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最早传入佛山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运动形式。它以东方文化哲学中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思想,集强身健身、怡养性情、技击对抗为一体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体现东方哲理的拳种。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其中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是中国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功架紧凑、安静自然、招式严密、细腻绵柔,很具代表性。
吴式太极拳在佛山传承已有近百年历史。它是研究佛山“北拳南传”武术史的重要物证和“活化石”,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佛山不仅是南派武术发源地,更是南北武术荟萃处,自古以来的武术重镇。
历史渊源
北拳南传
吴式太极拳创始人是清末河北大兴人全佑。1928 年吴式太极拳传入佛山,是最早传入佛山的太极拳流派,也是佛山上世纪40 年代以前唯一的太极拳。据佛山精武体育会已故老会员、佛山太极名师区荣钜此前口述:“上世纪40 年代以前,佛山太极拳仅有一种,就是吴式太极拳,李佩弦、蔡丽秋、林君选打吴式太极一直到老。”
1928年,佛山精武体育会已成立7年,其会训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其学员都无门派禁忌,所以派员到关系友好紧密的上海精武总会,向当时在该总会传播吴式太极拳的吴鉴泉、徐致一学习吴式太极拳。
尔后,在上海精武总会学成归来的李佩弦、林君选、蔡丽秋、招天爵等人就在佛山精武体育会传授吴式太极拳,第一批学员有潘炎流、区荣钜、冯雏仪、麦益俦、黎日晴、何心平等人。人们认识到太极拳不只能强健身心,更是一种很高的实战技术,因此吴式太极拳逐步在佛山普及开来。
在佛山专攻吴式太极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潘炎流。潘炎流从8岁开始学拳,15岁时在佛山精武体育会高级班毕业。后来专攻吴式太极拳,向李佩弦、吴大揆等学习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玄玄刀、吴式太极剑等。
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潘国炜在对吴式太极拳教练进行培训。/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57 年至1962 年,潘炎流曾先后4 次被广州体委调去传授太极拳,后又受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太极拳。潘炎流对吴式太极拳深入研究,言传身教,故享有“武林百科书,精武活字典”的美誉。
潘炎流一生授徒无数,无不谆谆教导,施以百般耐心,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其弟子有粤剧泰斗薛觉先、中国美术大师刘传、著名西医师潘镜澄和中医师王香石、中国武术十大名师之一的周树生等人。上世纪70 年代后,潘炎流每天早上都带着一帮徒弟在佛山祖庙演练吴式太极拳,这是佛山武术界许多人的集体记忆。
武术价值
强健身体调养身心
潘国炜是潘炎流二儿子,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现任佛山精武体育会副会长。他介绍,在太极拳中,吴式太极拳是比较特殊的,它更强调松柔细腻,更强化外部肢体训练的“井井有条”和内部气机运化的“丝丝入扣”,可以说是一种柔性武术。吴式太极拳以其“技击更得体,保健更合理,演练更细腻”的风格特色,深受广大不同锻炼需求、不同功夫层次的市民喜爱。
潘国炜介绍,练习吴式太极拳从抻拉肌肉、增强臂力和增加运动量的角度来看,虽属效果较小,但在运动时不致使呼吸过于急促,也不会消耗过多体力,对身体较弱或者患病初愈的人来说,是一种适应生理要求、不致发生流弊的保健动作。
太极拳讲究后发制人,礼让与威慑并重,其套路中没有主动攻击对方的招式,都是先化解对方的进攻再借力发力,即所谓“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
潘国炜说,如果把这种理念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处事艺术,可以减少和避免许多刚性的社会冲突。此外,太极拳的武术性质有助于培养人们不畏强敌、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其调身、调息、调心,力戒喧嚣与浮躁,注重意念和感悟等要领,有助于人们对太极拳文化的内化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互动。
潘国炜在公园打吴式太极拳。
潘国炜说,教拳时,他会先跟学生们强调武德,学拳不能是为了打架,也不能学了拳就去欺负人。同时,学拳应该要有恒心,要学就认真学,学好以后要勤加练习,否则就荒废了。
习武这么多年,对潘国炜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强身健体,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容易生病。“学习太极拳的经历也使得我不容易发火,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太极拳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能,其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特有的运动特点,可以成为开展相关经贸活动的契机。当今武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集文化、经贸于一体的活动在全国十分引人注目。太极拳无论是与“人文旅游”相结合,还是开发附属产业如太极拳图书、音像、器材、服装、办班、年会、交流大会、竞赛,其开发运营,都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传承现状
公益教学传承先辈遗志
经多名吴式太极拳名师传播,特别是潘炎流在佛山推广传承,吴式太极拳在佛山生根繁衍,现已成为佛山太极拳的一个代表性流派。2009 年潘炎流仙逝后,由其后人和传人组织成立潘炎流同学会,继续传承其武术和精神。近年来,佛山吴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欣欣向荣,弟子、后人遍布世界各地。
目前吴式太极拳主要分布在禅城区,佛山市太极拳协会、禅城区太极拳协会下属的辅导站在禅城各镇街均有分布。此外,吴式太极拳在国内各省、港澳地区均有分布;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地。
2017 年,在潘炎流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潘炎流同学会成员表演太极拳。
2017 年,佛山精武体育会举办了潘炎流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并出版《潘炎流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共吸引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 多名潘氏后人和传人前来参与。现在,潘国炜等人每周还坚持到祖庙公园潘炎流练拳处练拳,并且开展公益太极拳教学,不收取分文,以传承先辈遗志。
2018 年成立的禅城区太极拳协会,以传承吴式太极拳为己任,深入挖掘佛山吴式太极拳文化。由潘国炜出任副会长,推动吴式太极拳传承发展。协会成立以来,在收录传统吴式太极拳基础上选编成《吴式太极拳精要十三式》,向全社会推广普及。
为全面推广吴式太极拳培养起一支骨干队伍,2019 年,禅城区太极拳协会还举办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数十人参加学习吴式太极拳。协会还分别在各镇街辅导站、社区、村居以及校园,开展吴式太极拳公益学习班,共有1000多人次参加学习,在全区掀起学习吴式太极拳的热潮。
为让吴式太极拳在小学生中进行推广,培养新生力量,由禅城区太极拳协会执行的2019 年禅城区小学生暑期体育项目免费武术(太极)培训班,招收100 名禅城区小学生,开展《吴式太极拳精要十三式》学习,在佛山第20 届体育节暨2019 佛山功夫嘉年华活动开幕式上,选拔出来的2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大型太极拳节目《太极之光》演出。
2020 年,在抗”疫'期间,禅城区太极拳协会策划推出了由潘国炜主讲的“太极练功八式”助你宅家抗病毒系列网上公益讲座,让群众在家通过学习吴式太极拳的练功八式进行健身,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
目前,佛山市民晨运练习拳术多以太极拳为主,参加全国各级武术比赛的太极拳选手也屡获佳绩。吴式太极拳已成为佛山市全民健身运动最具代表性的武术拳种之一。
◎相关链接
流传于佛山的吴式太极拳内容
1.吴式108式太极拳
吴式108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吴式108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2.99 式玄玄刀
太极玄玄刀,为吴式第三代传人吴图南先生创编,其套路较长,练下来需要7~8 分钟,这趟刀的技击性较强,虽不如剑法之精细,而另有一种威风。与敌交战,随着进身,似蛟龙闹海,蓄势发劲。
3.77 式太极剑
吴式太极剑在持剑方法上别具特色,有双手剑法和单手剑法,并突出双手合握及左右手换把动作。其剑法之间、动作之间多以弧形运动为主,没有直角的进击。吴式太极剑的传统剑法,概括起来有击、刺、格,洗、抽、带、提、崩、劈、点、搅、压、截十三字诀,包括了攻击性剑法、防御性剑法和防中带攻的剑法。
4.太极枪
吴式太极枪据传由清代北平武当传人李先生传给全佑,全佑再传给儿子吴鉴泉。吴式太极枪分两套,一为十三式,二为二十四式,十三式枪长十三尺,为马上所用。二十四式枪长六尺,为地上所用。
5.练功八式
吴氏太极拳气功功法之一,据传为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所创,由佛山吴式太极拳名家潘炎流所承传,此套功法以往只传入室弟子,甚少在公开场合练习,故得之非易。
6.十二种推
十二种推有四正、四隅、进退步、斜角步、连环步、俯仰、滚肘、中原、懒牛筋、九宫步、大履步及采浪花等。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黄瑶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