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朝走来——观水竹园村古铁坚油杉树有感
相关文章:
▲水竹园村古铁坚油杉树(向家舟摄于2020年12月25日)
2020年岁末,笔者在赴麻池访古的途中,偶遇了这棵从元朝延续至今的古树。
古树学名“铁坚油杉”,位于都镇湾镇水竹园村,庄麻公路边,根据林业部门的测算,树龄在700年以上。它挺立于小溪边、山坡上,高约30余米,下部树干周长约2米,体量巨大,冠如华盖,气魄雄伟,可称得上一方“树王”。它叶似翠针,枝条舒卷对称,像一位儒雅矍铄的老人,从容地走过四季,傲视严冬,静静地守望这座宁静的村庄。
资料显示,铁坚油杉是油杉属中最耐寒的一种,为中国特有树种,湖北省级珍贵植物。铁坚油杉本不常见,像水竹园这棵近千年高龄的,国内外更是罕见。感谢它自身坚强,感恩岁月眷顾,让这棵树从遥远的元朝走到今天。
▲古树上的保护牌(向家舟摄于2020年12月25日)
从2012年县人民政府在树上订立“古树名木保护牌”起,倒推700年,是公元1312年,即元代皇庆元年,元朝第四位皇帝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次年。这一年的41年前,元仁宗曾祖父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56年后,朱元璋大将徐达率军攻陷元大都,元仁宗侄孙元顺帝北遁,元朝灭亡。
自西汉初建立佷山县以来,长阳作为县的建置已有2000多年之久。在曾统治长阳的封建社会大一统王朝中,元朝是仅次于隋朝和西晋的短命王朝。但就是在这不足百年的时光里,长阳却因为中央王朝的政策遭受了太多苦难,给后来的发展造成了消极不利影响。
隋唐时期,朝廷一度在今长阳境内设州(睦州)分县(从佷山县中分出巴山、盐水二县)。今可考宋代峡州(今宜昌市前身)进士,大多数是长阳人。据辑佚本《大元大一统志》:元初,长阳县内设有十三乡,县域最西抵建始,西南接慈利县(今鹤峰与慈利交界处),南部全抵石门县。这些资料无不表明,长阳曾是鄂西山区疆域最辽阔、经济最富庶、文化最昌明的县。然而,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分化政策,以及对长阳的轻视,致使长阳西南边一个小小的容米洞部落(容美土司前身)屡扰长阳安宁。最严重的的一次,元泰定帝泰定三年(1325)夏四月,“容米洞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洞蛮寇长阳县”,给长阳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2017年5月4日,江苏江阴《留河桥刘氏宗谱》主编刘燕江带领刘氏后裔17人回长阳参观祖居地,向县档案馆捐赠《留河桥刘氏宗谱》(七修)。据留河桥刘氏宗谱记载,刘氏始迁祖刘佛保,元末因避兵乱携子福七、福八、福九自长阳迁居江阴长寿镇留河桥。(图片来自中国长阳网,向家舟摄于2017年5月4日)
此后,腐败、轻视汉族特别是南方汉族、奉行“以夷制夷”的元朝统治者,为了求取鄂西南的片刻安宁,实现形式上的大一统,默认了“容米洞蛮”侵占汉地的事实,并敕封容米洞主为容美洞宣抚使,容美部落得以坐大。由此,容美土司确立,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得到明代及清初统治者确认,在长阳西南方展开了400年的“土皇帝”统治的历史。元末至清初,容美土司继续蚕食长阳土地、掳杀人口,长阳县南界退缩至“蹇家园—百年关—渔洋关”一线,由于人口顿减,县域仅设三乡;利用低价、威胁、抢夺的方式,以所谓买管的方式,在长阳西部一些地区建立落后的封建领主经济,私封所谓“小土司”,充当其土官,争夺县西实际统治权;时常侵扰居民,明崇祯十七年,容美属官唐镇邦趁明亡大乱,率土兵攻陷龙舟坪,“城邑坵墟”,千年古县城毁于一旦。随着容美土司对长阳的各种干扰,长阳的人口、经济、文化从元末到清初,始终停滞不前,沦落为贫穷之地,铸就了长阳贫穷落后的根源。这种局面,从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开始,才逐步得到改变。
如今的长阳,除了少量考古发掘成果,已看不到多少清代以前旧物。追根溯源,固然有与他地一样年代久远、岁月损耗的原因,而始作俑于元代、落后的土司制度,以及带给长阳深重苦难的土司,必定是难辞其咎的。
▲水竹园村古铁坚油杉树(向家舟摄于2020年12月25日)
站在古树下,我不禁心生感慨:水竹园村的这棵古铁坚油杉,能够从动荡的元朝走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它像一位沧桑的老人,见证了长阳古时的苦难,后来的凤凰涅槃,目睹了今天的发展。它依然生机勃勃,更预示长阳今后经久不衰。
古树有年轮,地方有历史。只有熟悉地方的历史,了解地方的过往,这个地方的人才能明白历史真相,增强文化自信,这个地方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 : hsf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