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作家:郑振富[散文]祖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祖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文 / 郑振富
余暇,偶翻百科掌故,火葬一典映入眼帘,细读方知,火葬在我国原始社会已成了习俗。
“考古学家在发掘甘肃临洮县寺洼山的史前遗址时,发现一个盛有人类骨灰的灰色大陶罐。”这可能是火葬历史渊源的最早明证吧。《墨子·节葬下》也有记载:“秦之西有义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到了宋元时期,民间实行火葬蔚然成风,甚至各地都开设化人厂了。《红楼梦》里就有一段火葬的真实写照,“丫头晴雯,当他被逐出大观园
含恨而死后,被立刻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厂去了。”
时至今日,我省实行殡葬改革历经数年了,据我目睹所闻,高规格的文明火葬,还算是城市优于农村。
我退休后,先在灵宝,后到洛阳,小住十多年了。看到了火葬的新气象,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亡故的,不出一天,都及时火化了。虽然家人都有沉痛的哀悼,也都是默默地进行,除少许的花圈外,也很少播放哀乐。只是亲人把骨灰盒捧来之时,只作简单的陈列吊纪,然后请乐团送殡安葬而已,也未见到请风水师择日点穴的什么繁文缛节,更没什么丧宴挥霍浪费,过两三日,平静如初。
而农村呢?还有点旧俗未脱。过春节,回到温县老家,和同龄的老者们,每每谈到火葬问题,意见纷纭,莫衷一是。
火葬既然从古至今演化有序,为什么土葬却成了民间根深蒂固的陋俗呢?我想,古代的帝王将相,如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丫鬟奴仆妻妾妃嫔陪伴活祭者有之;到了封建社会,帝王坐朝,大兴土木陵园,改活葬为陶俑代替,秦始皇的兵马俑就是明证。上行下效,民间则以纸扎陪葬延续至今。
富者厚葬,穷者仿效,简葬者似乎成了不孝的嫌疑。以至形成了,死人与活人争占土地,耕地锐减,危及后代子孙。
新中国建立后,领袖们率先提出了新的殡葬方法。
相传毛主席有一次曾对身边的人戏谑地说,我死了抛入大海,对鱼说,活时我吃你,死后该你吃我了,这是海葬。又说,开个庆祝会,宣布这是辨证法的胜利。这是何等伟大的生死人生观啊!
当然最后还是在一次会议上共同签字形成了决议:火葬,八宝山公墓正是文明火葬的体现。
而周总理邓小平的骨灰却按遗愿撒入了祖国的大地,这是空葬。我们后人何不也来个仿而效之?
据说,有的地方,将骨灰盒埋入地上栽棵树,这是树葬,但久而久之也占地不少呀!
我想,赤赤裸裸来世上,不带半根茅草去;化作沃土肥劲草,熙熙乐乐朝轩辕多好啊!,我要高呼:空葬万岁!
风采
作者简介
作者: 郑振富,笔名杨梅(“杨门”学校谐音),1936年正月初三生于河南温县郑杨门村,中共党员,中文大专,教师退休。曾任某两报特约记者、《焦作日报·山阳城之友》,诗文见诸十数家报刊,有诗受奖入集数种(曾荣获“中华颂”二等奖、“和谐颂”一等奖、中华诗词华表优秀奖等)。现为洛阳诗词研究会、河洛诗词学会、洛阳老年诗词学会、河洛民风研究会会员,世界周易学会洛阳分会讲师。拙著《郑振富诗词选》一部,诗文选待出。
温馨提示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8年12月10日起,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300以上,或者点赞在100人以上,发基本稿费5元,其他稿酬来自作者赞赏,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部分75%发放给作者,25%留作平台运转,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无赞赏金额无其他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我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