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鸽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怀念我的外祖母刘氏玉莲

浇醒我的是一场冷雨——

这场冷雨就下在重阳节凌晨,在我那恍恍惚惚的梦境里:旧瓦房里放满了旧物,逼仄的空间到处是貌似用不着的旧家具,一切都是熟悉却又陌生的,可我心里清楚这是我外祖母的房子。“咱把用不着的旧东西放外面去吧,屋子里能腾出不少地方。”我对她老人家讲。就在这时,丝丝冷雨从窗口飘进来,回头的一瞬间雨点儿打到我的脸上,原来高高的窗上没有任何遮挡。梦中,蓦然回首时的那丝丝冷雨让本来温暖的梦变得冰凉,惊醒方知天已微明。

感谢外祖母趁着夜色来看我,不能见她已经四年,心头泛起书里读来的一句话: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更何况,板外又加了一层黄土?那一年,外祖母在病了很久疼了很久之后,苍老的躯体实在无力在支撑她的精神,这是一件让人凄哀却无能为力的事。那是深秋十月,再次去看她时,她却不能再看看我,瘦瘦的紧闭了双眸的她和她疼爱的外孙女从此只能隔世相望。常常想起她,期盼梦到她,以此来重温我们生命重合的一段光阴——她的年迈慈爱,我的年幼无忧。

我的外祖母姓刘,1932年农历八月二十生于昆阳古城之郊。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被她的外祖母恩养成人。我幼年也见过外祖母的母亲,老太太不高,偏瘦,小脚,黑蓝色大襟布衫,淡淡的影像如此笼统且恍惚。我外祖母的年少岁月都经历过什么,很少听她说过,只知道她的外祖母家大概就在今天城东南隅豆腐店一带,凭直觉推测应不离一个“贫”字。外祖母十八岁嫁人,嫁一个比她大十二岁的小个子男人,这个男人便是我的外祖父。我勤俭的外祖母从十八岁到八十岁,养育五个子女,始终还是未曾脱离一个“贫”字。

外祖母白净,这一点我有很好的继承。八岁时我跟随她一起读书、生活,那时她不过五十出头儿。用我如今的眼光来看,那是多么年轻,多么称不上老人的年纪啊!此后的时日,我真正的家倒成了客居之地,最多是寒暑假回去住一段时间。外祖母是我生命里的贵人,我在身边十几年,老人家付出太多心血和辛劳。没有她的付出,我的人生绝对是另一段无法假设、不可思议的历程。她对我的呵护远超对她自己的儿女,读小学时有学珠算的部分,可是我学不会,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做不来,她放下手里的活儿要去找教我的老师,“我去问问他,为啥没让俺学会就让写作业!”外祖母很生气。弄得我好自责,现在想来,珠算这个东西我依然是不会的,只是那“噼里啪啦”打算盘的声音听起来好有范儿,让我心生羡慕。

我们那个山里的小村如我这般年龄的女孩儿,书能读到小学毕业就是不得了的事。感恩我的外祖母,她的阳光一样的爱意为我照亮了生命的旅程,她对我的爱和呵护远远超过我的父母。我读中学时,遇天气突变或者下雪、下雨,外祖母会亲自跑十几里到学校为我送棉衣。天又冷路又滑,本来完全可以委托同村同学的家长捎带过来,可是她不,非要亲自来看看我。她心里默默掐算着外孙女几时过周末,包了饺子放着,放到最后皮儿都快干了。这些点点滴滴看来很细小的事儿,隔着时光依然暖透我的心窝,事有大小,爱怎么能分呢?这牵挂这疼惜没有丝毫的扭捏和做作。

乡村有乡村的传统和规矩,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更何况外孙女?外祖母有儿有儿媳,转眼又有了孙子孙女,家里这么养着外孙女总是一件看起来简单,细思量容易起风波的事,更何况那些年月,米粮并不是那么丰足。外祖母定是有着各种压力的,尽管她言语中不曾流露,当年的我也不曾理解。时光流逝到眼下,我也有了女儿,我的母亲也做了外祖母,试想让我母亲替我带女儿十几年,我想她未必肯给我一个哪怕言语上的承诺,把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带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外祖母是一位有着中华民族传统教养的勤劳隐忍的伟大母亲。她的八十年的人生历程,从幼年到老年都是辛苦,从先失父又失母悲哀的童年,到养儿育女不得闲的中年,再到多病多痛的老年,没有一时一刻能安适无忧。而我,偏偏又在她多苦的生命中更添了一层费心和操劳。

我生命里的亲人!我生命里的贵人!我生命里的恩人!

外祖母头上白发愈来愈多,脸上皱纹愈来愈深,......她是越来越老了!

感谢老人家赐我一个梦,一个下着冷雨却温情的梦,感谢她来提醒我秋深露冷。

还记得我去看她时,每每不舍得我走,走在她身后,我轻轻拂去她衣衫上的灰尘,头上白发如丝。送啊送,一直到大路口坐车的地方,看着我走才放心。“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外祖母感叹过的话。她的样貌和声调依然清晰。

每一段白发都曾黑过,每一道皱纹都曾青春。我的外祖母也曾十八岁时骑着白马被接亲的人接来婆家。在旁人的记忆中,再谈起来当年的她是那样貌美如花。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梦和梦里的外祖母——刘氏玉莲。

(0)

相关推荐

  • 《道咸宦海见闻录白话演义》第一回:观音尊前叙平生

    各位后世良人,鄙人张集馨,字椒云.椒,是椒房之亲的"椒":云,是云静天舒的"云".不过这里我要跟各位说好了,我本人虽非清室的椒房之亲,可这辈子的宦海生涯,还真能 ...

  • 【家有故事】母亲的功德

    李道运,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级优秀教研员,社旗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曾获两项国家级专利.   母亲平凡又伟大.老人家虽然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女杰,但她那不同凡常的经历,在我心里,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母 ...

  • 散文||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母亲1945年出生,今年85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动作轻快,性格开朗,着实让人艳羡. 也许你会说这样一位皮肤细腻,衣着得体,性格温和的老太太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人,你说对了.母亲拥有 ...

  • 母亲他乡遇故知

    您真是个特别的人 致读者: 1.此文乃作者辛勤付出的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经作者授版,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若有违反,本人将偕同律师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或刊用,请联系本人: 2.欢 ...

  • 外婆永恒

    外婆永恒 对于我母亲,我怎样也记不清她的形象.我不到三岁,她就芳年早逝,且没有留下照片之类.而我一直是把外祖母视为母亲看的,是外祖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抚养成人的.她倍尝旁人的冷眼,饱受生活的折磨,自己克 ...

  • 我愿牵着你的手

    我愿牵着你的手 文/杨琼 自从母亲生病后,我便多了一份牵挂. 匆忙行走着的我,不管是看到一抹猩红的夕阳余晖还是看到一弯浅色的月牙光亮,都想捧给母亲,希望能带给她一份柔软,一份静谧,能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微 ...

  • 思念曾外祖母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有些文字总能瞬间触碰到人内心深处的情怀,过目难忘.人在世一生会经历许多生死离别,更深刻的是留下的物,当时 ...

  • 【美文选萃】王锡义 | 侍母记

    xuan'teng'teng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锡义,男,1956年7月生,汉族,大学学历,万荣县青谷村人.1982年2月工 ...

  • 朱培鸽 | 故园旧影

    我家祖父朱印欣弟兄四人,二爷去世最早,他早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去世,无缘得见.据说二爷相貌堂堂,俊雅风流,颇入二奶奶的眼,硬是顶着压力冒着吃糠咽菜的风险嫁到了这个贫瘠的黄土岭上. 二奶奶姓张,叫张妮,这 ...

  • 朱培鸽 |我的月牙泉

    又是一个秋. 霜降后,一场冷风裹挟着冷雨骤然而至.一年四季,这是第三季的尾声,风如刀般凌厉,不知吹打着什么物件儿,隔窗听着是"噼里啪啦"之声.秋冬的风阵势凶,教人怕,光是听声儿就战 ...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 九月九 阳 节 重 阳 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

  • 朱培庭验方

    朱培庭验方

  • 朱培庭医案

    案1.褚××,男性,64岁,于96年3月下旬初诊. 患胆石病十余年,3年前行胆囊切除术,术后1年,右中上腹痛再次发作,一如术前,B超示肝总管及左肝内胆管结石,多方求治无效.就诊时症见胁痛隐隐,腰酸乏力 ...

  • 朱培庭证治经验

    朱培庭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尤长于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及外科炎性急腹症的中西结合治疗.治结石喜用养肝柔肝,疗感染善清热通下. 1 .养肝柔肝法治疗胆结石 (1)胆石患者多阴虚 朱培庭教授临证30余年,发现 ...

  • 西泠名家朱培尔先生的篆刻作品

    @篆刻微刻 朱培尔,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书协篆刻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曾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篆刻家.朱培尔,中国书法家协会 ...

  • 朱培尔|书法发展有待审美能力的提升

    水墨琴音 巫娜 - 蓮心不染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

  • 名医经验——朱培庭

    发表者:赵东奇 1.胆宁汤: 组成:青皮.陈皮.枳实.厚朴.生大黄等 主治:肝气郁结型胆石病.慢性胆囊炎 方解:青皮.陈皮疏肝理气,为方中君药,大黄清热通下,利胆通腑,枳实.厚朴通气止痛,共为臣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