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拍个片,为什么要分X光、B超、CT、磁共振四种?有什么区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平时去医院看病,医生会给我们开一些影像学检查:
有时是做个B超,有时是拍个X光,有时是CT,还有可能会让做个核磁共振。
那这些检查都有些什么区别呢?都说会有辐射,哪个辐射最严重呢?身体不同部位检查的时候最佳方案是哪个?
B超穿透力较弱
B超的穿透力较弱,对含气性器官或较小的病变很难检出,如体内肿瘤长度小于1厘米,就不容易检测出来,往往会错过早期肿瘤治疗的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
X光适合初步检查
CT辐射最大
核磁不适合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
首先万物皆有辐射,只不过日常接触到的辐射剂量处在安全范围。
其中,超声是利用声波的反射原理,磁共振成像检查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都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B超就大量运用在母婴检查中啦。
而X线、CT由于电离效应,会产生一定的辐射,超过一定的剂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但实际上,在放射性检查中的辐射量,带给人体的伤害远远比你想象中的低得多,日常医疗照射剂量的辐射在安全范围内。
在进行放射诊断检查时,X射线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时,发生一次相互作用就损失大部分能量或全部能量(大能量转移),光子不是完全消失就是大角度散射。简单说,X射线不会残留在受检者身上。
根据美国的研究数据,在全民中癌症致死的发生率约20%~25%,也就是说,即使一生未接触X射线,在1000个孩子中,也会有200~250人死于癌症。而接受一次CT检查,其发生率只约占 0.03% ~ 0.05%。
虽然放射性虽然有电离辐射但在安全范围内,切记不可因小失大,对放射性检查产生抵触心理。
因为只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才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定位、定量甚至定性,可以明确病人的病变累及部位、病变转归程度等。所以,医生往往以检查和损伤二者取其轻的原则,做出放射检查的决定。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B超、CT、X线、核磁共振并驾齐驱,互为补充。一般情况下,该怎么选择?
01
骨骼及四肢
骨骼及四肢损伤,首选X线片,如果诊断不明,则需要细查CT。关节软组织、骨肿瘤的检查可用核磁共振。
02
脊柱
脊柱检查除了骨骼问题,其他的都用核磁共振及CT。
但由于脊柱部分的神经分布比较多,核磁共振相对来说对软组织的观察更为细致。
03
脑和脊髓
粗看CT,细看核磁共振,如:中风、脊柱外伤等检查,最常用的是 CT 和核磁共振。
04
胸部
粗看X线光片,细看CT,可以检查出肺部钙化点、结节等。低剂量螺旋CT与传统CT相比而言,扫描时间更短,辐射更小,分辨率更高。
但核磁共振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应用非常有限。
05
腹部、盆腔
腹部及盆腔在初步诊断时,最常用的是B超,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等器官诊断准确率较高。
但对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一般胃肠道多用胃肠镜检查。
06
心脏
常规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检查,多选用B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筛查可用CT。核磁共振则可用于确诊断心肌供血或心肌病变类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B超、X线、CT、核磁共振是并驾齐驱、互为补充的,有些疾病并不能仅靠某一个检查明确诊断,建议大家遵医嘱,结合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以便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