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遗丨一曲道情戏,劝化一方人
山西非遗——道情戏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发展起来的宗教,可以说在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映射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道情戏,就是其中之一。
道情是中国传统曲艺品种中的一个类别。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为诗赞体,例如《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时期开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所以又称道情渔鼓。一直到了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至今十分出名的有:太康道情、洪洞道情、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
道情戏类别
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内容有升仙道化戏、修贤劝善戏、民间生活小戏、历史故事和传奇公案戏四种类别。
道情戏有不少一部分是出自于山西。比如说阳城道情、洪洞县道情。阳城道情因兴盛于阳城南关,故亦称南关道情,其曲调优美婉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
阳城道情的音乐唱腔属于曲牌连缀体,全部唱腔有皂调,耍孩,歪调等10个曲牌组成,被大家称为“十锦段”。其唱腔特色既和当地方言土语紧密联系,又与音乐的体裁、风格、调式、调性不可分割,其旋律委婉明快,行腔流畅自如,富有变化,别具一格,大有苏南民歌轻柔活泼的特点。
洪洞道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之一,流行在晋南洪洞县一带,原称“道腔”。洪洞道情本来民间长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但是在清朝咸丰年间,道教曾经在这里进行过传道受教的活动,为了让人们更容易的接受道家的思想和真谛,于是当地的道士就想到了将这种民间小调融入舞台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当地独特风格的道情戏。
道情戏可以说是我们古代道家思想传播的一种有效艺术形式,用最贴近生活的娱乐方式来让百姓了解并信服一个宗教,这就是古人的魅力与智慧。
现状
令人惋惜的是这种艺术正在渐渐的凋零,越来越少的关注这样的传统文化,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这些传统文化步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家可以在节奏快速的今天也不要忘记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它们也是历史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