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无孔不入,6个穴位让你无湿一身轻!

现代人容易湿气重,很多人容易湿气重而不自知,把祛湿放在心里,像对待基础护肤一样重视。

| 湿气无孔不入,我们无一幸免!|

食肉多、经常晚上放开吃(吃得过饱)、爱吃甜冷、常吹空调、饮酒、晚睡(11点以后)、少运动···你说,你能对号入座几项?大部分人都符合三项以上吧!其实这每一项,都或者聚湿或伤脾。

也就是说,湿气,基本每天在我们的体内聚集。

| 什么是湿?|

湿气属阴阳中的“阴”,“湿”的特性是粘滞重浊,伤阳气。正常来说,身体里的水会得到脾的运化,而不是在身体聚集成湿。

| 不要小看“湿” |

中医认为,“湿邪是万病之源”。湿(黏湿)→→痰(凝固)→→核(固体、即瘤),这是湿气的变化路径之一。

在中医的理论中,让人致病的有“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湿是其中之一。身体湿气重后,再加上其他致病因素,就再生成各种各样的病。

| 祛湿同时要健运脾、调养肝肾 |

《黄帝内经》:“湿气通于脾”。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如果脾受到伤害,水无法得到正常的运化,就成停滞成湿。反过来,湿气重的人,脾多少有问题。久之,肝、肾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脾虚→→湿气重→→伤脾→→湿气更重→→再影响肝和肾→→影响气、血、精

脾,一怕生、二怕湿、三怕撑。

| 湿气容易加重的时间 |

夏天多湿,主要是梅雨季和长夏(夏末)两段时间,因为雨水多。脾喜燥恶湿,外湿困扰,脾脏易虚弱生内湿。

| 原来,美不美,瘦不瘦与湿气有很大关系。|

湿气重,伤脾胃。养血,重在养脾胃,因为脾胃负责运化精微水谷,是生血之源,把脾胃保养好了,脾胃化生气血的能力会很强,就能给身体提供充足的气,身体的血气足了,人自然漂亮。

湿若成痰,即痰湿,停滞聚集在皮下,就腹部肥满松软、水肿,体形之间肥胖。曾经有位中医告诉我们:微胖都算是“病”,而且会生他并病。指的就是由湿气而形成的胖。

| 判断湿气最快最准的方法!|

●看舌头(最快、最准)

舌头两边齿痕明显,也叫“齿痕舌”,这样的舌头直接宣告了你脾脏虚弱和湿气重。

这是没有齿印的舌头(正常)

以下两张都是齿痕明显的舌头(湿气重)

●观察大便

大便的颜色发青粘滞,溏软不成形,黏马桶。

●感受身体

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起床时喉咙有痰咕噜动,面部和头发容易出油,仿佛身上穿了一件湿嗒嗒的衣服,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

【祛湿防湿是每天的必修课】

艾灸是如何祛除湿气的呢?

艾灸祛湿的方法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

1,健脾健胃益肾宣肺。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虽首责脾,实非局限在脾。因为艾灸具有整体性,所以艾灸祛湿的时候,必然会用兼顾健脾健胃、利水渗湿,同时兼顾脾,肺。

2,生发阳气,驱逐湿寒。利用三伏天借助外界的阳气和艾灸的阳气调理身体,人体阳气生发,《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阳气生发,湿邪退散,三伏灸能够在一年中最大限度地祛除湿寒。

湿气还会引起头脸油腻,皮肤松驰、色斑、痘痘、湿疹等诸多皮肤问题,体内的湿气除掉后能一起修复这些因湿气而引起的皮肤问题。起到美白肤色,消除眼袋、抹平皱纹的作用。长期艾灸甚至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冻龄”,皮肤娇嫩白皙。

6个穴位让你无湿一身轻

都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除湿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坚持揉按身上这6个“排湿穴”,才能逐步把体内湿气排出去。

1、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它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主要的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2、阴陵泉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取穴时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膝窝下凹陷处即是。

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

3、中脘穴

位于腹部中线上、肚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

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都可以用中脘穴进行调理。该穴位轻拍为主。

4、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往下4横指、胫骨外侧1横指。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疏风化湿、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的作用。

5、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3指宽的地方。

“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谢正常。

6、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

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拍打方法:直接用拍痧掌拍打穴位即可,一般以拍出痧为参考。

(0)

相关推荐