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97)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97)
第十四章、厥阴病
第二节 厥阴方证
5、半夏泻心汤
【组方】:半夏半升(65克),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今天起将接连学习几个泻心汤。泻心汤关联着“心下痞”,所以首先谈一下心下痞。今天说的心下痞,不包括大小结胸,大小结胸,特别小结胸也与心下痞有关,但那在“结胸”专题中学习过了。
我们学过伤寒论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而作结胸”,阳性病过早使用下法,会导致结胸,也可能会导致心下痞。心下痞也有自行发展而成,不一定非得经过误下。
痞者,闷胀也。痞硬者,不但闷胀,用手按之觉得有抵抗。痞硬痛者,还有疼痛。
有单经病的心下痞,也有合病的心下痞,与六经都有关系,与虚实寒热也都有关系。不要一见心下痞,就以为是“太阴”,正如一见津虚,也认为是太阴,都有问题。
单经的心下痞,比如已经学习过的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54、164)、三黄泻心汤证(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这是所谓“热痞”,证属阳明,这两个心下痞而按之濡(不硬),里面是“气痞”,没有实质东西,是邪热入内造成。还有一种热痞,是水热邪结的实痞,心下痞硬,并且引胁下痛,这是十枣汤证(152)的心下痞。
单经的心下痞也有虚寒性的,属于太阴。如旋覆代赭汤证(161),是胃虚造成的心下痞硬,用了人参。还有理中汤或丸(396),也是心下痞。茯苓四逆汤证(69),有心下痞硬的人参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66),心下痞满,是虚胀。
合病的心下痞就更多了。
先看少阳阳明。大柴胡汤证(165),心下痞硬,是热痞实痞,不用人参。
太阳太阴。苓桂术甘汤证(67),这是水邪实痞,虽有痞硬,实证也不用人参。桂枝人参汤证(163),心下痞硬,这是虚证,用了人参。
阳明太阴。枳术汤(金匮水气病篇),水邪实证。
少阴太阴。真武汤证(82、160、316),真武汤有饮,但不一定非有心下痞,有时可或见心下痞硬,水邪实证故亦不用人参。附子汤证(304、305),这个有人参,区别于真武汤,附子汤与真武汤两者共同点都是里有虚寒,有水,小便不利,心下悸,四肢痛或腹痛,但附子汤中有人参,偏于胃虚,有心下痞硬,而真武汤有生姜无人参,偏于有呕、恶心、水气重(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
厥阴。刚学过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359),有心下痞硬。还有就是接下来将学习的半夏泻心汤证(149)、生姜泻心汤证(157)、甘草泻心汤证(158)、附子泻心汤证(155)、黄连汤(173)。
心下痞各证均非危重,以现代医学的眼光,认为是细菌毒素所致胃肠功能紊乱,一般考虑用抗生素去“杀螺旋杆菌”,杀来杀去,把益生菌也杀死光光,把人也杀得更加虚弱。从中医的眼光看心下痞表现各异,有阳有阴,有热有寒,有寒热错杂,有单经,有合病,有虚有实,有水有气,治法也随之各别,事实证明,对于心下痞这类病的诊治,中医要远远强于现代医学。
【关于半夏泻心汤讲课】:
伤寒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解读】:这条既提出半夏泻心汤,又把大陷胸汤、柴胡汤、半夏泻心汤联系起来比较。
“伤寒五六日”,这是仲景论广。太阳病到五六日是去表内传的时候了,“呕而发热”,则确定为传半表里少阳,小柴胡汤证已备(柴胡四证但见一证便是)。需要进一步说明,呕也有许多情况。若单呕无热,则不是柴胡证,是有太阴停饮的小半夏汤证;若无热呕而头痛,则是太阴吴茱萸汤证;阳明胃家实也有呕的可能。“呕而发热”,才是小柴胡汤证。
少阳又有点里实,可以用大柴胡,而不能用承气,可是医生用承气去下之,下之后,假若柴胡证还在者,得赶快改正错误,可复与小柴胡汤,不过其人经历了误下而虚弱,故服了小柴胡也必定蒸蒸而振,出现所谓战汗的瞑眩状态,遂即发热汗出而解,并非说小柴胡是发汗剂。假若下后心下满而硬痛者,则已成阳明大结胸,宜以大陷胸汤主之。假若下后心下满硬不痛,按之痛者,则成阳明小结胸,宜以小陷胸汤主之。若只心满硬不痛,按之亦不痛者,则为上热下寒之痞,不能续用柴胡汤了,宜半夏泻心汤。这是条文解读。
在这条只是提一个心下满(硬),不是半夏泻心汤全证。全证:心下痞满硬不痛,按之亦不痛,或有呕,或腹鸣肠鸣,或塘泄。
这里提出小柴胡汤证、大陷胸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的鉴别法,宜细研。
柴胡证是“胁满”,两侧,不是心下。大陷胸汤证,心下满而硬痛,也包含有“胁”,而且有时面积很大。半夏泻心汤证只是心下虚性硬满而不痛。心下虚性硬满,是人参证。也有邪热内陷,是胃虚邪凑,故组方里面有黄芩、黄连。
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黄芩、人参、干姜、甘草、黄连、大枣。胃虚心下硬,有邪,客邪之气都往胃上去,所以用黄芩、黄连去热邪解痞止利。半夏、干姜辛温驱饮止呕。人参合甘草大枣健胃安中。人参的使用,有虚性的心下痞硬,只是心下热痞则不用人参。
有呕者亦可加橘皮,有渴者可加石膏,若寒可加附子,若不溏泄,可将干姜改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