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多发性转移癌|病例第12例
肝内多发性转移癌 一例
本期作者:郭胜珺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技术指导:唐少珊
技术支持:西门子医疗 王志军
基本资料
男,69岁
病史:
自觉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0余天。
2013年行膀胱癌手术。
诊疗前后定位及检查
二维图像:
二维超声所见:肝右前叶近肝表面可见低回声团,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
CDFI图像:
多普勒超声:CDFI可检出血流信号。
二维图像:
二维超声所见:肝右叶另可见数个高回声团,边界模糊。
超声造影图像:
肝内低回声病灶于动脉相呈高增强
门脉相造影剂逐渐减退
延迟相病灶呈低增强
(动态图):
超声造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肝内低回声病灶于动脉相24s呈高增强,50s病灶内造影剂减退,逐渐呈低增强。
肝内高回声病灶于动脉相呈高增强
门脉相造影剂逐渐减退
延迟相病灶呈低增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动态图):
超声造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肝内高回声病灶与低回声病灶表现出相同的增强模式。门脉相全肝扫查,肝右叶可见多个低增强病灶。
病理结果:
肝脏穿刺病理结果: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符合尿路上皮癌转移来源。
总结
由于肝脏是双重血液供应,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肝脏。
典型的转移性肝癌超声表现肝内多为多发病灶,病灶的典型表现为牛眼征或靶环征。
本病例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肝内存在高回声与低回声两种回声截然不同的病灶,且边界模糊,因此仅通过常规超声无法对所有病灶的性质进行明确的诊断。
超声造影检查能够提高病灶内血流信号的显示并通过动态观察不同时相内病灶血流灌注情况从而对病灶进行诊断。
在超声造影检查中,我们发现两种病灶表现为相同的增强模式,即“快进快退”,结合患者病史,高度怀疑转移来源。不仅如此,超声造影增加了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度,使病灶的真正大小、边界及形态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也可以引导穿刺对病灶的有效成分进行活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