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青囊经》是一部非常有名的风水名著

中天易张永红整理

爱你一生一世-张翠萍/爱歌 张翠萍

《青囊经》相传为黄石公所著。黄石公,就是传说中汉朝刘邦之开国军师张良的老师,三次将鞋子朝到桥下让张良去捡的那个怪老头。我相信黄石公应该是确有其人,而非传说之神异的黄色石头——天下之奇人异士多也,特别是隐藏在民间的高人。《青囊经》首现于蒋大鸿之《地理辨正》,相传是蒋从宁波魏相国府中得讲(目讲、无着)禅师之遗秘而来。

世传原经有九卷,为郭璞门人赵载窃后为火所焚;后郭璞在著《葬书》时,则多次引用有《青囊经》上的辞句;所引中有的内容是以下三卷中所没有的,详見后面所录——据说是“原版”之《葬书》。年代久远,实不知其可也。

青囊经上卷

经曰:

天尊地卑,阳奇阴耦,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辟阖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宏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制临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於阴,柔生始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中卷

经曰: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於地,形丽於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紫微天极,太乙之卿,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东宫,少微西掖,太微南短,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运斡坤舆,垂光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

下卷

经曰:

无极而太极也,理寓於气,气圆於地,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拖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入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栗风则散,界水则止,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之谓化成。

一、浅释《青囊经》上卷

天尊地卑,阳奇阴耦,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

释义:此是讲的河图及河图之数。

天尊地卑,不是说:天是尊贵的,地是卑贱的;意思是:天高远,地低近。阳奇阴耦,耦,同现代的“偶”,意思是单数为阳,偶数为阴。后面“一六共宗”等,就是河图之数——阴阳之象的配合。

辟阖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宏布,子母分施。

释义:此是讲先天之气生成而流动。

辟(古之繁体字外面有“门”偏旁)是开辟,阖(he)是关闭,辟阖的意思就是一开一关。辟阖奇耦,言:阴阳之象一开一合,或互相“碰撞”,即交媾之状。

兆这个字很关键,查字典,兆有五个意思:

1、古代占验吉凶是灼龟甲所成的裂纹;

2、预兆;

3、预示;

4、数目:百万,古指万亿;

5、法定计量单位M。

这里的“兆”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有的易学者解读时,把“兆”当成是数目的意思,形容很多。我认为:第1种解释应该最接近古人的意思。五兆,就是五条龟甲上的裂纹,就是五个“点点”。

“辟阖奇耦,五兆生成”连起来的意思是:河图之阴阳之象(如一六)一开一合(交媾),再通过中间“五点”的置换,就产生“气”了。

说得再白一点:犹如夫妻同房,种下种子,经十月怀胎,就生下小孩出来了。

这才有后面的“流行终始”,只有“气”才讲“流行”;而且,此气流无始也无终。

五兆,应该就是河图之“中五”之意。看看古人的文采多好,太精炼有神了!

八体宏布、子母分施:八体就是八卦及八个方位;子母,父母就是乾坤,子女就是另外六卦,这里的八卦就是先天八卦。此是讲“气”是怎么“流行”的——往四面八方;父母卦及子女卦各自流行之“气”的属性不同。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制临四方。

释义:此是讲先天八卦图式。也可直解:宇宙之象—天、地、泽、雷、风、水、火等,相互作用,再加“中五”,就产生了“气”。

注意:中五立极,极的意思是:

1、顶端,最高点,尽头处;

2、地球南北两极;

3、副词,最。这里的极,应是无极、太极的“极”,就是“基本点”;如果当成是“顶端”,就是天极、北极、天顶。

所以说,中宫五点,有可能代表天顶之“北极星”或“紫微帝星”。意思是:气从此出,发而“临至”四方。古人确有把北方的“天极”定义为“天心”的说法,三元九运也有“哪颗星入中,哪颗星主运”的说法,这个中,就是所谓的“天心”。

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

释义:此是讲洛书,也就是后天八卦图式。

先天论气,后天论形,这就是风水学的全部。

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於阴,柔生始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释义:此是讲阴阳相涵,天地之“气”始生,故谓化始。

有人将此处“阴德”意为“阴宅”,“阳德”意为阳宅,这都是哪跟哪啊?老子的《道德经》,就该是“道宅经”了。听说该人还是“易学大家”呢!

关键是最后一句:“天依形、地附气”,天上有各种形态的东西——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五星、北极星、北斗星、三垣二十八宿,等等;地上的山川附有因天上之形而产生的“气”。这就是“气”的来源—化始。而下面之中卷,接着马上就阐述“天依形”了。

参考:蒋大鸿《地理辨正》本卷注解要点:“此篇以无形之气,为天地之始而推原道之所来也。”

“二气相交,无一息不流行,无一息不交媾。”

“然则天之气,常在地下,而地之气,皆天之气,阴阳虽日二气,止一气耳,所以生天地者此气,所以生万物者此气,故曰化始也。”

二、浅释请青囊经中卷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於地,形丽於天,圆形察气,以立人纪。

释义:天有五星——金木水火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天上有星宿,地上有山川;气在地中行,气之形(本体)显现在天上;看天上的形察看地上的气,以确定人事——葬人和住人,或观天象即知人事吉凶。

简单吧?好懂吧?其实一点也不简单,一点也懂不得;真懂了,就是“神人”!

我们只能说:意思大概是那个意思,真正的内涵却不懂得。看完下面再说。

紫薇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东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

释义:此是讲天上之紫微、天市、少微、太微四垣。

“天极”一词,值得琢磨。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值得深思:四正无非八方之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其余四方叫四隅;古代皇帝为何是“面南而治”?盖因气从北方“天极”而来。

四七为经,五德为纬,运斡坤舆,垂光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

释义:四七是什么?五德呢?七政呢?枢机呢?何为经?何为纬?

四七就是二十八宿,五德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星,七政就是日月再加五星,枢机就是北极天枢加北斗。

这里的“经纬”,不是现代地理学讲地图时的“经纬度”的东经北纬。此处的经,是指古时拴织布机上的竖线;纬,是织布机上的横线;经纬交错,才能织出布来;或制作出其他编织物。

运斡坤舆:斡(wo),斡旋,旋转之意。

整段话的意思是:(天体中)周天二十八宿如竖线,五星如横线,经纬错;在北极天枢的发动下,北斗九星的旋转下,其“气”从天(乾)到地(坤),流通终始。有点好像在说宇宙间之“万有引力”。

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

释义:天上的天光——“气”从天上下临而来,地面之山川前去承载。上一下,是互动的。

重点是“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锅咎踵门”四句—一只要是阴阳相见,就大吉大利;阴见阴,阳见阳,就不好。

这里的“阴阳”在风水实践中有所指吗?应该是有的,如能悟得,并运用得来,就是真正的地仙了。有人将此处“阴阳”释为“龙来得低,穴必高”等,恐有些牵强和片面。

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

释义:“形止气蓄,万物化生”及“气感而应,鬼福及人”,《葬经》上都有引用。

整段话,意会起来是很容易的,但要具体解释,还真不太能说得明白;关键是“气感而应、鬼福及人”一句,很难解释。

这个“气”,实从天体运转之下临而来,地上山川则盛载(充满)着这个“气”(无处不在);当地上的“山形水势”在有“止”的形态时,该“气”就停蓄了;该停蓄之“气”有能力去化生万物—即该“气”是生气而非死气。这个“气”,可以通过“感应”,由“鬼”到人而起到降福的作用。所以,天有天象,地有地形,(其气)在上下是一体的;这个“气”,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枢纽”之所在。机:事物发生、变化的枢纽(关键所在)。

古人说的“鬼”,实际上应是指“魂魄”的意思;“鬼福及人”翻译成现代语,有点接近于是“心灵感应”之意。

“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直白点说,就是:该“气”对死人和活人都能起作用。先人之骨骸与该“气”结合,对其后世子孙—活人能起到“好的”作用。先人骨骸是“媒介”,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气'。先人的魂魄也好,骨骸也好,包括活人的“运气”等,都是万物形态之一,无一不受到宇宙之“气”的影响。

“气感而应、鬼福及人”一句,《葬经》(四库版)上的注解大意是:天上之气,通过地形,感应到祖先的骨骸上,再通过“人心”转验到其后世子孙的身上——山川秀丽(吉),子孙也秀丽(吉);山川丑恶(凶),子孙丑恶(凶)。

关于风水的作用原理,现代有“基因说”、“微波发射说”等,但风水究竟是怎样具体“作用”的,还是没有标准答案:而风水的好坏,只能通过实证—“后人怎么样”来评判;这也是风水还不能被“科学”认同的原因。但愿随着人类科技及文明的进步,能破解这一千古之谜。

中卷总体之意,是接上卷,言“气”产生后,如何观察、把握、抓住这个“事物发生、变化的枢纽”所在之“气”。化机之“机'”,也可以理解为机会、机缘的意思。

如何才能把握这个气的“机”呢?“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看天上星宿之象,与地上山川之形态结合,就明白了;因为地上山川中所运行之气,与天上星宿所蕴含之气,是一致的。

参考:

蒋注要点:“此篇以有形之象,为天地之化机,而指示气之所从受也。”

地理之道,必使我所取之形,足以纳气,而气不我去,则形与其交而为一;必使我所据之地,足以承天,而天不我隔,则地与天交而为一;夫天地形气既合而为一,则所弹之骨,亦与天地之气为一,而死魄生人,气脉灌输,亦与为一,福应之来,如机张审括,所谓化机也。意思是:天地之气,若不能为我所用,一切皆是虚谈。

三、浅释《青囊经》下卷

无极而太极也,理寓於气,气囿於地,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資阳以昌,用阴以成。

释义:要解释“无极”和“太极”,估计就要写一本书;我们还是直白浅显去意会吧。

整段话的意思是:气之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无极到太极的道理;气有其理而来,并隐藏(规限)于地理山川之中;(囿,1、养动物的园子;2、局限,被限制。)日月星宿之气,为刚为阳,呈上腾之势;山川草木内部之气,为柔为阴,呈下凝之势;阳刚之气的作用是生发,阴柔之气的作用是成就。

“资阳以昌,用阴以成”,意思就好像是:八卦之乾卦——天行健,坤卦——厚德载物。

阳德有象,阴德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释义:阳气的表现方式是有天象之感应(外象),阴气的表现方式是有方位之分辨。德,就是属性,即从内部表现出来的表象。老子的《道德经》的道,是内涵、真谛的意思;德,指的就是这种真谛在外部的表现和属性。

地有四势,《葬经》言是“寅申巳亥”;气从八方,则言是“八卦”方位。道理我们在后面解读《葬经)》时再细谈。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指:气顺着地势,向四面八方运行。

外部表象之气,根据山川之形而行;山川之形的内部之气,则是该形在“止”的时候,气也就“止”了,该气就是“生气”。该形若是(外部)有(开阔之)风吹到,其内气就发散了——气“止”不住;若有水来与该形“相交”,其气才“止'。界,相交的地方,如边界。

形与势,在《葬经》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形,指山川中小一点的形态;势,则指山川之大势;故云:百尺为形,千尺为势。

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之谓化成。

释义:所以,顺着“天极”(五行)产生气的原理,使用河洛之八卦,排算干支六十甲子(具体定年月日时),布置八门吉凶,推定五运六气;明白地理之德,确立人世之道;了解(气之)变化,搞清楚(气之)始终,就懂得了(气)是怎么成就万物的。成,指事物生长或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态。

“顺五兆、用八卦”等,都是实际的运用方法。

至于“布八门”是不是指的奇门遁甲的八门,有待考证。笔者认为此八门,是指八方,或后天八卦,不应该是特指奇门之八门。理由:奇门理论可能发明在后,且奇门并非专用于风水。

参考:蒋注要点:“此篇申言形气虽殊,而其理则一,示人以因形求气,为地理人用之准绳也。”

“顺五兆,以五星之正变审象也(蒋认为'五兆’乃'五星”);用八卦,以八方之旺衰审位也;排六甲,以六甲之纪年审运也;布八门,以八门之开审气也,地理之矩(yu尺度、标准)尽于此矣;推五运,以五纪之盈虚审岁也;定六气,以六气之代谢审令也,谨岁时以扶地理之橐槖籥( tuo yue。口袋,古代打铁炉的风箱),尽于此矣。”

总结:《青囊经》三卷,关键词是“化始、化机、化成”,所谓“化',是指“性质或形态改变,就是变化、生成的意思。

由此,我们可以相信:《青囊经》全篇所讲的,就是“气之生成的来源(化始)、转化的关键(化机)和成就万物的道理(化成)。

这个“气”,就是河图、洛书及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所要揭示的,由字宙万象所产生的,无处不在而有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种无法定义的“能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