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 2024-06-14 09:01:57 导言:陈皮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在印象中,药食同源的药物总是相对温和的,但是实际上是这样吗?且看文章怎么说吧。 陈皮即橘皮,陶弘景谓“橘皮以陈久者良,故又叫陈皮”,性味辛、苦、温,主归脾、肺,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名方补中益气汤中即含有陈皮。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根据“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的经旨而订出以甘温为主的补剂,功用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主治食不知味,倦怠懒言,不耐作劳,动则气喘,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及一切清阳下陷之证。本方黄芪为君;参、草为臣;白术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均为佐药;又用升麻、柴胡为使,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补卫气而实表,诸药相伍用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后世所谓“甘温除大热”。忆20世纪50年代初学补中益气汤时,遇一老人,头昏、纳食不馨,腹不胀、少气懒言,舌苔薄白,脉浮象按之无力,辨证为脾阳不足,脾肺气虚证。给予处方:黄芪15g,党参12g,当归6g,陈皮12g,白术12g,蜜柴胡6g,蜜升麻6g,炙甘草9g,生姜两片,大枣9g每日一剂,嘱服3剂。二诊:老人食欲大增,周身力气也添,但述头昏不减。我想气虚补气已收到效果,如果再服,头昏必止,效不更方,继服三剂。三诊:老人仍述头昏,遂请教方鸣谦师,师曰:将陈皮改为4.5g,再服三剂。四诊:头昏已去,老人十分高兴。师令给补中益气丸9g,每天3次续服一周,以固疗效。自此方知,陈皮理气健脾,然而与补气药同用,主要目的为补气升清,陈皮要轻用,这里有一个量效关系。如上方重用陈皮则有破气之嫌了,气虚头昏又补气又破气行气,如何能达到补气而治疗因气虚证的头昏呢?补中益气汤中之所以用陈皮,是因为补益药多塞滞,易致中满,如陈皮取理气健脾、燥湿和中之功;陈皮入补剂能顾护脾胃,促进运化,使滋补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本草备要》说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癥,宣通五脏”。所以,陈皮的配伍不同作用亦异,陈皮的剂量不同也影响方药的功用。此后在用黄芪时,要达到补气作用,为防其壅滞,我每喜加少量陈皮以运脾行滞而升清。后观治疗怔忡健忘、肠风崩漏的补气血益心脾的归脾汤(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广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用广木香一味以舒理脾气,增强该方的补气生血功能,也是这个意思,同样广木香的用量亦宜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赞 (0) 相关推荐 四君子汤加减化裁歌诀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①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② 除却半夏称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③ 四君加入淮山芪,补益中焦健胃脾.④ 胸膈痞满有气滞,陈皮枳壳宽胸气.⑤ 虚寒腹痛加附子,干姜 ... 中医儿科学——遗尿肺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阴阳解析 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阴阳解析 遗尿肺脾气虚证候: 夜间遗尿,日间尿频而量多,易患感冒,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补肺益脾,固涩膀胱 方药:补中益气汤 ... 大枣陈皮汤,补气养血,理气补脾养胃,缓解消化不良! 中医药膳大枣陈皮汤 话脾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 张声生 一.脾困(犯困,头脑不清,四肢困重,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用芳香化湿来醒脾 焦香腥腐臊,五臭(五气)指药物与食物的五种气味,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补益强壮方剂类 11.益气养荣汤《外科枢要》 11 益气养荣汤 <外科枢要> 组方:黄芪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芍药15克,熟地15克,陈皮15克,川贝15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桔 ... 脾虚,该吃健脾丸还是归脾丸? 2012年的夏天,怀揣着领导的期盼和战友的信任,踏上了去广东佛山的征途.新的项目,新的挑战,每天凌晨两点多睡,第二天六点就起床,真是叫没日没夜的拼,这种生活持续了有半年左右的时间. 有一天下午,我心情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谈谈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谈谈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 中华道教 · 一点号 5小时前 .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用量多少关乎成败 有一种流传很久,也流传很广的中医行话,叫做: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就是中药用量多少. 现在传世的中医经典书籍多如牛毛,就算是经典的医书<伤寒论>.<医宗金鉴>等书, 大家看到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收藏贴)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同一种药物,有时用量不同,主治功用就不一样,临床效果就会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所以深入挖掘药物的剂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中药功效,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药物的特殊用量”、“配伍规律”等,不容忽视! 连建伟 民间传统医学联盟 一个疗效显著的方剂,不仅选药精确,结构严谨,而且方中每味药的用量也是非常合理的.在临床上,药量的大小往往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贤以实践经验创制了许多疗效卓越的方剂,其中有药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6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建议收藏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同一种药物,有时用量不同,主治功用就不一样,临床效果就会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深入挖掘药物的剂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中药功效,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 ... 【五味日知录】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本期知识要点: 用药比例 + 药量大者为君 大道至简,小术玄繁 万分难得,十分简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绢书 "五味日知录"每天一段干货 ▍版权声明: ○ 本文视频由五味中医编辑团队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今人考量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以重量计量者,折算为现代计量(1两=15克),以容量和尺度计量者,折算为现代的容量和尺度后再称重. 如粳米1升,今用200毫升称重约180克: 半夏半升=50-60克: 五味 ... 浅谈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浅谈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临证时有个现象,有些病人或家属是中医爱好者,每次开方的时候,他们都似懂非懂的问一些药方的问题,最常见的莫过于叮嘱医生要不要加大一点黄芪,加大一点党参,加多点补气补血的药物呢?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