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涛:我认识的“老羊铲史”和他的《来的都是客》
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我与润忠兄相识廿余载,深知他是一个兼具感性浪漫与理性严谨的人。他有赤子之心,对于文学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亦有鉴古知今之志,皓首穷经,于卷帙浩繁的故纸堆中辑微钩沉, 笔耕不辍,秉实直书。今日《来的都是客》一书付梓在即,邀我为其作序, 我思忖良久,落笔无绪,罢,就写一写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往事吧。
一九九七年,刚参加工作三年的我在双桥区委宣传部任干事,润忠兄是市电视台的资深记者,我时常向他请教新闻撰写和拍摄方面的问题, 他总是将自己的经验和独到见解毫无保留的传授于我,令我受益良多。十年前,我在承德县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期间,为进一步增强承德县地方刊物的品牌力影响力,我决定把县委党报——《承德县周讯》进行改版,特别是将黑白印刷升级为彩色印刷,在考察了承德所有的报纸之后,发现印刷质量最好的竟然是由润忠兄担任总编的《承德广播电视报》,于是一通电话打了过去,润忠兄哈哈一笑,慨然允助。二十多年来,我们是彼此的良师益友,工作上我们恪尽职守,互相激励,工作之外都保持着对自身爱好的不懈追求,每有所得便欣欣然相互品评鉴赏,高山流水不外如是。
润忠兄对于承德这片热土爱得深沉,而唯爱之切,故知之深,他熟谙承德的历史、典故、传承,持之以恒的保持着对于探寻史料,发掘史实,完 善传播承德地方史的热情。二〇一七年,随着自媒体发展,润忠兄萌生了创建微信公众号的想法,征求我的建议。那时的自媒体方兴未艾,良莠不齐,许多人在利益驱动下,阿世媚俗、哗众取宠,发布的内容泥沙俱下。但 我相信润忠兄的文人风骨,更相信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立场原则,决心支持他并一起确定了“老羊铲史”这个公众号的名称。平时我会将自己发现的线索和搜集到的材料和他分享,而他也常常“不请自来”,理直气壮的拿走我办公室里的藏书,得意的笑声让隔壁的同事“提高警惕”……
短短两年,“老羊铲史”傲视群雄,创建第一年就获得承德市互联网特别贡献奖,第二年被评选为河北省自媒体“百佳号”。“老羊铲史”发布的文章总是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和转发,截止目前各平台关注量合计接近十万多人,是承德最好的自媒体之一。
润忠兄笔耕不辍,而我也是他的忠实读 者,每天早上读一读他新鲜出炉的文章,或留言或点赞,就像清晨提神醒脑的一盏清茶,一杯咖啡,已经成为习惯,融入到了日常生活。
《来的都是客》一书是润忠兄集大成之作,精选收录了他在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发布的名篇佳作,全方位讲述承德地区自清代以来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典故,以崭新的视角填补了承德作为清朝夏都海乃百川,兼容并蓄,促进民族融合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承德少数民族发展史 和统战工作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比如书中讲述了避暑山庄和木兰秋狝对于边疆稳定做的贡献,同样是塞外宴请宾客,康熙皇帝在避暑山庄里的恩威并施使得漠北蒙古取代长城成为清朝北疆的新“屏障”;隋炀帝在榆林城刚愎自用,盛宴款待突厥可汗,依然难逃被突厥骑兵袭击。而除此之外,在这本书还讲述了清代时期如何解决粮食危机,康雍两代帝王在狮子园中有过怎样的父子奏对,文津阁里的四库全书为何百年不腐,承德这方宝地面对瘟疫又有着怎样得天独厚的康养优势等等,我时常从他的文章中有醍醐灌顶,耳目一新之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 如今在党史研究部门工作,更对于“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这八个字有了 深刻的体会。
历史的考证研究对于当前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立 100 周年,我近期常和润忠兄探讨如何更好的发掘宣传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如何借助自媒体打 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课堂”,向承德人民讲述承德党史故事……
润忠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将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对历史的挖掘和探索当中,《来的都是客》一书秉持了他 “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的治史操守,寓论于史,严谨周密, 要言不烦,既保证了文章的史学价值,又改变了历史在大众视野中的“严 肃面孔”,拉近历史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力加强了承德历史文化建设, 我作为他的朋友为他骄傲,作为一名党史研究工作者更对他表示感谢!
老羊铲史作品集《来的都是客》
正在桃李街汇文书店热卖
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