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敞开大门,让企业走进博物馆!

近日,在“技术创新与博物馆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说,我们要敞开大门,让科技企业走进博物馆,并对博物馆和企业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建立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

第二,加强企业在文博领域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第三,建立人才项目资源等多领域的合作机制。

▲现场视频

以下内容根据会议录音整理,略有删改。

今天参会的嘉宾,不但有文博界的代表,还有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界的代表。“政产学研博”齐聚一堂,围绕“协同创新,跨界融合”这一主题,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可以说意义非常重大。

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加强了科技创新与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布局,国家文物局联合科技部、文化部,共同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

经过三年的筹备,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专项,将于今年正式启动。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保护修复、传承利用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四个板块,关于共性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标准、技术装备、应用材料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部署。

日前,国家文物局又联合工信部、科技部印发了《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纲要(2018—2025年)》。

四个原则:供给提升与需求牵引的结合、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结合、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的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结合。

四个目标:在创新能力、行业应用、产品供给、产业生态四方面进行了目标规划。

四个任务:分类推进文物保护装备发展,提升文物保护装备的保障能力,深化文物保护装备的发展模式,优化文物保护装备的发展环境。

重点专项的部署和纲要的印发,其目的都是为了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模式。

今天,我也借这个盛会,向大家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建立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文物保护利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创新性技术研发工作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交流,加强互学与互鉴,增进了解与信任,深化协同与融合。

一方面,要使文物博物馆领域及时掌握科技发展前沿,了解新技术新产品在文博事业中的应用场景和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要敞开大门,让科技企业走进博物馆。通过认真了解文物博物馆行业的真实需求,创新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式,系统化解决文物博物馆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加强企业在文博领域的专业化服务能力。通过博博会以及多次调研,我们欣喜看到,一批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在不断的出现,但仍感到现在的装备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工作的实际需求,前期研发后续维护等服务工作,仍存在着很多不足,装备产品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实现文物保护利用的根本目的。

这就需要我们装备制造企业在研发产品的时候,配套从始至终的全过程服务,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让文物博物馆不再受到技术短板的限制,解放博物馆人的精力和时间,把装备制造业向装备服务业进行转换。

第三,建立人才项目资源等多领域的合作机制。跨界融合、多元合作、机制创新是当前的主流,创新性技术企业和文博单位的人才交流以及机制,是迅速推进科技创新的基础。大力发展各类文博项目,从设计论证投资管理等多方位的合作,加大社会参与,是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

做好文博资源梳理、数据库建设,进行资源分类管理,合理开发,切实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助力文博。

希望大家密切合作,开启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