,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2020国内空调市场份额数据,排名前四的品牌分别为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市场份额分别为36.9%、31.9%、10%、3.8%,其他几十家品牌共同瓜分17.3%的市场份额。
老对手华为步步紧逼
华为和小米在手机业务上是死对头,在AIoT业务上同样也是。虽然华为AIoT业务启动比小米晚,但是华为手里有火力更猛的武器。
华为可用于AIoT业务的武器主要有三个,分别是通信技术、芯片设计能力、鸿蒙OS。
其中通信技术对AIoT业务至关重要。AIoT目前主要的使用场景是智能家居,衡量智能家居使用体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场景中的设备网络连接是否稳定,设备反应速度是否够快,这和厂商的通信技术能力强弱有直接关系。而通信技术是华为的看家本领,小米在这方面和华为有不小的差距。
芯片在AIoT业务中和通信技术处于同等地位,AIoT场景中设备的通信能力是芯片提供的。华为旗下的海思是目前国内芯片设计能力最强的半导体厂商。小米也有芯片研发部门,一直在研发澎湃系列的芯片,但截止目前只发布了一款低端手机芯片和一款手机影像芯片。在芯片设计能力上小米要追赶华为的路还有很长。
此外,鸿蒙OS是华为2019年8月发布的一款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这里面的两个关键词:万物互联、全场景,意味着鸿蒙OS是专门为AIoT生态打造的,具有低时延、可扩展、更安全的特点。而小米在AIoT领域目前还没有推出操作系统级别的产品。
更何况,目前华为已经整合了这三大武器的优势推出了AIoT领域的最新产品——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的核心是搭载了鸿蒙OS的的全屋智能主机,拥有鸿蒙AI引擎,可以实时搜集、计算终端、传感器数据,然后由鸿蒙AI引擎形成合理决策,控制设备执行各类场景需求。
这是业界首个从底层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了连接和控制两大关键问题,从底层上实现了全屋互联、全屋AI和生态整合的AIoT解决方案。
不过,身处同一个市场,小米与华为的IoT布局还是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在最直观的战略层面,2019年上半年,华为公布了其“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1是手机,8是PC、平板、智慧大屏、车机、耳机、音箱、手表、眼镜,N是和合作伙伴打造的各类终端;与此类似,2019年11月,小米公布了其在IoT品类上的战略:1+4+X,其中,“X”代表生态链企业和合作伙伴提供的IoT产品。二者的思路类似,手机和入口级产品自己做,其他泛IoT产品则交给合作伙伴或生态链。对用户,是提供全场景服务,对产业,是开放合作。
在功能实现方面,二者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2019年下半年,华为推出智慧跨屏,可以实现一碰投屏、手机控屏等效果,也让华为手机、平板、笔记本、智慧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一功能如今已经成为华为系列产品的主打卖点之一。而去年OV、小米成立互传联盟后,今年8月,小米推出了小米妙享功能,也可以实现手机和电脑屏幕间的互联互通。
即便如此,从目前华为的技术实力和在AIoT领域的业务布局来看,华为将是小米AIoT业务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
传统家电厂商发力AIoT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完成,出货量逐渐见顶,同时伴随5G时代下全场景智慧生态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广泛布局电视、智能音箱、PC、平板等入口级产品和IoT生态,成为手机等企业的共同选择。
除了华为,IoT市场还在不断吸引着新的玩家入局,OPPO此前也陆续推出智能手表、移动路由器等产品,其智能电视也已经获得3C认证。其他企业如电视领域的康佳APHAEA也在IoT领域实施“1+3+N”战略,创维也正在打造大屏AIoT生态“创维Swaiot™”,TCL此前则提出了AI x IoT战略,致力实现硬件+软件+万物互联与全场景的融合。
还有老牌家电巨头海尔为了紧跟AIoT的时代浪潮,连公司名字都改了,从青岛海尔改成了海尔智家,针对市场上大部分品牌只能销售智能单品、智能家居产品难以实现互联互通的痛点,推出了“5+7+N”的一站式解决方案,5代表客厅、厨房等5大使用场景,7代表视听、美食等7大使用场景。
另一个家电巨头美的除了打造自主品牌的AIoT产品之外,在AIoT发展理念上更注重多入口操控、多平台互通,美的认为不同平台的多设备互联互通是用户的底层需求,所以美的IoT全面开放生态圈,以开放共赢的态度与各大厂商互联互通,给用户提供多种交互方式的全新操控体验。目前美的IoT生态圈的合作伙伴包括阿里、京东、OPPO、比亚迪等知名科技企业。
可以说,随着5G、AIoT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家庭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而众所周知,家电厂商在人工智能、软件交互等技术层面可能不如小米,但在硬件技术、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相比小米都有较大的优势。蚕食的大军排山倒海而来,比起小米的创新迭代,很多传统企业在万物互联时代干脆变成loT企业。小米未来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实现彼时“40%—50%”的目标,越来越不容易了。
“手机+ AIoT”是小米未来十年的战略重心,小米也会在AIoT业务上不断加大投入以维持其领先地位。不过前方等待它的是研发实力强悍、资金实力雄厚、对AIOT业务野心勃勃的老对手华为,还有阿里、腾讯等其他科技巨头也都在布局AIoT,传统家电厂商更是会全力以赴。
整体来看,小米AIoT面临的竞争会愈发激烈,未来如何创新升级智慧交互的演进路径,寻找智能应用的变现之法,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