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雕工艺:小米粒上的大世界

想必大家经常会见到旅游景区里有这样的摊位:把刻好字的大米装进一个小玻璃瓶中,注入彩色的液体,再系上红绳当做手链或者项链,那么这是什么呢?

没错,这就是“大米刻字”!别小看这个手艺,其实这也是一种雕刻手法,名叫“米雕”,属于微雕技艺之一!

米雕的历史渊源

米雕,最早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相传米粒刻字是古代考生在参加科举时用来作弊的手段之一,因为科举考场属于全封闭式,应试的考生需要在规定的单人隔间内生活3天,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而考试用品和粮食由考生自带,进考场之前由监考官检查考生身上是否有夹带、考试用品是否合格等,但是大米作为食物一般装在袋子里不会被详细检查,所以给作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究其根本,米雕属于微雕中的一个类型。微雕,是在竹、木、玉、象牙等材料上雕刻出极其微小的文字或物象。创作时艺人全凭自我感觉,执刀刻字或刻画,故微雕又称“神刻意雕”。微雕在我国自古有之,1967年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甲骨,其中有一片卜甲面积仅2.7平方厘米,上刻30余字,是目前存在的最早的微雕。

米雕工艺品展示

米雕的制作步骤

所需工具:镊子、钳子、注射器、防腐油、玻璃管、平口刻刀、尖头刻刀、刻字笔、胶塞、金属塞、红绳、用作装饰的薰衣草或夜光粉。

1

定位

撑开镊子,把米粒夹在镊子中间,把固定好的米粒横向放在桌面上,左手扶住镊子,右手调节米粒的位置,做好刻字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是习惯把镊子平放在桌上,把米粒放在镊子稍微靠下的地方,丈量距离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镊子保持稳定,右手对米粒位置进行微调,以便于找到下刀雕刻的合适角度。

2

刻字

先用平口刻刀把米粒表面处理光滑,去除米粒上的小碎屑或者凸起的部分,相对平整的表面既方便接下来的刻字过程,也可以使刻好的字在上色时做到颜色均匀、字迹清晰。

再用尖头刻刀在已经处理好的米粒表面刻字,这是最考验民间艺人手艺的步骤,需要长期的练习来掌握刻字的力度,力度太大就会使米粒碎裂、前功尽弃,而力度太小又会使刻字痕迹太浅,难以识别和上色。

3

上色

使用专用的刻字笔,它的刻针精细,笔尖直径大约一到两毫米,里面注有专用的绘画墨水。在刻好字后对字体进行染色,上色时最好把笔抬起来,像写毛笔字一样使笔尖与米粒之间相垂直,这样给字染出来的颜色就更均匀,字也更容易辨认。

4

装瓶

用镊子夹住刻字的米粒把其放入玻璃管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防腐油,加入装饰用的薰衣草或夜光粉,在玻璃管的封口处先用胶塞密封,再用钳子夹紧金属塞对已经封口的玻璃管进行加固,用来防止液体流出,最后把红绳穿过金属塞上的小孔中打结固定即可,至此,米雕的制作全部完成。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这看似小小的米雕中竟包含着如此大的学问!亲爱的小伙伴们,你周围有哪些令人称奇的手工艺呢?欢迎留言与小忆分享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