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五言绝句那么短,高手是怎么扩充容量的?|旁社学诗班

1好,今天讲五言绝句。我们昨天说了,五绝和七绝一样,早在唐朝之前就有了。唐之前的诗人称这种五言或七言四句的体式叫“绝”,为什么这么称呼,后人的说法不一。我猜测啊,绝句的出现,应该和乐府歌行体有极大关系。随着声韵学在南朝的发展,诗人们对乐府的写法,风格也奔着整饬、对偶、讲究声韵的方向来了。大家知道,乐府诗其实是由很多“解”组成的,也就是小段落、小乐章。假如四句一解,那么取出这一解,就是一个绝句。“绝”的称谓,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四句一解、四句一解组成的,每一解其实都可以视为一个绝句。2唐代近体诗的绝句,重在声律的格式,属于格律诗的一种。五绝的格律关系,我利用这次讲座,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五绝的基本句式,起句是“仄仄平平仄”,根据“对”和“粘”的规则,推演而出四句来,就是五绝最常用的格式。大家可以推演一下试试。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其实就是这样的格律,这是“仄起不入韵”的一种形式。五绝大多是起句不入韵的,所以起句的仄声收尾。不仅五绝首句不用韵,大多五律首句也不用韵。这可能是和字数少有关。因为平韵给人的感觉是话说完了,不需要下句的。而无言绝句和无言律诗,就五个字,如果首句入韵,就觉得句式太短。当然,并不是说五绝和五律首句都不入韵,也有入韵的,只是首句不如韵的居多。关于格律中的平仄,大家只需要记住起句的格式“仄仄平平仄”,根据对粘的推演,就能得出第一种句式的平仄关系。是不用死记硬背的。3这是第一种基本格式。第二种格式呢,就是仍然是仄起,但入韵。也就是说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改为平声,并入韵。但这样一改呢,首句五个字的平仄相间的关系就被打破,所以要改一下,将第三字的“平”改为“仄”,即可,其他的都不用变。就成了这样的格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看出门道儿没有?就是首句的“三”、“五”字的平仄关系调换了一下,其他没有变,是不是?所以“仄起入韵式”也是不用死记硬背的。4第三种格律是把第一种基本格律中的首联的尾联调换一下位置,就变成了新的格式,就是这样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你和第一种基本格式对比一下,看是不是把两联位置上下调换了一下?所以,也是不用死记硬背的。这是第三种格式,叫“平起不入韵”。5第四种格式是“平起入韵”,既然要入韵,那么首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啊,所以直接把第三种格式的首句最后一个“仄”改为“平”,同时,前面第三个字的平仄也改掉。就成了: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你看看,是不是和第三种格式只是首句的平仄关系的差别?所以,也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因此,你只要记住“仄仄平平仄”这一个句式,其他的都就出来了。四句可以这样,八句也是如此。五言是这样,七言就是往前加字。所以,近体诗的格律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并且,每种也只有这四种格式。四四一十六,一共十六种格式。并且是有规律可以推演的,而不需死记硬背。这是补充一下格律的平仄关系,因为之前这一节讲得不详细,留在这里加深一下印象。6五绝,就二十个字,是近体诗里容量最小的体式。因此,用字如金,一个字位也不能浪费。并且只有四句,也没有铺陈、装饰的机会和余地。因此必须干净利索,字字有力,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仅仅完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仍然的容量的充分使用,内涵还是很少的。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浪费一个字,且完整表达了,仍算不得一首好的五绝。好的五绝,必须的留有大量的“言外之意”,言尽意不尽,余味悠长,读者在字面之余,会体味到更多的,甚至比原诗还要多的意思来。这才是标准的绝句。所以要讲写作的难度,以五绝为最难。有人说五绝“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忘记谁说的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人五绝是诗歌历史上的最高峰,初唐的四杰,尤其王勃,非常擅长五绝,宋之问也写很多五绝。到了盛唐,像崔国辅、孟浩然、储光义、祖咏,王维、李白,还有王之涣都是五绝的高手。大家学五绝,要读这几位的五绝的,否则你找不到感觉的。李白之后,五绝就逐渐地不行了,到了宋代,写得好的就不多了。而宋人是比较擅长写七言绝句的。所以我们学五绝,只能去初唐、盛唐找老师。7绝句的写法,就是一语中的、一刀致命,然后回味悠长,想死也一时半时死不了那种。一般而言,五绝的四句也有起承转合的套路,但由于句式太短,往往不甚明显,这种转折、迂回要仔细体会。我们举例说明吧,一遍看例子,一遍赏析,大家会有感性认识。我找几首基本格律的体式,就是刚才说的第一种格律形式的。别了,先说古绝吧。古绝是不太讲格律的,但唐人也很喜欢写五言古绝,你体会一下古绝,更能理解近体诗的五绝。大家都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先看韵脚,这是仄声韵,并且首句就入韵了,绝、灭、雪,三个韵脚。这首诗的写法,首联是概括,较大场景。尾联是小场景。这和之前讲的七绝的一致的。这首绝句好在哪里?好在用极少的字数,写出了空旷、寂静、静默和孤独,并且有凄冷的感觉。尤其画面非常空旷遥远,好像一副水墨画,留有大面积的空白。是的,五绝就是要讲究这种空白。留白越大,诗的容量反而会越大,内容就显得更加充实。用二十个字,写出充实甚至丰腴,这需要构思和描摹,是非常要功夫的。8我们再看一首五言古绝。王维的吧,有一首是说梅花开没开的那首。我搜一下啊。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就是这个。大家看韵脚,也是仄声韵。古绝是用仄声韵的,这个大家要记住。像“春眠不觉晓”也是古绝。王维这首首句不入韵。大家要特别注意啊,古绝的首句如果不入韵,请用平声字。首句平声收,第二句仄声入韵,这是古绝的写法。不要乱了这个章法。大家看这首为什么好?说你从老家来啊,对家里的事儿应该很了解的。这是长期没有回老家的情况,老家突然来人,落座接待,聊起来的话题。那么,按照常理下一句应该说什么呢?既然知道老家来人了解老家的事情,是不是该问问老家的亲人么啊?但是,王维没有问人,却只是话锋一转,问我们老家院子里那一株梅花,开花没开花?大家想,你不问亲人情况,却问梅花的情况,这说明什么?为啥只问花,不问人?难道花比人还重要?或者是问人,用花来代替人?大家学五绝,最重要的是提炼意思、设计意思,否则写不好,读诗也要从这里好好体会。昨天我刚讲了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对比思考一下。这么一对比,以小见大也就不对路了。其实还是“不敢问来人”。为什么不敢问?久经隔绝,不了解生活状态,古人啊,和现在不一样,电话、微信常联系的。他们真的很隔绝。这种隔绝会带来恐惧感,尤其在即将得到答案的时候,所以近乡情更怯。其实,宋之问说的是“不敢问”,王维也是不敢问,但毕竟不能冷场,而不得不问。不得不问,还不敢问,只能问其他小事。这种纠结,大家好好体会一下,是非常痛楚、期待又恐惧的心理。所以,大家看,短短二十个字,无论你是怎么理解的,都是字面之外的意思。这就是诗的容量,在诗之外。这就是余味,这就是言尽意不尽。9正好,宋之问的《渡汉江》的格律,大家看看,其实就是第一种基本格式。再看一首王维的近体五绝,著名的《相思》,就是写红豆那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个就不多解释了,大家太熟悉了。但好在哪里?好在相思,而不说对对方的相思。只是说这红豆啊,是最代表相思的,来,你多采一些。说得非常委婉,而委婉就更加深沉。再看张祜一个。张祜是我老家的人,邢台清河县,张姓望族。咱们群里有一位就是清河的。我不是清河的,但我老家就是邢台的,张祜是我们邢台人的骄傲啊。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大家看这首,你就看首联十个字吧。故国三千里,这是空间,空间极大。深宫二十年,这是时间,时间很久远。离开遥远遥远的老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好吧,谁有这样的经历?这就是这位宫女的经历。十个字,就写了空间和时间的久远,这笔力是非常了不得的。大家好好体会一下,你还写七律呢,看看你那么多字,能不能写这么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容?然后尾联两句,选取小场景了,“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非常小的场景、事件。由于首联的烘托,唱一曲歌,尤其在君王面前,就落泪了。为什么会落泪?大家想想看?大家想啊,这位宫女是不是经常会见到君王啊?当然不会,很可能这是入宫二十年来第一次见到君王,并且很可能是最后一次。这种情况下,一个美女的青春美好年华,就这样白白地耽误虚度,换来的只是在君王面前唱一首歌而已。怎么能不落泪?10再看一个李益的。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是李益的《江南曲》。大家看是不是不押韵了啊?这是古今声韵的变化造成的,其实在上海方言,以及江浙一带,“儿”是念做“妮”的,就和“期”押韵了。有机会我给大家讲讲声韵的变化,方言的变迁,非常有助于大家理解和欣赏唐诗,尤其宋词。群里有上海或江浙的朋友不?有的话你自己读一读。我们现在只看字面,看李益是怎么写出“意思”来的。首联是说嫁给了瞿塘的商人,由于商人经常出差,那时候交通又不便利,所以什么时候回来,那是没个准日子的,并且分离还会很久远。所以啊,当这个美女需要丈夫的时候,他总是不在家啊。于是是非常郁闷的。关键的尾联啊,早知道你这么没准儿,我还不如嫁给一个出海打渔的人呢,至少潮汐是有准日子的。这种构思,这种念头,是非常巧妙的,所以读来马上会触动你。刚才群里那首绝句的结句是“踱步测方砖”,就是非常巧妙的构思,非常巧,非常好。这正是五绝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五绝难啊,难就难在必须用巧妙的构思、充沛的情感,来弥补容量的不足。这何谈容易啊!11我们再看一个五绝比较特殊的体式。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个,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不?仔细看看,告诉我。找找特点,和前面说的五绝不一样的地方,谁发现了?这首五绝的最特殊的地方,是使用的对仗句。五绝一般是不用对仗的,为什么不用对仗?因为对仗这东西,其实是“新体诗”的特征,对唐人来说“近体诗”就是新体诗。所以对仗、格律其实是很新的一种特征。我为什么先讲两首古绝?就是因为五绝需要营造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古”。不用对仗,就会显得古一些。而杜甫用了对仗,这是杜甫胆子比较大,善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大家想想,五绝用对仗的确实是不多的。但并不是说不能,高手是无所不能的。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也对仗吧?前面刚介绍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居然两联都用对仗,是更特殊的格式的。对我们来说,如果用对仗,一定要用在首联,千万不能用在尾联。首联对仗的你能找一些,但首联不用对仗而尾联用对仗的,几乎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仗句给人的感觉是,话还没说完,还有话要说。所以尾联大多不用对仗。这些都属于比较特殊的例子,要在全唐诗里你看看比例,就知道对仗在五绝中的运用只是很少的比例。12以上举的例子,都是第一种格律形式。我现在找找第二种格律的例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个,是非常标准的第二种格式,连可平可仄都没有。事情很小,也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就是很好的诗,就因为构思巧妙。看看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前面的两句写歌女演奏古筝的情况,只是写演奏,较大的场面。尾联转到具体小场景,说这个美女想让周瑜周公瑾这位帅哥多看几眼,就故意时不时地演奏出一点点小错误。周瑜是音乐家,对错误很敏感,所以会因为演奏错误而看一眼。这要是让诸位,估计只有砸了古筝在会看一眼啊。这种小动作、小聪明,就把这位美女写得非常可爱了。多俏皮啊,是不是?短短一首小诗,写出了演奏的场景,美女的小心思,周瑜主客闲谈,偶尔一转头,非常丰富的内容,和非常有趣儿的事情。短短一首小诗,写出了演奏的场景,美女的小心思,周瑜主客闲谈,偶尔一转头,非常丰富的内容,和非常有趣儿的事情。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第一句写送别结束,第二句承接来写回到家,关上街门。这是首联写法。那么下一联就要转开跳远了,不写实景了,写心理活动。“春草明年绿”,大家想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要体会含义啊,否则理解不了五绝的妙处。明年绿,这是非常肯定的。就好像潮汐一样,是有准儿的。但是呢,王孙什么时候回来呢,却是没准儿的。这是对比啊。但是王维没有直接说春天有准人没准,不像那首“嫁与弄潮儿”那么明说,而是更加含蓄。春草到时候就绿了,我心里是有数的,可是朋友什么时候回来,我是不能确定的。这种思念,就显得更为深刻、感人。13好了,不再多举例呢。大家想想看,五言绝句的好处妙处,真的不在字句上啊,而是在意思上。一定要营造出巧妙的意思来,否则就没有一点意思了,尤其写这种人之常情。写遇见老家人的诗,好像还有一首也很有意思,是在船上遇见的,就问人家。我找找先。哈,找到了。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的长干行。诸位体会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故事?没有写景,没有抒情,只是叙事。这位歌女,很可能是长期流浪在外赶场子做演出,久没有回老家了,对老家的情况也是很不了解了。有一次在船上突然听到邻船有人说话,听口音是老乡啊。一个女孩子,尽管是从事娱乐业,那也不好随便搭讪啊。但为了老乡,美女也是拼了。就直接去问:“帅哥,你是哪里人啊?”这样其实是很不礼貌的,就好像有人加我微信就要照片一样。你要想要我照片,你最好先发一张你的照片啊,这叫诚意。所以这位美女就主动告诉对方:“妾住在横塘。”我告诉你了,你也告诉我呗。人家帅哥还纳闷儿呢,你家是哪里我不管啊,冷不丁问我干嘛?于是美女继续解释:“听帅哥口音,像是老乡,所以俺特意停船问一声,万一真是老乡哩。”我们好好体会啊,很短的几个字四句话,就有这么多生动的场景、心理活动,这必须是写诗的高手啊。14我们在写诗,往往凑字眼,凑来凑去,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了。看着意象丰富,内容丰满,其实没一句是“有用”的。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浪费。而五绝,最怕浪费,最怕写不出巧妙的意思来。好,五绝讲到这里,关于近体诗的排律就不讲了。近体诗基本就是这些情况,大家如果认真看讲稿,绝对够你写作和赏析用的。

(0)

相关推荐

  • ​何谓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要求遵循一定的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近体诗兴起于唐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近体诗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和律诗( ...

  •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一些古诗词的基本常识误区

    有朋友问: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什么分为律诗和绝句? 这其实是一个中国古诗词的基础问题,只不过在回答中如果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混淆.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分的原则就是看这首 ...

  • 姜思学:格律诗随笔

    [总第070601期] 格律诗随笔 作者:姜思学 甄子虚和贾乌有两先生要我就格律诗的写法谈点意见,其实我能有什么意见,自己于格律诗,虽然写点,不过爱好罢了,论到水平也就半瓶子醋,使劲晃荡都出不了瓶口! ...

  • 五律、五绝和七律、七绝从何而来?

    有朋友问:五律.五绝和七律.七绝是谁规定发明的? 这个问题,问得有问题. 格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曹植发明梵呗,到周颙提出四声,到沈约提出四声八病,形成诗歌永明体,徐陵.庾信领导徐庾体(宫体), ...

  • 近体诗(绝句、律诗)平仄格律表

    人文历史 · 5-14 · 76阅读 曹辰羲 关注 ①平  ❶仄  ②应平可仄  ❷应仄可平  ③平韵  ❸仄韵(近体诗没有仄韵) 五言绝句.律诗 第一式(仄起不入韵) ❷❶①①❶,①①❶❶③. ②① ...

  • 第一讲: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个当代诗人? | 旁社学诗班

    第一讲:我们应该怎么样做个当代诗人? | 旁社学诗班

  • 第十二讲:不是写得不合律,就可以称为“古风” | 旁社学诗班

    我们已经讲过了近体诗,五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的写法.古风呢,是诗体的另外一种形式.讲完古风,以诗体为脉络的写法的讲座,就告一段落啦.也就是说,你可以理解为,诗体,除了近体诗,就是古风.就这两种形式.但古风 ...

  • 第九讲:平水韵应该怎么读?看到最后才知道 | 旁社学诗班

    根据旁社学诗班微信群讲课实录整理.想参加学诗班的,简信私聊发给我你微信号,免费进群,一直免费.请先查看学员须知 我简单说说平水韵啊,给大家一个完整点的认识. 说来话长,要追溯到曹丕那里. 不行,还得往 ...

  • 第八讲:关于对仗对联,补充一点发展衍进的知识 | 旁社学诗班

    根据旁社学诗班微信群讲课实录整理.想参加学诗班的,简信私聊发给我你微信号,免费进群,一直免费.请先查看学员须知 对仗在诗文里的运用,由来已久. <诗经>里就有比较成熟的对仗句了,比如大家熟 ...

  • 第六讲:史上最风骚的五律写法通俗讲稿 | 旁社学诗班

    根据旁社学诗班微信群讲课实录整理.想参加学诗班的,简信私聊发给我你微信号,免费进群,一直免费.请先查看学员须知 五律,顾名思义,就是五言律诗.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律和七律的关系 ...

  • 第四讲:史上最通俗有料的七律写法教程  | 旁社学诗班

    根据旁社学诗班微信群讲课实录整理.想参加学诗班的,简信私聊发给我你微信号,免费进群,一直免费.请先查看学员须知 开始,讲课期间大家可以就课程话题提问插话,但不要太偏离,以免影响进程.我讲45分钟左右, ...

  • 第二讲:诗词初学者从哪里开始学比较好?| 旁社学诗班

    根据旁社学诗班微信群讲课实录整理.想参加学诗班的,简信私聊发给我你微信号,免费进群,一直免费.请先查看学员须知今天开始,连续几堂课讲具体写法,我计划从七言绝句开始.为什么要从绝句开始讲?并不是因为绝句 ...

  • 中药学 第五十一讲 凉血止血药概述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导读:下面介绍止血药的第二节,凉血止血药.前面我们对凉血止血药的定义已经说过了,就是兼有清热凉血作用的止血药.所以这一类的药物它既是止血的药,又是清热凉血的药,或者说它就是清热药,所以它具有这两方面的 ...

  • 第十一讲:孔子爱舞蹈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三得.如果每次都想及时听到宝利老师的更新,就点击题目下面&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