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现状、未来与中国实践—精准成像与伪影识别

  对于任何一种冠脉腔内影像诊断工具,清晰获取影像都是发挥临床和科研价值的基础。

  要发挥OCT的10微米级的高清分辨率优势,就要遵循必要的操作流程,以便成像精准;而识别和规避可能的伪像更是术者的重要基本功。

  本期我们以目前常见的OCT系统为例,带大家梳理成像流程和伪影鉴别相关知识。

  OCT成像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设备(包含图像处理引擎、DOC-光纤驱动控制马达和成像处理软件的一体化平台)和耗材(OCT成像导管)。

OCT的操作流程包括5个要点。

  这五个要点可以归纳为5个首字母为P的单词如下:

PREPARATION:

  准备阶段包括设备的开机、导管的准备以及导管的连接:

POSITION:

  定位光镜开始回撤位置,完整覆盖病变。

  准备就绪以后OCT导管的快速交换腔沿着导丝送到病变处(第二个Marker过病变);

  在OCT成像前给与冠脉内硝酸甘油,以消除导管刺激可能引起的痉挛。

  这个步骤对影像定量判读至关重要,若不能排除痉挛影像,在后续的测量中将导致误判。

冠状动脉痉挛

  PCI优化后,给予硝甘前血管造影(A)和OCT(B)发现的远端支架边缘严重狭窄(箭头),最小管腔面积3.82mm²

  冠脉内给予200μg硝酸甘油后,血管造影(C)和OCT(D)显示管腔狭窄消失,既往最小管腔面积部位的管腔面积改善到8.41mm²

PURGE:

  在成像导管到位后从连接在成像导管侧壁鲁尔接口上的3ml纯造影剂注射器轻轻推注,排除成像导管内腔在导管前送过程中能够可能进入的红细胞,导管内腔中有红细胞残留时如左图所示,右图为正确冲洗后的状态。

  残留在成像导管内腔的红细胞将导致镜头发出近红外光自发出就被被衰减,导致无法看清管腔斑块性质或造成误判。

PUFF:冒烟

  将OCT设备置于“LIVE”(实时)模式,通过三环注射器从导引导管快速“冒烟”1-2ml,以评估指引导管是否与靶血管“同轴”。如果管腔内血液能够瞬间被清楚则提示同轴情况良好,可以进行OCT回撤成像;如果“冒烟”看不到清晰的管腔,则需要检查并调整导引导管与目标血管的同轴情况,做好这一步有助于最终成像时一次性获取病变节段的清晰影像,避免多次回撤,减少造影剂的使用。

PULLBACK:回撤成像

  在前面准备过程完成后,可以启动回撤成像。

  在严重狭窄病变中(管腔直径小于1.5mm),OCT导管可能不能穿过目标病变或预计血液清除效果很差,应使用球囊先进行预扩张。

  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图像采集的话,左冠状动脉流速设置为4ml/s,总体积为14ml,右冠状动脉流速3ml/s,总体积12ml,压力设置为300psi。

  回撤时在长轴上看到导引导管时,应立即停止造影剂注射,以减少造影剂浪费。图像采集完成之后,撤出OCT导管。

OCT应用中的伪像识别

  为了读图精准,影像采集的质量和识别伪影至关重要。一些类型的伪影能够通过对成像过程进行适合的调整而得到修正。

  OCT伪影可以被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源自近红外光在导管、管腔内或血管壁的异常传导

  另外一类则源自成像过程中成像导管的位置和移动异常

  一些管腔内或管壁上的成分对OCT的近红外具有极强的衰减作用,导致了OCT信号强度在血管壁上减弱的暗影。

  血液涡流,尤其是发生在在一次回撤起始或结束阶段时的涡流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血栓或斑块侵蚀。

  红血栓对近红外光具有强衰减作用,而金属支架小梁和导丝的金属成分阻断了近红外光的传播,以上都会导致在血管壁的上出现暗影。

  血管直径和成像导管在管腔中的位置可能会影响OCT成像。

  过度用力推送导管有可能导致成像导管头端弯折脱垂从而出现多个圆环样伪影。

  这是一类早前较少被报导的伪影类型,近期国内外多有发现,随着OCT在复杂病变中应用的日趋增多,加强推送技巧,避免暴力推送势在必行。

  另外因光纤和镜头在成像导管中旋转和回撤速度导致的成像导管位置变化可能会导致OCT影像改变。

  不均匀旋转畸变(NURD)伪像是由于单光纤光学导管的角速度不恒定,呈横向模糊或涂抹现象。NURD是由于血管弯曲或狭窄、拧紧的止血阀或压曲的导管鞘导致的导管旋转阻力。

  当成像导管放置在靠近动脉壁时,当光从镜头发出后平行于组织表面传播时,受限于组织穿透深度,近红外光束没能完全穿透该区域时,距离光镜较远的组织会表现为强衰减的特征。

  这一伪假象可能与TCFA的出现、巨噬细胞表面聚集、脂质池或坏死核心相混淆。

  现阶段OCT在左主干/右冠开口或CTO病变中的应用因造影剂无法有效冲洗排空血液而受到限制。已有文献报道中有术者应用微导管辅助或高阶冲洗技巧在开口病变中获得了清晰成像,但这方面的应用依然需要术者充分了解病变和器械性能,量力而行。

  使用OCT指导左主干中段和远端分叉的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已经被一些研究证实,后续我们也将为大家带来专题解读。

  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将继续带来OCT在指导病变术前处理和支架选择方面的解读。

作者:刘斌 王金鹏

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本文内容为专家经验分享,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