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医药人,都少不了这个特质
上次我们谈到人为什么会紧张,以及减少紧张感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积极主动做事效率会更高。这次我们来讲讲积极主动的习惯。
习惯就是我们长期、多次做一件事情所养成的行为。
小孩子在学习系鞋带的时候,他的大脑皮质会有反应,大脑皮质是主导我们学习的地方,当我们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它都会发亮。
它工作起来是需要消耗大脑能量的,所以,我们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很累。
我们成年人系鞋带,有时候,不需要怎么看就完成了,早已变成了习惯。我们这个熟练的动作早已变成了习惯,储存在大脑的基底核,这时大脑皮质是不工作的。
同样,我们刚学习开车的时候,大脑皮质是需要工作的,
当我们会熟练的驾驶后,大脑皮质就不需要工作了,这时候只需要从基底核调动我们的记忆,凭着习惯性的动作,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从一个地方开到另外一个地方。
和大脑皮质不同的是,调动基底核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大脑还有一个特点,它是懒惰的,是趋于节能的。所以,一旦我们养成了一种习惯,改变起来是比较难的,因为他需要重新调动大脑皮质,这样就会消耗大脑的能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改变的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积极主动就是上课坐在第一排;老师提问时,我们第一个举手发言;领导布置任务时,我们第一个冲上去。
但史蒂芬柯维先生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认为,积极主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A.让自己先拥有选择权
当我们开车正常行驶在路上,突然有一个人开车插到你的前面,你作何反应?
大部分情况,我们会很生气,如果有机会,甚至会去别他一下。所以,我们经常会看见类似这样的新闻,有的还导致了很严重的交通事故。
有没有这种可能?别人开车插到我们前面可能是因为赶时间去医院,因为车上坐着他的孩子,情况很危急。也有可能家里出现很严重的事情,正往家里赶。
这都是有可能的,但那个时候我们一般是立即、马上做出反应:我受到威胁,我感受到危险,这时操控我们的是杏仁核,它会告诉我们:打或者逃。
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在马路上相互别车的现象。
史蒂芬柯维先生告诉我们:在事情发生和做出反应中间还应该有个空间,就是选择的空间。
我们可以选择先把事情弄清楚,可以选择理解,选择原谅,选择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让我们在没有弄清楚实际发生的情况之前,不要立马给出反应。
领导批评我们,不要立马产生敌对情绪,而是选择把事情弄清楚,是自己的错误就主动承认;不是自己的错误向领导解释清楚,这有利于我们职场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把a模式改变成b模式,让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不要放弃这个权利,这是积极主动的第一个含义。
B.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圈子里面,一个影响圈,一个关注圈,他们构成一个同心圆。影响圈是内圈,关注圈是外圈。
a.关注圈:我们每天关注的,但对我们的成长帮助不大的事情。
关注圈的事情,基本都是我们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比如刷朋友圈、刷抖音、看各种新闻等。
现在的新闻是精准发送的,假如你在今日头条或者腾讯新闻上面阅览了体育相关信息,你会发现,后面会蹦出无数条关于体育的新闻等着你,而且他们还会取各种吸引力的标题引诱你点开。
本来只准备看10分钟的,不知不觉,30分钟就过去了。
有的人刷抖音可以刷到凌晨2点钟,有的人基本隔5分钟都要看一下微信信息,或者刷一下朋友圈,否则心里不踏实,感觉人身自由都被捆绑了。
我们的时间就是这样被各大APP消费掉的。
白岩松很少使用微信,他的时间除了工作,就是阅读;
董卿家里面的电子产品不允许进卧室,她的爱好就是在卧室阅读;
每天上午9:30-12:00是汪涵的阅读时间,他会让手机远离自己;
陈道明不想让这个世界过度打扰到自己,坚持不使用智能手机;
我们想想自己一天有多少时间花在关注圈了。
我们经历过的每一天,都永远不会再回来。
b.影响圈:可以提升我们能力,提高我们阅历、见识,让我们得到成长的事情。
影响圈的事情,是我们个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事情。比如拜访客户、读书、参加培训、培养自己的第二技能......
我自己的例子:我对培训有一定的兴趣,2013年,当年公司内部选拔兼职培训师,我主动报名参加竞选,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公内训师团队。
通过学习,我拿到了两门课的授权证书,专业化拜访和高效演讲。
公司又给了我很多机会,给新员工,还有区域内的同事做培训,充分锻炼了自己的授课能力。
既做管理,又做培训。相对其他同事我就多了一项培训技能,后来证明这项技能对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同样是在公司服务了四年,我收获的是管理和培训的两方面的技能。
一个同事的故事:2016年,我到一家公司担任全国培训经理。部门一个小女孩刚刚大学毕业,负责公司线上E-learning学习,月薪4000元。
但她发现这不是她特别喜欢的工作,因为没有什么创造性,她本人更喜欢有创造性的设计工作。
半年后,她存到一笔钱,报了UC设计课程,利用周末上课。
再过了半年,她毕业了。很快,她跳槽了。
月薪12000元,是她之前的三倍。最重要的是,那是她喜欢的工作,而且更加有前景。
她就是利用周末,大家休息的时间,在做扩大自己影响圈的事情。
记住,影响圈就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当然,也是提升我们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值钱的事情。
喜欢看书,可以加入读书会,经常参加线下活动。既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还可以积累自己的人脉。
喜欢绘画,可以在网上报一个培训班,日拱一卒。说不定三年后,你都可以在网上接活了,甚至可以辞职直接干你自己喜欢的工作。
积极主动的第二个含义就是:我们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
当我们知道了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影响圈,做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那我们该如何做?
上面讲到我的那个同事,当她知道了工作做的事情,不是她感兴趣的,很快就做好计划:
✦白天努力工作,把该做的工作做好;
✦晚上和周末看一些设计方面的书籍或者网课;
✦咨询设计类的培训机构,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节约开支,花半年时间存够学费;
✦学费到位后,立即报班上课;
✦课程结业后,立即去找合适的设计类工作。
如果一直在想,我该怎么做?其实一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第二年,第三年如果还是没有行动,慢慢的就不会行动了,最后想都不想了。
可能会在很多年后回忆时说: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那时要是行动了该多好!
孔夫子说过: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即使我们行动了,中途因为其他方面原因放弃了,也比你不行动要好。
我们不要画地为牢,只是想,从不付诸行动,这是最要命的。
我自己反面的例子:
2017年的时候,我都准备把我擅长的课程(专业销售拜访、高效演讲、高绩效辅导)录成视频,放到网上。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打造自己个人品牌。但录制了几次,感觉效果不太好,就放弃了,这一放弃四年多就过去了。
2021年春节,由于工作的变动,让我重新思考培训的工作。这次我就立即行动起来。
半个月时间,把“医药行业可复制领导力”“高绩效辅导”两门课程录制完毕,现在已经在思齐圈APP上线了。
记住:不要总是想,很多事情是想不明白的,做个简单的计划后,立刻去做,做着做着就明白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把事情做完美,这种想法很好。
问题是,因为我们想把事情做的完美,所以就总在准备、计划,反而阻止了我们付出行动。
即使付出行动,如果要求每一步必须完美,就会导致行动缓慢,最后不了了之。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拖延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过于追求完美。
2017年我准备录制培训视频时,就是追求所谓的完美,所以就放弃了。
2021年我不再一味追求完美,还是强迫让自己先完成。录完第一遍,发现二级反馈和时间管理,这两个章节不太满意,马上就把这两节重录了一遍。最后,整个效果还是很棒的。
不要追求完美,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
再次强调一下:完成好过完美。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我们习惯做事的效果会随着我们不断的重复而倍增。
在短短的一两天的时间里,我们感觉不到任何的不同,但是在数月或者数年后,我们会发现它们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只有当那个时候,你才会发现,好习惯的价值之高和坏习惯的代价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遇到事情,不要急于给反应,先弄清楚情况后,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放弃选择的权利;
✦多关注自己的影响圈,多花时间做能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
✦做一个简单的计划就行,重要的是立即行动,不要画地为牢;
✦付诸行动之后力求先完成,不要一味追求完美,先完成,再完美。
让我们一起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为我们的人生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