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如何发展?

书法的过去、现代和未来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想要解释清想必非长篇大论不可了。大家想了解未来书法的走向,想必一定是对传统书法有过了解。

我一直试图找一个切入点,从古代书法到今天的书法的一些特征,去猜想一下未来书法发展的可能性。

书法之所成为“艺术”,是因为在其“实用性”的背后,还有“艺术性”。今人可能觉得书法脱离了实用性,全往艺术性发展是不符合传统的。

其实不见得,因为古人的字之所以被流传,是因为“艺术性”,而绝非“实用性”。这个需要大家去了解一下,因为古人的字流传是因为“美”,绝对不是因为这张纸记录了什么事件,起到记录作用的是文字本身,而不是书法,所产生的作品到现代应该算是“文物”,而不是“法帖”。

事实上,我们练字是都去临帖的,像唐朝的楷书碑,大多是记录人物、事件的作品,而且是相对较好的一批。包括我们临的行书《圣教序》,也是集王羲之的字所产生的,事实上这段文字可以用任何书体表现出来。之所以用王羲之,还是因为王羲之的字好,深得李世民喜欢。

包括《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他们之所以出名,首先是字有“艺术性”,有情绪,字表达不清楚情感的地方,再去由文章本身的感情、背景去增光填色。

为何要说这些呢?

其实我认为只要分清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对我们去猜想书法未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书法的今天

传统书法从书斋把玩到现代书法的壁上观,是一种展示的需要,所以当代作品在八九十年代开始求大、求气势,后来觉得不对,又开始走精细化道路,这都会有问题。

当今的书法形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书斋,从条幅、中堂、信札、小品到今天的展厅,其实是跟“展厅艺术”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由此必须要说到一个人就是王冬龄,他以“壁书”出名,被很多人骂成“丑书”。

今天我们抛开他的字不说,单说上世纪书法发展趋势,王冬龄是把握住了书法的发展趋势才获得了今天的名声,所谓“流行”大概如此,如不趋炎附势,王冬龄肯定会如很多人一样,只是“书法家”,成不了“著名书法家”。

当代的精细化书法可以说是新的流行书风,现在的书法评价感觉过于重形式化了,追求所谓的格调。流行书风所谓流行,很难成为经典,人走字灭。

书法发展还是有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圈子内,第二种是圈子外。

圈子内的发展大概是和评委挂钩的,评委时代,评委的审美偏向导致整体圈内爱好者方向偏离。

苏士澍主席在上任中书协主席时,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就是取消了展览的一等奖,他说“书法不能在设立奖项了,今年写苏轼的人得了第一,那么第二年就都去学苏轼,这显然是不利于书法的发展的”

当代书法评价在逐渐的走向精致化、形式化道路,带动大家朝传统深入去探求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书法变得靠纯技术来体现,一定是书法的悲哀!

技术只是匠,在技术基础上体现不同的神和个性,才能是家,流行书风正在走近装饰化,对传统的法没有深入。我们可以理解为书法发展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才对,体现个性肯定是多元化的,要不然千人一面

其实,说一句比较公道的话:书协的问题,大家是有目共睹,但是书协所做出的改变,还是少有人知。如今的展览作品,是分朝代编辑成册的,在争取做到“有荤有素”,以前二王北碑流行,很少有人去写颜真卿,到今天晋、唐、宋、明、清按照一定的比例选择入展作品。

其实这对圈子内整体书法发展环境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毕竟就会相对来说少了很多“盲目”,但是也仅仅是相对来说。

书协每次遇到问题,也是在做着调整,不过毕竟是一个大的组织,大船不好调头,所以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改善问题。

这大概是当今书法的现状了,虽然不全面,但是主要一些原因和问题都在了。现在我们来想想一下,在展览时代的今天,书法将何去何从。

董其昌第一次划分了时代书风,比如晋韵、唐法、宋意。后人有总结出明清尚态,学界又总结出今天的流行书风是“尚式”,今人比较崇尚形式。

其实书法的未来,也是分圈子的,也是圈内,圈外。

其实上文已经大概说到了,圈内的一些情况,船大难调头,哪里漏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发现的,但是等到发现,问题肯定不是小的。

陈振濂说当今学书法者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爱好型”练字为了修身养性的。第二种是“竞技型”学书法是为了展览比赛。第三种是“实验室型”如科学家一般,去尝试一些新的角度,新的形式去试图摸清未来书法的发展方向。

个人认为陈振濂说的是有道理的,我记得在哪看到过数据,全国2000万书法爱好者,大概一半是只了解,不怎么练书法的,能坚持练书法另一半里,大多是修身养性型的,不追求专业,只为了开心,只是爱好。

大概只有二十几万的人相对来说专业一些,一部分是投展的(大概占了十多万),一部分是隐姓埋名的“世外高人”,像陈振濂那种“实验室型”的,全国真是不多,几百个。

追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说把两种追求的人放在一起谈未来。

广义的书法未来是相对所有的书法爱好者而言的,指:书法未来会不会存在?书法没了实用性,以后还有没有用?狭义的书法未来是相对比较专业的人来说的:未来书法如何发展?会成为什么形式?

狭义的书法发展,其实并不是我们该关心的事,因为上世纪书法热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到今天这艘大船也没能让很多人满意,所以这个我们就不必谈,因为“呻吟”并没有意义,“嚎叫”也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我们来谈谈广义的书法未来,书法还会不会存在?

肯定会的,只要汉字在,书法就在,只不过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小众化”,因为未来的社会更趋向“无纸化办公”,几乎就不需要手写了,都是用键盘搞定,再懒一点说话也就搞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数据积累日益强大,保不齐等到某一天,人真的就不用再动手写字了。

以前每个读书人必学书法,那是一种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如今的人已经开始给书法设立了“专业”,这时候的我们,还是写字的。很难想想等到以后不需要写字的时候,书法会是小众到什么地步,可能未来只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笔墨为工具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跟当今王冬龄没有任何差别,这种是很恐怖的。

陈振濂曾经提到:书法有一定的记录时代的意义,他从2012年开始每天都会抄一则新闻,记录时事,至今抄了一千五百多篇,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必要,都有网络了,还手写干嘛?这一点在当今看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

我刚看到时也很吃惊,“我天哪,都已经学院派领头人了,居然开始抄新闻了?”

当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学院派,这么一个强调技术的人,今天开始意识到了日常实用性,而很多人张嘴闭嘴骂他们“丑书”“毁书法”,大家在骂的时候,有没有去捡起书法的实用性呢?哪怕一点?

不可否认这么做的人很少,我觉得这才是书法的意义:实用性不高了,可能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但是最终实用性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难道真的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才降低书法的实用性吗?

这一点习惯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我认为陈振濂此举让我知道了,书法的未来一直在自己手里,跟别人没毛关系。

今天还有几个人在日记本写日记?大多都发朋友圈了吧?即使真的有一些感受,可能也是在“私密空间”里深藏。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拼音,是向西方文化迈步的开始,从这开始文化得到空前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字,有了文化。由于人口基数和文化普及,此时的书法爱好者,是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多的,所以并不用担心书法会消失。

书法没了实用性,还有没有用?

当然有用,修身养性啊!发泄情绪啊!人工智能来的时候大多数职位都将被取代,但是取代不了艺术创作,所以书法的艺术性从古至今都保持,所以届时肯定是有用的。

一,任何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是历史的因缘遇合,传统是生生不息的延续历史,并没有静止的观量。

二,地域文化品格影响着地域书风的独立品质与性格,也决定着艺术表现的雅俗与高下。

三,书法艺术的传承是生命精神的传递,自性的解放是艺术的生命。书法艺术的本质,精神传承是第一位的,法的传承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创造性、创造力是自性价值的体现。

书法的未来究竟在哪?我觉得还是在自己手里

如果今天你还在问“书法的未来会怎么发展?”

我觉得你的书法未来可能是掌握在“书协手里”

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书法未来,我们只要保持自己的特性。

时下风格很重要吗?未来走向很重要吗?

今天这篇文章,大概写了两个半小时,几乎不会有几个人看完,因为大家可能很关心书法的发展,可能很痛心书协领导。同时,更有可能,即关心又痛心还又没耐心看完一篇文章。

我觉得写长文比较合适,能给大家全面的解释问题,又能摘选出一部分“假关心书法未来”的人,这个问题命题太大,此文虽长,却也是简短解释,如正经写起来,可能要一两万字才能解释个大概。

如果大家看不完这篇文章,真的没必要去担心书法的未来,因为不了解过去的人,担心未来确实也只是瞎操心,最后心烦意乱的还是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