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如何实施情感教学
翻开一本本教育教学类书刊,“新课堂”这一理念犹如春风拂面,其间有声情并茂地朗读,别开生面地提问,妙语连珠地讲解,机智幽默地旁逸,开合自如地迁移……
新理念下还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这是一个永具魅力的话题。我认为,语文是最富有情感性的学科,如果说滚滚河流是大地的脉,绵绵细雨是苍天的情,那么浓浓情感就是架起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民主交往过程中,促学生充满生命激情的主动发展、生动发展。”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学生将视教师为眼中的亲人。教师眉开眼笑,学生眉飞色舞;教师欢声笑语,学生莺歌燕舞;教师柔情似水,学生情深似海……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由此,我觉得新课堂应该是一个激荡情感、孕育情感、张扬情感、放飞情感的天地。那里有朵朵白云,缕缕彩霞;那里有皑皑白雪,巍巍青山;那里有淳朴能干的少年闰土,美丽可爱的卖火柴小女孩……
一、课堂是激荡情感的乐园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要“尊重”、“珍视”、“张扬”学生在学习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
例如,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桂林山水》时,通过学生替老师比读书,来调动积极性。
(学生纷纷举手帮老师。)
师:老师很高兴有这么多同学帮我。但老师怕失败,我可不想失败。我看能不能请你
们准备准备。
(学生兴致勃勃地自读课文 2-3分钟)
师:我看现在可以了,谁帮我?
(学生读)
……
结果,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被老师“哄”了起来,一个个情绪高涨,练习十分投入。这样,课堂始终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教学之趣。
回顾过去的语文学习,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反感学习,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学习中体会不到乐趣。有教师甚至把文字组成优美的章节拆成支离破碎的文字,并无休止地在解释这些孤立的文字。这样给学生的空间很小,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也不很理想。
有位教师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一文时,在提炼主题时,照搬教参“它是我国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抓住“最重大”这个词汇稍加分析,一笔带过,学生索然无味,似懂非懂。针对这一课例,只要稍加设计,学生思考的空间就大得多了,情绪也提升了不少。比如设计一个问题:你觉得“秦始皇兵马俑”这一考古最应该感谢的是谁?(通过对答案“秦始皇、发现者、劳动人民”的争论,将学生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情被激发起来了,学生才会激动不已。到那时,我相信,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笑脸和遐想,更是生命中潜在表现力尽情地释放。
二、课堂是孕育情感的蓝天
新课程标准已昭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告诉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近文本,与文本直接进行语言交流,孕育情感,产生情感的心灵的共鸣。
有教师在教学《惊弓之鸟》时,一上课就用迷惑的口吻对学生说:“课前老师认真读了几遍课文,发现更羸对准天空中飞行的大雁拉了一下空弦,那只大雁就掉了下来,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吗?”这三言两语激起了学生急于为老师解决疑问的情感,急忙打开课本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思维伴随着读书活动开始了。学生通过读书,明白了大雁是被弦响吓下来的,化解了老师的迷惑,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了心里的满足。此时,老师再说:“这就怪了,大雁怎能吓下来呢?同学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老师因势利导,层层深入,极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因子,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很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和文本对话,在课堂上展现了学生蓬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风采。
三、课堂是张扬情感的天地
想象是教学中一个富有魔力的宝盒。合理的想象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激情。但想象离不开情景的触发。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勤于创设诱发想象的情境,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翱翔。
我在教学《一个降落伞包》一文时,发现有两次描写周恩来同志:一处是“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有亲切的称呼(孩子),有耐心的劝慰(不要哭),有热情的鼓励(要像你爸爸那样……);另一处是“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这句话,虽然是命令的口吻,但结合当时的感人场面想一想,表达了周恩来同志急他人所急的热切心情,由此触发学生对周总理人生事迹的想像。无论编诗,还是办小报,开故事会……都能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怀的熏陶和情感的洗礼。
悬念在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所在。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牵动学生的心,就能给学生以主动学习下去的强大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地、情不自禁地学下去。
语文课堂,教师就应带领学生体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恢宏意境,也应带领学生走近闰土,畅游双龙洞,荡舟漓江……当带着学生在优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采得粒粒珍珠后,学生可能就不再满足于教师这个向导的有限引导,他们渴望自己去自由自在地遨游。这时候,还用担心他们不愿意自己去学习吗?还用担心他们把学习当做苦差事吗?
四、课堂是放飞情感的世界
语文课堂这个万花筒里有奇妙的童话王国,有神奇的科技世界,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还有壮美的山水风光……这些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另外,鉴于新课程理念“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告诉我们教师不但倾力于语文课堂这个小世界,还应放眼于整个社会这个大世界。
语文学习自身就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精彩纷呈的班队活动,丰富多采的自编小报、小刊物,孕育智慧火花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无不都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这和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是相符合的。可见,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放飞情感,对于搞好综合性学习是十分必要而正确的。
最近盛行的 “头脑奥林匹克”简称“OM”竞赛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例如动手题“吸管桥承重”----最多只能用25根塑料吸管、8张103型粘性标签纸、20根牙签、1只信封,制作一座吸管桥。吸管桥要架在高10厘米、宽20厘米、相距30厘米的两个桥墩上,吸管桥要承受可能大的载重量。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趣的试验,甚至有的父母、爷爷奶奶也参与进来,当助手、出难题,共同做小科学家,活动后共同撰写实验报告。这样做,确实真正“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让语文学习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这是我们永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
五、课堂是激流涌动的圣地
有一个教育界前辈曾说过“为学生精神注入新的元素时,我们语文教学的春天来了!”那应该有些什么样精神元素呢?我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还得充满期待。激励性的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课堂又是民主的,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还要学会等待,等待铁树开花,别指望一次成功。
如今的课堂,我们教师在三尺宽的讲台上尽情释放,洒脱驰骋。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往往会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让整个语文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愉快地度过。
课堂是师生精神的天堂,微笑是教室内灿烂的阳光,笑脸是课堂永不凋谢的花朵。一个诗意的世界,一个情感的世界,通过师生互动获得了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和生长,关注生命的价值,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激情燃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