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8)

章、少阳

少阳病方证

3、猪肤汤

【组方】: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01
伤寒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注】:这条虽然也是标以“少阴病”,实际上是少阴病转入半表半里的少阳病,心烦、胸满、咽痛这都是热向上炎的证侯,下利也是热利,用猪肤(猪皮)汤主之。猪肤润燥解热,加白蜜,甜而缓痛,加白粉即米粉,养胃。胡老说这是个偏于食疗的方子。

这条还应和283联系,是少阴病的一种特殊脉证的发展转属。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阳指寸,阴指尺。寸尺候表里。紧脉应无汗,现在反汗出者,就不是太阳伤寒,而是表虚不固津液外亡之亡阳也。少阴病一般脉浮细,但现在寸脉紧是邪胜,上有邪热,预示后续有传少阳可能,继发吐利和咽痛。加上少阴病本来就津液虚,组织枯燥,故言“法当咽痛”。尺紧,主寒也主水饮,则“法当吐利”。反汗出,是亡阳。283条并不是马上咽痛、吐利,而是“法当”,即有可能转少阳,而310就来源于283。

太阳与少阴都是表证,太阳以传阳明、少阳为常,也兼有传太阴和厥阴,同样,少阴病以传太阴和厥阴为常,也有传少阳、阳明的。

310的病情并不重,所以用类似食疗的猪肤汤就行了。如果咽喉痛再重一些,就当考虑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及汤、苦酒汤;若兼下利厉害,得考虑黄芩汤之类,若咽痛且有下寒性下利则应考虑厥阴诸方证,如果上证又兼柴胡证明显,则当考虑小柴胡合桔梗等。因此310只是出一个不太厉害宜食疗解决的例子。

4、甘草汤

【组方】:生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温服七合,日二服。

5、桔梗汤

【组方】:桔梗一两,生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02
伤寒311:少阴病二三口,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

【注】:甘草汤和桔梗汤放在同一条文中。这也不是少阴病。把咽痛放在少阴篇是有用意的。比如扁桃体发炎,这种病都常带着感冒,开始发热怕冷,而咽痛重的忌发汗,所以放在太阳篇里容易当太阳病发汗。按理应放在少阳篇,口苦咽干目眩,眼晕耳聋,这类孔窍的病应该属于少阳,现在放在少阴篇里,是提醒,少阴病传少阳很多发生咽痛的情况。

一般的咽痛,都是一侧局部痛,就是扁桃体发炎这类,轻的用甘草汤,生甘草解热解毒止痛。重一点,要用桔梗汤。痰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者,则用半夏散及汤与苦酒汤了。

胡老还提出,根据情况,有用小柴胡加石膏合桔梗汤机会。还有针对阴虚明显可以用增液汤、玉女煎这类方子。增液汤是温病条辩的方,由玄参,麦冬,生地组成。玉女煎是景岳全书方,由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组成。

03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1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注】:这条在讲课中未安排,在这里补上。“咳而胸满且振寒脉数”,脉数就是里头有热,振寒是肺痈醖脓的标志。咽干而不渴,是热在肺,而不在胃。时时吐腥臭浓痰,预示不久就要吐脓了。桔梗汤主之。桔梗排脓。在肠痈篇里的排脓散、排脓汤,也都可以用。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故《神农本草经》谓桔梗治胸胁痛如刀刺。

又肺痈者,为咯脓或脓血的病证泛称,包含今之腐败性及化脓性气管炎、急性肺炎、肺坏疽、肺脓疡等证。

在《金匮要略》中,桔梗汤与桔梗白散主治相同,从而引起种种混乱。还是应当将桔梗白散归于治疗寒实结胸,而桔梗汤归于肺痈为是。

桔梗汤在肺痈中以祛痰作用为主,镇咳作用为客,不可误。

在用药上,半夏、桔梗在去痰上是有区别的。

半夏:主治痰饮呕吐,兼治心痛,逆满,咳,咽喉肿痛,悸,腹中雷鸣。若恶心呕吐已愈,则心痛逆满,咳,悸,腹中雷鸣诸证,虽不治亦自然消散矣。且本药不独恶心呕吐发作时有效,即于间隙时,亦可用之。故不可忽略其既往证之问诊。就中如恶心,不过纯然是自觉证,故病者若未说明时,易被忽略,是以问诊不可不注意之。半夏之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者,皆由利尿作用之结果也。则肺之停水咯痰,胃肠之蓄水黏液,腹部之膨满等,皆由水邪使然,只因其存在部位不同而异其形体耳。半夏主治此等诸证,皆因其有降水利尿作用。故小柴胡汤泻下药而能顺通大便,因有半夏之故也。

桔梗:苦辛微温。主治浊唾肿脓,或吐脓血,兼治咽喉痛,或祛痰困难。虽主治在肿脓,但于治咽痛祛痰困难也很重要。凡痰壅(壅滞于支气管或肺泡内而不得咯出者)、喘息(限于由咯痰之壅滞者)、鼻塞干咳(欲将郁滞者由咯痰咯出者,与其它干咳异)、胸膈刺痛(郁滞于肺泡内之咯痰刺激于胸膜)等,皆宜与桔梗。

6、苦酒汤

【组方】:半夏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仲景训示】:

04
伤寒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注】:这条也不是少阴病。整个嗓子生疮,不能语言,苦酒汤主之。这也是热上犯孔窍的少阳病。苦酒汤重用半夏,鸡子(去黄)放壳里,再放上醋、半夏,再搁在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醋敛疮疡,这个病较重。

现代煎药可改用铝勺或砂锅更好,先用米醋适量煎半夏15克,约5分钟,然后加入等量鸡子清,看变白浊即离火,放磁碗中,放冷,频频抿服。

苦酒汤这个方子,米醋,的酸能酸涩收敛,消肿;半夏,《神农本草经》说,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医宗金鉴》说,涤痰;蛋清,甘凉,敛疮,清润利咽。

7、半夏散及汤   

【组方】:半夏,桂枝,炙甘草,上三味等分,个别捣筛已,合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05
伤寒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注】:咽痛指或左或右的一侧痛,为甘草汤或桔梗汤所主者。本条“咽中痛”,指全咽俱痛,为比较重的证,甚则痰涎缠于咽中不得息,或咽中伤而生疮,滴水不得下之急喉痹,宜以本方散邪消肿治之。

咽中痛特别凶,具有气上冲急迫特点。半夏散及汤乃桂枝甘草汤加半夏,其中桂枝甘草汤治气上冲。神农本草经说桂枝可治喉痹。同时,桂枝甘草汤也有一定解表作用,故《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曰:“此方宜于冬时中寒,咽喉疼痛者,虽有发热恶寒可治。”又若阴虚热而喉头糜烂,或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饮食不能下咽,用甘草汤、桔梗汤及其它诸治无效者,用此方往往有验。

现在很少有人用这个方,遇到嗓子疼,大都是滋阴解热下手,但是胡老说还是用这个方子好。治咽痛,甘草汤与桔梗汤常用,咽中痛则用苦酒汤、半夏散及汤。

8、排脓汤

【组方】:生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9、排脓散

【组方】: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和服之,日一服。(参考枳实、芍药各10克,桔梗3克)

06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5: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津虚则脉微,血虚则脉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若,或也),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无脓者,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脓者,排脓散主之。排脓汤亦主之。

【注】:这两个方出于同一条文,有方无证,说明是通用方剂,无大热大凉药,寒热均可。排脓汤桔梗汤变化而来,排脓散由枳实芍药散变化而来。

排脓汤就其方名,知为疮痈排脓而设,由于来源于桔梗汤,若参照桔梗汤证而活用之,可无大错。桔梗汤证曰:“咳而胸满”、“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又:“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甘草缓其毒之急迫,而吐浊唾脓,非甘草之所主,乃加桔梗。胡老特别指出苇茎汤比桔梗汤祛瘀排脓效果好。对于咽喉痛,若肿痛急迫为主,吐浊唾脓为客时,则用桔梗汤。吐浊唾脓为主,肿痛急迫为客时,宜用排脓汤。

排脓汤 是在桔梗汤上增量桔梗,加强排脓的作用,复加姜枣辅甘草安中以养正,疮痈耗人气血,排脓养正是为要法。可以跨属少阳与阳明以及少阳阳明合病。

排脓散为枳实芍药散与桔梗汤合用之义。枳实芍药散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变化后的排脓散则治疮家胸腹拘满而痛,或又有疮痈吐黏痰脓血,或便脓血,心烦不安者。不论男女皆可用之,但病久痛有定处痛如刺者,应加用祛瘀药,或用下瘀血汤。因此排脓散主要治内痈,主治脓便而出,常见腹满挛急,小腹硬,底有硬物,重按之则痛。本方又常与排脓汤合用。

枳实、芍药主治在阳明,桔梗主治在少阳,故排脓散亦跨属少阳与阳明以及少阳阳明合病。

药物】:

桔梗:苦辛微温。主治浊唾肿脓,或吐脓血,兼治咽喉痛,或祛痰困难。虽主治在肿脓,但于治咽痛祛痰困难也很重要。凡痰壅(壅滞于支气管或肺泡内而不得咯出者)、喘息(限于由咯痰之壅滞者)、鼻塞干咳(欲将郁滞者由咯痰咯出者,与其它干咳异)、胸膈刺痛(郁滞于肺泡内之咯痰刺激于胸膜)等,皆宜与桔梗。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十七)疮痈肠痈漫淫病方→排脓汤

    清热解毒排脓汤,桔梗甘草大枣姜: 肺痈初溃咯脓血,消肿排脓治相当. 组成: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肺痈.喉痈等,脓成初溃者.症见咯吐脓血腥臭,或咯血,恶寒身热,烦渴 ...

  • 日读一方(九十)|《张仲景50味药证》 —— 桔梗

    黄煌 康仁堂基层医药传承 今天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神农本草经>谓本品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伤寒论>入3方次,<金匮 ...

  • 经方:桔梗汤(咽痛、肺痈)

    桔梗汤 [原文]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l ...

  • 肺痈诊治精粹

    肺痈是由热毒瘀结于肺,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腥臭浊痰,甚至咳吐脓血的病证. 肺痈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前人对本病的认识为后世医者诊治打下了一定的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